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论文:浅论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式.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418460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论文:浅论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品德论文:浅论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品德论文:浅论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品德论文:浅论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品德论文:浅论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论文:浅论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论文:浅论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样的课程,不一样的效果浅论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式内容提要:在品德教学中,要创设适合学生发展,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只负责教的角色,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教学中达到师生情感的共融共通,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愉悦,教学中不再把课本作为学习的唯一内容,而是把学生的生活作为教学素材,把整个社会当成课堂,使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视生活经验的生成。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持和必备的指导,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让学生在自主选择,自主发现,自主探究中,提高能力。 在学校组织的教师读教育名著的活动中,我有兴拜读了皮丽芳老师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从中受益很大,使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更

2、深的领悟,对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实施品德课程有了更充分的认识。从这本书中我也看到了皮老师孜孜不倦的身影,看到了一颗对教育事业执着的心。使我在惭愧之余也更坚定了献身于山区教育的决心,激起了我对教学的热情和专注,让我能用心领会每一个教学材料,用情投入到每一个教学活动中,从而得到收获,让我品尝到教学之花结出的硕果。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实践与研究,浅谈一点粗浅的认识。提起品德课,给人的感觉总是生硬的说教多,真实的体验少。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体验的权利大多被剥夺,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要把学习、体验的权利还给孩子,教师课堂教学的方式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手段的运用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

3、情感体验。教学方式要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着眼于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学生有说的欲望,就让他们表述;学生有唱的欲望就让他们表演。从而使学生自觉认知,在道德情感的流露中自觉得出行为要求,达到教育不留痕迹,自然而然,恰到好处。一、乐学生之所乐兴趣,就象火花,常常因偶然的机缘被撞起而飞溅、闪耀。如果时机和环境适当,或者遇到诱导,它就会熊熊燃烧。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要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还不够,还要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乐趣,变苦学为乐学。这就需要教师寓教于乐,乐学生之所乐。1、活动创乐活泼

4、好动,天真烂漫是孩子们的天性。喜欢玩,喜欢和同伴一起玩,而活动正好迎合了小孩子的这种心理特征。活动能让学生身心愉快,在活动中感到放松。同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身心都投入进来,通过自己的感官参与,获得真实的内心体验才可能完成知识的内化。品德学科还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任务,很多教学目标都是落实在行为要求上,而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要有行为方式的示范,还要有行为的训练才可能完成,这种行为习惯必须在活动中来完成。我觉得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活动材料和活动情境,不要忽视活动课的意义,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如“教育学生不能自私自利,光顾自己,要团结协作,

5、心中有他人”是品德课的传统教育内容,课文中用大量的事例说明观点,很有说服力,但是要真正内化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要有一个体验的过程,这种体验可以在游戏中来实现。为了让学生切实体验到自私自利,只顾自己的害处,我设计了一个两人绑腿走路的游戏。活动要求:每两人一组,肩并肩站好,把他们紧挨着的两条腿绑上,以最快的速度走到终点,用时最少的一组为胜。开始,学生们都觉得这个游戏简单,不就是走路吗?结果第一次游戏,学生们大部分都只顾自己往前走,不顾队友,结果总是摔跤。我让他们自己做游戏后小结:每组进行分析得失,为什么会失败?原因在那里?然后,进行第二次游戏,这次同学们总结失败的教训,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这个

6、游戏使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而且通过游戏大多数同学都能从自己的切身感受中理解游戏的意义,在愉快的心情下学习了道德观点。课堂气氛活跃、轻松。老师乐教、学生乐学,何乐而不为呢!2、“活”化教材,学中取乐(1)赋予知识以生命,使教学内容更有活力。这点与皮老师谈到的:要让教材会“说话”有异曲同工之处。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着对生动的、新奇的、刺激的东西赶兴趣,喜欢看动画片,喜欢玩游戏是他们的天性。因此,让教材变得有声有色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正迎合了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的潮流。如,教学“爱惜粮食”这个教育主题时,如果生硬的说教粮食人人离不了,粮食来之不易。那学生很难产生兴趣,尤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更

