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论文:立足生活放飞心灵.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18461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论文:立足生活放飞心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品德论文:立足生活放飞心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品德论文:立足生活放飞心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品德论文:立足生活放飞心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品德论文:立足生活放飞心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论文:立足生活放飞心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论文:立足生活放飞心灵.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立足生活,放飞心灵摘要:教育家杜威指出:“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通过动作教儿童游泳。”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教学应给成长中的孩子以阳光和雨露。在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日常的、真实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走近孩子们独特的心灵领域,唤醒孩子的心灵,感动孩子的心灵,呵护孩子的心灵,净化孩子的心灵,释放孩子的心灵,将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培育成充满生机的精神花园,沐浴在生命的阳光下。关键词: 真实 丰富 独特 童心是人生交响乐中一支牧曲,是广博人生中的一泓清泉。童心世界是美好的!在这里

2、,童心可赋予万物以生命,使情感绽放光芒,使个性突现自我;在这里,童心可赋予任何一种生物以相通的语言,使人可以与小鸟、小草进行心灵的对话;在这里,童心可跨越纯真与成熟之间的疆界,将心善的领域拓展到每个角落,使善良成为一种美的化身;在这里,任何无望的事都会充满了希望,他们相信死去的小蝴蝶会复活,他们相信自己的手臂扇动起来就会飞翔。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会越学越没有了灵气和活力?从前的思品课堂,充满着整齐划一的道德知识学习,特别严肃古板,它像一个典型的过滤器,滤除了灵性和创造,只剩下标准、同一。现在实施了新课程,在思品教学中,提倡的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新课标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

3、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虽然书上的内容从生活中而来,但是,这些教材毕竟是成人所编写,来自于成人的思想。如果照搬书上的内容,那么我们的思品课堂就很难生活化,很难保护学生的童心。 卢梭让爱弥儿从游戏、种植、木工劳动中学习,让生活造就爱弥儿,让自然作爱弥儿的教师。卢梭直截了当地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

4、获得有用的知识。小学生喜欢新鲜、活泼的事物,对于枯燥的教条式的品德教育会感到不适应,感到厌倦。思品教学生活化就是想让可爱的孩子们能在一个他们熟悉的环境中获得道德的熏陶,情感的培养,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保护他们的童心。一、着眼生活,唤醒孩子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土地。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人们常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我们班有51个孩子,有的内向、有的外向,有的文静、有的好动,各不相同。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尊重孩子之间的个性差异

5、。在品德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们需要的不是唉声叹气,更不是大声呵斥,而是平时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找准孩子的动情点,敲响孩子的敏感点;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再现生活情景,唤起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寻求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让那些埋在土里的笋芽,当春雷响起,当春雨飘下时,将冲破泥土,掀翻石块,沐浴在春风暖阳中。如教学自画像一课,我结合学生的特点,是这样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快乐包”,里面装的是“我的小档案”,谁愿意上来抽取一张,读一读上面的内容,让我们猜猜他是谁呢?(小朋友们“呼啦”一下全举起了小手,老师指

6、名读后,学生纷纷说“我来猜”。)师(随意点名):好,你来猜吧!生:我猜是小明。师:小明,是你吗?(小明站起来,沉默地点点头)师:你喜欢自己吗?小明:(停顿片刻,低声、含糊地):喜欢。师:你能说说喜欢自己的理由吗?小明:师(面带微笑,转向全班同学):你们喜欢他吗?生1:我喜欢他,因为他笑起来有两个酒窝。生2:他上课认真听讲,发言特别积极,还获得过班级“发言之星”呢!生3:他不淘气时真的很可爱。师:小明,虽然你有时比较淘气,可大家都把你平时的进步记在心中。你想不想说些什么呢?小明(涨红了脸):谢谢大家,我会加倍努力的!师:现在,你喜欢自己吗?小明(抬起头,声音响亮地):我喜欢自己!解读苏霍姆林斯基

7、说:“要是一个孩子向你说了心里话,你的教育工作就有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以后的情况如何,在极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怎么看待和感受你对他心灵所做的合乎人性的触动。”真正的对话不仅需要彼此的真诚,更需要一种“合乎人性的触动”。关注学生生活世界,把生活中学生当前所面临的价值冲突作为教学的资源,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才是最宝贵的教育时机,也才能真正促进学生道德人格的生成与确立“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清,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而一个拥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班中,小明同学人很聪明,但也很调皮。为了在他心灵深处点燃自信的火花,鼓

8、励他争取更大的进步,我对他的引导,巧妙地结合在教学情景之中。其实,在我们的教育对象中,存在着一个不小的“弱势群体”,这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关心和引导,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多给这些孩子一缕阳光,他们的明天也一样会灿烂。二、关注生活,感动孩子的心灵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很多隐性的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感悟。品德教学应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只有创设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开展教学,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真实的情感,从

