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论文:挖掘“快乐”素材享受“快乐”课堂.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18352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论文:挖掘“快乐”素材享受“快乐”课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品德论文:挖掘“快乐”素材享受“快乐”课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品德论文:挖掘“快乐”素材享受“快乐”课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品德论文:挖掘“快乐”素材享受“快乐”课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论文:挖掘“快乐”素材享受“快乐”课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论文:挖掘“快乐”素材享受“快乐”课堂.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挖掘“快乐”素材,享受“快乐”课堂 【内容摘要】针对孩子好玩、爱动的天性,近年来,当代教育界不少有识之士正深入探讨一个最热门课题“快乐”教学。有位伟人这样说过:“课堂应是快乐的场所。”确实,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全心投入,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本文探讨的是品德教师如何最大程度地挖掘“快乐”素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个感官上的快乐体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于学习,充分享受“快乐”课堂,从而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效率。【关键词】 快乐 素材 情感 体验 新课程以及按照新课

2、程标准所编写的教材,在实施中普遍为儿童所喜爱,他们已经对这门课程感到兴趣。那么,新课程、新教材的魅力何在?笔者在近几年的探索研究中发现,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设计所倡导的课程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充满了“童趣”和“童乐”,所建构的课程文化是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促使儿童在这种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并从这种生活中得到身体、精神的满足,快乐喜悦的感受。当然,这种快乐需要教师深入儿童生活,细心挖掘“快乐”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各项感官的“快乐”感受,并在和谐的“快乐”课堂中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一、 挖掘“视觉快乐”带来精彩无限随着多媒体课件的广泛运用,儿童在课堂上的视觉享受可以说是

3、到了精彩无限的境界。比如,在执教祖国真大一课时,教师把全国各地著名的风景名胜一一展示:有神秘莫测的青藏高原,有四季如春的海南风光,有冰天雪地的哈尔滨,更有一泻千里的黄果树一张张高清晰的图片仿佛把学生带入仙境,他们情不自禁地感叹:祖国真大!祖国真美!又比如执教我们分享,我们快乐一课时,教师一开场便大吊学生胃口:“喜欢看动画片吗?”学生当然一致呼应。于是,鼠标轻轻点击,猫和老鼠中经典的斗智斗勇便拉开帷幕,在猫咪汤姆一次又一次灰头土脸的失败中,学生早已笑得东倒西歪,前俯后仰,教师随即追问:“开心吗?”学生当然说很开心。教师又问:“那么,在家里看这样有趣的动画片跟今天在教室里和老师同学一起看有什么不同

4、?”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得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观点,也就是说,一份快乐,大家一起分享,就变成了很多份快乐。这样,“学会分享”的意识已经无形之中初步扎根于学生的脑海之中。试想,以上第一个案例,若是不能借助于合适的图片资料,光凭教师的讲述、描绘,学生对于我们伟大祖国山河壮丽、幅员辽阔的感受必定是肤浅的而不是深刻的,是模糊的而不是清晰的,情感目标便也不能顺利达成。最近,德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发现:鲜艳的色彩可以让孩子更聪明。孩子处在浅蓝色、黄色、橙色等环境中游戏、学习时会变得更加机敏和富有创造性,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证明课件漂亮的页面受学生欢迎的原因。笔者认为,只要是为教学目标实现服务,课件的色彩越鲜艳、

5、选择的图片越漂亮,越能打动孩子们的心,越容易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同时更容易开启他们的情感之闸。第二个案例中,教师正是借助了影像资料这根拐棍,引领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动画片中进入情境,咧着小嘴乐呵呵地看着,当然,教师在引导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热闹和开心上,而是还留给学生一份思考,学生在比较中明白,原来,有好看的动画片大家一起看就叫分享。孩子毕竟是孩子,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他们通过简单的思考后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这肯定要比老师直接提醒他们应该学会分享效果要好得多。一个有趣的活动能引起学生强烈关注,并进行积极思考。要知道,浓厚兴趣是学生进行主动有效学习的强大动力。课程标准也提醒我们: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

6、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二、 挖掘“味觉快乐”酸酸甜甜就是我味觉快乐在其他的课堂教学中可能难以实现,但在品德课程中却可以恰当地挖掘并实施。如在执教美丽的秋天一课时,教师在让学生“看看秋天的美景”之后,又安排了“尝尝秋天的味道”这一环节,秋天的水果多种多样,最具典型性、执教老师准备也相对简单的当属橘子啦。当一个个金黄的橘子在一双双小手中逐渐显露诱人的果肉时,他们的神情用“迫不及待”这个词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甚至有夸张的男生直咽口水,当老师允许动口品尝时,他们有的“啊呜”吞下半个,有的把

7、一瓣分成四口慢慢品尝,怎一个“享受”了得?又如执教秋天的果实一课,在现场实物展示这个教学环节,教师选择的不是紫茵茵的葡萄,也不是红彤彤的柿子,而是土里土气、沾满泥巴的萝卜和红薯。因为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来说,接触这样“土特产”的机会不是很多,有的学生甚至不知红薯为何物?教师神秘兮兮地告诉学生:生红薯的味道很不错,老师小时候就吃过,想不想尝尝?学生好奇极了!于是,教师将红薯切成片,用牙签挑着分给大家品尝,虽然只是薄薄的一片,但是每一个学生都被这种新奇的味道吸引了。随后,教师在课堂延伸环节布置一个任务:回家请家人做一碗萝卜排骨汤,一碗红薯汤。在事后的日记中,孩子们纷纷惊叹:“我从来没有尝过这么鲜

