《小学六级上册数学苏教版5第大树有多高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级上册数学苏教版5第大树有多高说课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教版第十一册 大树有多高各位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树有多高,苏教版第十一册第7879页第五单元的一节实践活动课。教材分析:这节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已经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会求比值、化简比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与挑战性。教材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量量比比”,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同一地点、同时测量长度不同的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这个规律。第二部分是“议议做做”,启发学生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大树有多高”这样的实际问题。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经历实验、比较、探索
2、的过程,发现“同一地点,同时测量长度不同的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这个规律。过程和方法: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教学重点:能掌握影子长度与目标物实际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教学难点:找影子长度与目标物实际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的方法。课前准备:1、6人一小组,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2、每组准备2把卷尺和4根竹竿,并规定其中两根竹竿的长度:一根1米,另一根2米,另两根竹竿长度不限,但要事先量好长度,并标注在竹竿上。每人准备一只计算器。教
3、学过程:本节课我设计了4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学校有一棵百年银杏树,很高,老师现在想知道她有多高,想了好几天了,都没想出办法,一位老师劝我请我们班的智多星想想办法,说一定会想出办法的,不知大家肯不肯帮我?假如你有办法,能告诉我吗? 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到室外上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来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板书:)大树有多高接着,让学生检查各小组准备的用具是否齐全,并做适当的调整。并让学生讨论:要使室外的实践活动有效进行,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这一环节,我用问题引入,激发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为了保证室外活动的有效开展,我不仅让学生准备了必备的
4、活动用具,还组织学生进行相关讨论,使学生明确了活动的要求,并让小组成员之间做好了适当的分工,这些都为后面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第二个环节,量量比比,寻找规律。这一环节我分二步完成:先量同样长度的竹竿的影长,再量不同长度的竹竿的影长。首先,各组拿出1米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观察一下竹竿影长的走向,并做好量影长的准备。我参与活动负责发令,要求各小组同时测出并报出1米竹竿的影长。然后,学生量好后,要求比一比各组测量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一样长)再让各组同时量出2米竹竿的影长,并比一比,你们又发现了什么?(还是一样长)最后,引导学生讨论:通过两次测量,大家能得出什么结论?为什么要强调是“同时”
5、? 我在这里设计了先量1米长,再量2米长的竹竿,然后通过讨论,这样设计主要是使学生知道同一长度的竹竿的影长是一样的,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接着,量不同长度的竹竿影长。先让各小组任意拿出一根竹竿(要求各小组拿出的竹竿的长度尽量不一样长),同时直立在地面上,观察一下竹竿影长的走向,并做好量影长的准备。我发口令,各小组同时测出竹竿的影长,然后各小组依次汇报。这时,我问学生:这时的影长还一样吗?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因为竹竿的长度各不相同,所以影长也就不一样长了。接着,我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你估计什么会相同呢?建议各小组用计算器算出竹竿长与影长的比值。让各组交流算出的比值,再让学生说一说:你们有什么发现
6、?(比值相同) 在这里学生要发现这个规律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让学生多比较竹竿长与影长的比值,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比值相等的规律。紧接着,请同学们想想:这是不是一个规律呢?让我们再进行一次实验来验证一下。各小组再任意拿出另一根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并同时测出竹竿的影长,然后用计算器算出自己小组此时竹竿长与影长的比值。引导交流:各组交流一下算出的结果,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在这里我通过验证,让学生确定刚才的猜测是正确的。并发现“同一时刻,竹竿的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同的”这一规律,同时着重强调一下“同一时刻”。最后,我设置悬念:同一时刻,在南京测量的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与在北京测量的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会
7、一样吗?为什么?当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后,我过渡:关于竹竿高度与影长的规律,我们该怎么表述才严密?请同学们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指出: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不同的竹竿,竹竿的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同一地点”的重要性,使学生进一步完善发现的规律。第三个环节,议议做做,运用规律。首先,根据上面得出的规律,推想一下,如果当时有一根3米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那地面上的影长应该是多少呢?各自推算后在小组中说说自己是怎么推算出来的?接着问:如果当时测出一根直立在地面上的竹竿的影长是10米,你能推算出这根竹竿有多长吗? 评析:先让学生利用发现的规律和上面测出的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让
8、学生推算影长和竹竿的高度,在学生掌握推算的方法后,让学生利用规律测量大树的高度也就水到渠成。第四个环节,拓展延伸,实际运用让学生看一看校园中还有很多比较高的物体,比如旗杆、楼房等,你能测算出它们的高度吗? 这道题目,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先在小组中商议,确定本小组的测量对象,当测算出物体的高度后,回到教室,在作业本上写出所测出的相关数据,这样能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感受数学方法的魅力,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综观全课,我给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按照“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量量比比,寻找规律议议做做,运用规律拓展延伸,实际运用”这4个环节进行设计的。这样的设计不仅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课堂生活紧密相联,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加深了学生的思考,突破了学生思维和经验的障碍,而且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各位老师:我在说课中存在很多问题,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