9、而得到启示,悟出道理。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四二一”的家中,“以我为主,漠视他人”是现代少年的普遍心理缺陷。因此,在品德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构建学生完整的、有意义的生活,引导他们关注身边最寻常的事、最普遍的人,并让人们从中体悟出心灵的感动,也许是填补那份缺陷的好办法。如教学关爱残疾人一课,我是这样开展活动的。(一)体验聋哑人的生活1、 师导入:同学们,当我们聆听着美妙的音乐时,你可想到:就在这同一片蓝天下,有些人许多年甚至是一辈子都听不到声音,他们是谁呢?2、 学生:聋哑人!3、师:聋哑人是生活中的不幸者,这节课,就让我们以一颗真诚的心走进他们吧!4、师出示活动(生活剧场

10、)要求:各小组分别选择一个生活场景,如购物、看病、问路等,推选一名同学扮演聋哑人,组内各成员合作表演故事,进行模拟体验。5、 学生分小组开展活动。6、 学生交流感受:学生a:我扮演聋哑人。“我”感冒了,就去“医院”看病,那些扮演医生的同学总是不明白我哪儿不舒服,我好着急!学生b:我扮演一位路人。他(指着扮演聋哑人的同学)好像在向我问路,我愿意告诉他,却不明白他想去哪里,真是爱莫能助!7、师小结:是呀,聋哑人看病难,问路难,购物难他们要想获得成功又该有多难啊!(二)感受千手观音1、 学生欣赏舞蹈千手观音。2、 师:你们是第几次看千手观音?今天,当我们体验了聋哑人的生活之后,再次观看这个节目,有什

11、么不同的感受吗?3、 学生畅谈感受:学生1:以前,我只觉得这个舞蹈很美。今天,当我知道这些演员都是聋哑人后,真的非常感动!学生2:我们正常人都很难跳得这么整齐,他们却跳得这么好,一定吃了很多苦。学生3:聋哑人的日常生活都困难,要把舞跳得这么好,更不容易!学生4:我想,这群聋哑人真了不起!他们听不到音乐,却能跳得这么好。 4、师小结:是的,为了创造这份美,他们付出了多少汗水和泪水,真让人敬佩!解读“再简单的生命筵席,也会因为爱而倍感丰盛。当爱像明媚的阳光一样照彻寒冷的心房时,我们会发现,爱的本身就是一波弦音的震颤,一种花香的弥散,持久、热烈,从一双手到另一双手,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感动是一种积

12、极、奇妙的心灵体验。在品德教育中,若让学生收获一份感动,就帮助他们体验了一次情感的升华,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旅行。根据教材的开放性这一特点。在“走进残疾人”这个主题下,我重点选取“聋哑人”为切入点,学生不仅容易“走近”,而且能更深入地“走进”。同时,我积极捕捉生活中的亮点今年春节联欢会上引起轰动的舞蹈节目千手观音,把它作为活动资源引入课堂。聋哑人难!难在哪儿?难到什么程度?课堂上,我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模拟活动,让学生体验“无声世界”,体验聋哑人语言交流的困难,体验他们日常生活的种种艰辛。让他们感受到:聋哑人难!一切的日常生活都难!然后,我又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和动人心弦的音乐巧妙融合,与学

13、生的心灵产生了共鸣:聋哑人了不起,创造生活美的聋哑人更了不起。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最高点,想对聋哑人说的话语奔涌而出,尊重、关爱聋哑人的情感油然而生。同时让学生领悟着:“你付出爱的同时,也会收获爱”这一生活的真谛,充满情感色彩,使人回味无穷。在情景中体验生活,在体验中感受生活,这就是品德教育追求的境界。三、走进生活,呵护孩子的心灵卢梭早就这样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儿童是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

14、事情。”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美丽的童心,传统的道德灌输式的思品课堂可能会把这份难得的美丽泯灭,同时也可能让学生产生对思品课堂的排斥。我们教育中还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教育所展开的世界是成人的世界,在这种世界中,儿童感到陌生、感到受剥夺,没有“在家”的舒适与安宁。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思品课堂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教学中帮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法研究生活,扣响童心世界的大门,保护纯真童心,打造一个生活化的课堂,让学生享受生命成长的喜悦!如教学我和动物交朋友一课,我进行了一下尝试:师:(播放录象人类和动物亲密接触的精彩画面。)你们有什么想法