8、美的萝卜汤!”“丑陋的红薯会变成美味的甜汤,真是神奇!”孩子就是孩子,他们需要的是更多新奇的、有趣的体验,当他们睁开好奇的双眼品尝美味时,秋天的美好,世界的美好,早就已经根植于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再比如上例讲到的我们分享,我们快乐一课,教师在“共赏动画片”后,安排了“共享甜蜜”这一环节,每位学生分到了一颗小糖。剥开糖纸,嘎嘣嘎嘣地嚼着,甜蜜写在脸上,怎一个“快乐”了得?笔者以为,依照现在的生活条件,吃个橘子,尝块薯片,嚼颗小糖并不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但是,孩子们为什么会这么开心享受呢?无非是因为在教室这个特定的环境中,无非是因为原本严肃的课堂现在变得休闲、轻松。这份味觉上的快乐是如此的难得,如此

9、的美好,如此的难忘,套用一句流行的广告语:“酸酸甜甜就是我。”三、 挖掘“触觉快乐”体悟无处不在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和全面发展的理论指出:活动是人的特征,自由自在的活动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陶行知先生也早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的理念。再细细探究新课程、新教材,发现有许多要儿童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辨析,并且由他们自己做出表达等等的主动作业,这一切都会使儿童感到某种程度的自我实现,得到某种的成就感,从中获得快乐和喜悦。如在执教学会合作一课时,教师在实践环节设计6人小组的拼图游戏。游戏之前有个友情提示,即小组成员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合作。随着激烈的伴奏音乐响起,6个小脑袋凑在一起,

10、有的担任指挥,紧锁着双眉;有的动手,手指忙碌着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随着时间的流逝,“耶”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一幅完整的拼图宣告他们合作的成功,这份快乐是不言而喻的,体悟合作的喜悦也是水到渠成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合作性课堂中更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产生更强烈、更持久的学习动力,合作学习是实施快乐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互帮互助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让学生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和温暖。又比如执教美丽的秋天一课时,教师在让学生品尝了秋天的水果橘子之后,没有将橘子皮弃置不理,而是“废物利用”,让学生动手用橘子皮做一幅画。一听说是比赛,孩子们就来了兴趣,当他们剪剪贴贴,画画涂涂约十分钟之后,奇迹展现在眼前:有

11、的是憨态可掬的小猪,有的是热情奔放的太阳,有的是天真可爱的女孩我们不禁为孩子们巧妙的想象折服,孩子也因自己的成就在小小的心里斟满自豪的感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是呀,当他们身边有了“玩具”,当他们沉浸在自己快乐世界的时候,甚至会忘了周围的一切,能使孩子获得美的享受的东西,都具有教育的力量。因此,品德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自主活动的快乐空间,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表演、操作、游戏等,力争让每个学生的手脚动起来,使学生在动手、动身的过程中,积累起鲜明的表象,在快乐开心的活动中思维,在活动中探索,在探索中体悟,让我们的品德课堂多一份轻松,让学生的童年生活多一份丰富

12、。学生在快乐中发展是“快乐”课堂的落脚点所在,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认为的:“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四、 挖掘“听觉快乐”给童心放一个假听觉快乐和美妙的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很多品德课上,恰到好处地播放一段音乐,能很好地烘托出快乐的气氛。比如执教我来画棵家庭树一课时,教师播放可爱的家庭,熟悉的旋律,优美的音乐,把学生带入美好的回忆之中,更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还把这段音乐作为每次行动的集合暗号,每当这段音乐响起,讨论话题的、绘制家庭树的,都情不自禁地停了下来,细细欣赏并静静等待,整节课都沉浸在浓浓的爱家氛围中,学生的家庭幸福感自然流露,他们不

13、由自主地表达出自己身处融融大家庭的快乐心情。又比如执教春天在哪里一课时,教师在“结合生活经验说春天”,“结合观察发现议春天”后,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跟着轻轻哼唱,眼前展现了一幅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生动画面,课堂走向了动听的春之歌。可以说,听觉快乐恰似一道美味的心灵鸡汤,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最充分的放松。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动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知者莫如乐知者”,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要使孩子成

14、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教育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欢乐和幸福。”挖掘品德课教学中的“快乐”素材,让学生在乐中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满欢声和笑语的品德课堂因快乐而生机勃勃,学生因快乐而兴趣盎然,品德学科也因学生的快乐而前途无限。多一些快乐,就多一份收获;多一些快乐,就多一份轻松;多一些快乐,就多一份美好;多一些快乐,就多一份成长;多一些快乐,就多一份温馨;师在乐中教,生在乐中学。每一位品德教师力争让每一位儿童的童年因一份份来自品德课堂的快乐而值得珍惜和回忆。有诗为证:“快乐教育进课堂,成功体验是良方。挖掘素材寻快乐,知行合一树栋梁。”参考文献:1、鲁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标准解读2、邬冬星: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3、家庭教育2007年第二期4、孔子:论语雍也。5、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6、小学德育2007年第五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