7、是难上加难。总结经验之后,我也试着设计了一个动画小米粒的形象,先是以互动的形式让他了解更多的关于粮食的知识。把课下搜集到的关于粮食的生产、加工等常识制成声像资料,装进电脑里。课堂上,让小米粒帮他们解决心中的疑问。让小米粒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介绍粮食的来之不易。同学们都全神贯注的听着小米粒的介绍,比教师自己说要强过百倍千倍。这是声音和动画的魅力,这是给知识赋予了生命之后对学生的吸引力。这种把材料拟人化的处理,增加了教材的新鲜感和生动性,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静静的课堂上,学生听得是那样专心,那么投入,那么喜欢听,喜欢学习。此外,还让小米粒和学生以互动的方式了解更多的关于粮食的知识。同学们向小米粒提

8、问,由它来解答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同学们的积极性相当高,争先恐后的提问。最后,让小米粒来介绍其它种类的粮食,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补充课外知识。这种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互动比师生之间的互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2)教材“生活化”,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是最真实的教育材料,生活是最有效的教育渠道。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5-10岁的儿童对熟悉的事物,最愿意在众人面前表述。如,在讲孝敬父母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父母是怎样关心自己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悟出道理,拨动他们的心弦。很多学生都说出:父母很辛苦。怎样辛苦呢?这时帮助孩子寻找生活中的事例,“生病了,是父母日夜

9、陪伴在自己左右;下雨、下雪了,是父母用宽厚的胸膛为我遮挡风寒;有好吃的,父母总说自己吃饱了,把最好的留给自己此时学生都能深深的领悟到家长是多么辛苦啊!道理的悟出,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不是老师讲明再提炼的,不是教材直接告诉他们的,而是课堂中,教师依据教材启发学生感悟出来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是通过感受生活的事例这一认知规律,产生心理上的变化过程。我想只有通过鲜活的事例,才能让学生有发自内心的动力,德育实效才会持久。作为思想品德课的一名教师,应从大的教育观出发,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挖掘学生心灵的感悟,让学生发自内心做真人,做好人。二、想学生之想1、多予激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激励,换而言之,就是通过

10、非智力因素的发掘与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心理学家发现,人的非常才能常常埋的很深,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许多奇迹往往是在愤悱中产生的。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才能。当他们取得成工后,往往会表现出欣慰感、满足感、成功感。这时,我就抓住时机进行表扬,充分满足他们上进意识的需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是甜蜜的,并且使一次成功引发学生去追求更多的,更大的成功。 2、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学生愿意上品德课,愿意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常常是受老师的影响。我想,教师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单单看成是传授知识、讲明道理的枯燥的环节活动,这其中充满了师生互爱的情感交流。我的愿望就是要通过师生的正常的情感交流使学生的情绪高涨

11、,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使他们带着激动、轻松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体验到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乐趣。师生之间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交流很重要的基础就是互相尊重,其中教师尊重学生是首要的。教师必须将学生当成有独立人格,有尊严的个体,与他们平等相处。我们面对的是天真、幼稚、知之不多的学生,他们不是什么困难都能克服的英雄,因此,在课堂学习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教师应巧妙的引导学生认识错误,纠正错误,尊重学生,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能否真确地对待后进的学生,是对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考验。后进的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尊重,是信任,是鼓励,是温暖,是“让每个人都抬起头来走路。”正像苏霍母林斯基所指出的:“教育的技

12、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感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一个高处,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这话说的多么中肯,多么深刻呀!为了“让每个人都抬起头来走路”,课上如果有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时,我一般都不采取点名批评的方法,这样,既帮他改正了错误,又没使他丢面子,学生一般都乐于接受。反之,一律不讲情面的点名批评,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还容易造成师生对立的情绪。另外,批评学生要以理服人,点到为止,不能挖苦、讽刺,没完没了。这样学生才能“亲其道,信其师”。品德课的教学要为学生的和谐发展提供环境支持,给学生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不仅把知识学习作为教学目标,更注意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心智得到健全。教学要为学生的社会化发展提供物质支持,创建与学生生活和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用自己的双手获得,常言道:“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改变那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