15、吗?生:我们也想和动物在一起。师:好,老师就满足你的愿望。(请出一位动物小客人小猫咪)师:多么可爱的小猫咪呀!同学们,快说说你想怎么和它交朋友啊?生1:我想摸摸它,和它说说话!生2:我想给它取名叫逗逗,因为它逗得我们大家都很开心。生3:老师,我能不能喂喂小猫咪呢?(满足学生的要求,请这些学生上台亲近小猫咪。)师: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你们的快乐吧!生1:它的毛太暖和,太柔软啦!生2:它会伸出舌头舔舔我的手,向我表示友好呢。师:是呀,小猫咪特别愿意和我们交朋友!因此它还请来了它的动物伙伴呢!(师出示小动物,生大声喊出动物名字:金鱼、小白兔、乌龟、白鼠、鸽子。)师:你们想不想也和这些小动物交朋友呢?和

16、它们交朋友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生:我们不能伤害它们,动作要温柔,声音要轻!生:而且我们也要注意不被小动物抓伤!师:说得真好。下面就请各小组和小动物们亲密接触!(小组和动物交朋友,亲密接触;老师抓拍照片。) 师:看到同学们细心地照顾小动物,老师感觉此刻的教室仿佛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因此,我把最令自己感动的画面也抓拍了下来,下面我们互相来交流交流!(老师展示照片,小组阐述自己是怎样和动物交朋友的。)生(兴奋):我们让三只乌龟赛跑,还把龟宝宝放到了龟爸爸龟妈妈的背上,真逗人。生:小鸽子开始很害怕,可是后来它还是吃了我们喂的食物,它肯定也愿意和我们交朋友!师:同学们,你们做得可真好!老师看出来了,你们

17、真的很喜欢动物,对,要想和动物交朋友,就要喜欢动物,保护动物。解读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使他们的整个身心充满欢乐。”如果我们的品德课堂让孩子品尝的只是简单的说教和枯燥乏味的训练,那无疑会伤害他们的学习热情。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品德教育一定成为孩子们的快乐之旅。在教学中,我让小动物走进课堂,让孩子们在亲密接触中感受着与动物做朋友的

18、乐趣,构建了一个真实互动的生活化课堂,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更贴近学生生活。同时,我及时发现和捕捉儿童在研讨中的闪光点,如,“摸摸它、和它说说话、给他取名字、喂它吃食物”等等都是爱护动物的表现,让学生在与动物的交往中去感受、去体验。我又用数码相机及时记录下学生与动物亲密接触过程的画面,让学生在阐述画面的过程中交流,由此唤发出“我”的真真切切的感受,呵护学生的美好童心,唤醒学生的爱心,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四、贴近生活,净化孩子的心灵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和动力。生活的课堂能给每个孩子以激励、鼓舞和呼唤,使他们自觉地去追求更为丰富的内在生命,为自己拓宽更为广阔的精神生命、价值生命的空间。有教育家说出了如

19、此切中肯綮的话:“假使我们很真诚地生活着,那是教育使我们认识到精神上的和谐。但是假使我们卑琐、虚伪,那是教育中忽略了情感的生长,那是教育没有能在我们的心灵开垦理智和精神的土壤。”所以我们应还学生一个真实的世界,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思维去判断,用自己的言语去表达。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人和事,往往对他们的影响更为直接具体。也许,别人说上千遍万遍,也抵不上自己亲自做一遍。从体验中获得的情感是最朴素、最真挚,也是难忘的。因此,品德课堂应从科学世界向生活实际回归,这样德育就会在悄然中浸润孩子的心,激起了学生内心的波澜,从而触及心灵,使心灵的沃土里飘着德育的清香。如教学让我

20、走进你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老师: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大功臣,他们生活得好吗?(播放大家课前实地采访的录像,学生感慨万千)老师(趁热打铁):大家想说说自己采访到的情况吗?(学生显然深有感触,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学生a:那些打井的农民工,从井里面爬上来时,全身上下都是泥。学生b:有些农民工因为没有拿到工资,连过年都没钱回家。学生c:生活条件那么艰苦,可他们却说这已经够好了。要知道他们以前住工棚,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睡的被子都是湿的。(教师抓住这个充满情感张力的教育契机,展示一组反映农民工工作与生活的照片。)教师:在这浩浩荡荡的民工潮中,有多少人为了微薄的收入,艰难地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他们进退

21、两难:回家去,难以养家糊口;在城市,又面临着生活的困境,忍受着世俗的白眼。他们坚强地奋斗在城市,在辛劳与汗水中追逐自己小小的希望与梦想。老师:同学们,你愿意帮帮农民工吗?学生(情绪非常激动,声音响亮地)愿意。老师:光说可不行,得拿出实际行动来。你打算为农民工做点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呢?学生a:我想给农民工写一封慰问信,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和巨大贡献。学生b:我要在大热天的时候去给农民工送一瓶矿泉水,让他们消暑解渴。学生c:我要做许多漂亮的贺卡送给农民工,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给他们的温暖。学生d:我们还可以帮帮他们的孩子,可以为他们捐款捐物,可以为他们补习功课,可以把好看的课外书送给他们。解读陶行知先生曾

22、说过:“教育是教人化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深处。”教师应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珍视童心世界,让心灵充满着爱和感激,充满着平静和祥和,充满着纯洁和高尚,使课堂上跳动着一颗颗率真而又坦诚的童心。农民工往往从事着最苦、最累、最脏、最危险的劳动,他们为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得到的却是微薄的收入和低下的社会地位,急需社会的尊重与关怀。但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却大多认为农民工身份卑微,而瞧不起他们。只有当孩子们走近农民工,了解农民工,正确认识他们的劳动价值,体会他们生活的艰辛,才能懂得尊重和感谢他们,并能以自己的实际能力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在这种真实的生活情

23、景中,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意境中,一种对农民工的全新认识已经深深地扎根在孩子们的心底了,而“尊重和感谢普通劳动者,关心弱势群体”的意识也将成为他们道德品质的一部分。孩子们的心好似一把精巧的琴,只要我们积极引导和调动孩子的情感体验,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用我们灵巧的双手轻轻拨动那情感之弦,就会跳出一个个动听的音符来,最终实现情感的升华,奏出优美的乐章。五、回归生活,释放孩子的心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爱的教育中所描述的学习情景:在蔚然色的天空下,有一块绿油油的草地,草地四周长满了低矮的灌木。小鸟在林中欢鸣,小虫在草间低吟。而孩子们则席地而坐,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也享受教师指导下的自由学习。是的

24、,围墙外的田地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教学空间、充实的生活背景:能让孩子们感悟到学习与大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能摆脱教室的限制,找回大自然的感觉;能激发孩子们高昂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自信心。儿童是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道德生命,只有在广阔的空间里才能自由成长,这犹如小鸟要翱翔于蓝天,船儿要扬帆于大海一样,因为唯有如此,他们才能成长为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如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我是这样设计活动的。第一阶段:采访、调查,了解镇海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家乡镇海,不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而且有着宝贵的历史遗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出课堂,亲自去了解一下我们的家乡。(学生兴趣盎然。)师: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25、。如游览招宝山,去市场采访,参观海防遗址、城市建筑、绿化建设等。同学们可以带上相机,拍下精彩的画面,也可把认为有价值的内容记录下来,以便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家乡。(学生自由合成小组,选择调查内容。)(师生共同开展活动。如游览家乡的旅游景点,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走进家乡的纪念馆了解家乡的历史和风土人情。)(学生的眼中闪烁着喜悦,脸上洋溢着欢笑,并不时赞叹。)第二阶段:交流、回报,激发情感师:同学们,通过一周的调查,你对自己的家乡有哪些了解呢?生1:市场里的叔叔告诉我,我们家乡的特产非常多,西瓜、橘子、西红柿说也说不完。生2:海防遗址的解说员向我们介绍:海天雄镇素有“浙东门户”之称。招宝山寓“招财进

26、宝”之意。历来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为了抗击外来的侵略和骚扰,多少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在这里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生3:我们组带来了自己拍摄的照片。你们看,家乡的道路又宽阔又整洁;道路两旁高楼耸立,鳞次栉比;沿江公园又为镇海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师:能说说你现在的感受吗?生1:我们的家乡真可爱!生2:作为家乡的一员,我感到很骄傲,很自豪。生3:我们有决心将未来的镇海建设得更加美好!解读学生是有灵性的个体,让学生坐在教室里,面对着墙壁、黑板和书本进行干巴巴的说教是无法让他们感受到家乡之美,更无法激起他们爱乡之情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

27、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孩子幼小的心灵渴望飞翔,充沛的精力梦想释放,自由的天性企求舒展。带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上课,可以让孩子们体味真纯与和谐,体味心灵的自由放飞,进而体味人性的真善美。因此,教学此课,我将课时进行了调整,利用一周的课余时间,带着孩子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游览家乡的旅游景点,参观家乡的城市建筑、绿化建设等。让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去拥抱自然,用自己的心灵去热吻万物,让巍然的高山、潺潺的流水、和煦的春风、轻捷的燕子、翩飞的蝴蝶、烂漫的山花都成为有情有义的生命之物,让孩子们在乡风乡情的浸染中,在心灵深处孕育出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生命根植于生活,生活因拥有无数的生命而精彩。的确,生活中孕育着教育。比之书本,生活带给人的启发、赐予人的智慧更丰富、更有效。教育因生活而富饶,因童心而精彩。我们的课堂应走向鲜活的大千世界,与孩童需要相匹配,使其体魄与心灵得到美的浸润。愿我们的教育多与童贞、鲜活相逢;愿我们的孩子多与灿烂、快乐邂逅。让孩子们在那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下放飞自己的梦想,放飞自己心灵的白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