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8.1平均数同步教案3.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418465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8.1平均数同步教案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四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8.1平均数同步教案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四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8.1平均数同步教案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四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8.1平均数同步教案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四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8.1平均数同步教案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四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8.1平均数同步教案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8.1平均数同步教案3.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8.1平均数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131132页。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参与并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一种探究的意识,教给学生一些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一些问题,去提升自己生活和学习的质量。二、教材分析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中的“平均数”是学习选择统计量描述数据特征的开始。学习统计需要学生亲身的经历,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也需要学生亲身的经历,因此教材将它设计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体育比赛来引入。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仅能增进对统计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

2、系,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处于十分特殊的地位,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能力的培养和良好情感的形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学生已经掌握了必要的数据处理技能,但在实际背景中,学生很难意识到运用统计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学生的注意力很难贯穿活动的全过程。因而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难点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以本节课的活动围绕“计算总分不合理怎么办用平均数比”展开。三、学生分析教学前,我做了初步调查:一方面绝大多数孩子听说过“平均”,而且能比较浅显地举一些例子。另一方面,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平均数是怎样产生的?

3、学习平均数有什么用途?几乎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鉴于以上情况,借平均数的课题,想在教学中努力体现“为什么学数学”,使学生不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以此来分析在这样思路下教学与基本意义理解及技能掌握的联系。四、教学目标分析1、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明白,学习平均数是因为生活中的需要,体会学习知识的必要性。3、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五、教学要点分析教学要点:重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难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六、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设想学生活动备注一、

4、揭示课题,引入新课:通过“下一个派谁上场?”的问题,让学生用已有经验思考问题,遇到矛盾,感到困惑,便产生学习新的统计量平均数的需要。二、交流合作,探索方法: (一)、交流质疑:学生交流(9+11+13)3以及(7+13+12+8)4的计算方法,在学生交流完所有的方法后,教师质疑:这样列式的理由是什么?学生产生探究求“平均数”方法的欲望。(二)、理解平均数的意义:1、教师设疑:10分是8号运动员哪一场的得分?2、让学生说一说11分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三:探索应用,形成技能:1、通过学生身边的平均分来巩固算理。2、列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明白计算平均分还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通过争论得

5、出:只比较7号、8号的总分不公平,只有用平均分比比较公平。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这样列式的理由。学生经过集体讨论得出:10分不是8号运动员哪一场的得分,而是反映四场小组赛的整体得分情况。11分反映了7号运动员三场小组赛得分的整体情况。先计算,通过计算让学生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明白平均数还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交流要到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交流,理解用平均分比才是最公平的。关注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注重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七、过程设计平 均 数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131132页。教学目的:1、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

6、实际问题。2、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明白,求平均数还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3、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准备:正方体积木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 引发争论师:同学们喜欢体育运动吗?你能告诉老师你都喜欢哪些体育运动吗?学生可能说出多种体育运动师:老师和你一样,也喜欢体育运动,这不,利用课余时间,在7班和8班之间要举行一场篮球比赛,不过,我私下调查了一番,觉得这两个班之间的实力相当,我已经选好了4名运动员,还有一名拿不定主意,想请你帮个忙,选什么样的运动员上场?学生可能说出:身体条件好的;打球技术高的;有团队精神的;看看谁平常练习的时候成绩高等等。师:你的意思我明

7、白了:就是看看队员们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是这样吧?师:现在,有两名种子选手,他们两个在小组赛中的情况老师进行了统计7号、8号运动员在小组赛中得分情况统计表第一场第二场第三场第四场第五场7号911138号713128师:你认为应该选谁上场?生1:选7号队员上场,因为从知道的数据上看7号运动员的得分比8号运动员的得分高;生2:不行,如第二场和第五场虽然7号运动员的得分不知道,但不一定比8号运动员的得分高;生3:选8号运动员,因为8号运动员的总分比7号运动员的总分高;生4:这样比不公平,因为7号运动员是三场的得分,而8号运动员是四场的得分。师:看来,大家都觉得比较总分不公平,那怎样比较就公平了?通

8、过学生的讨论得出:用平均分比较公平。师:大家都同意比较平均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与平均分有关的知识“平均数”(板书:平均数)(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创设一个情境,通过师生的对话活动,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尤其是教师问到:“你认为应该派谁上场?”这一问题有难度,且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争论得出:用7号和8号队员的平均分来比较。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活动二 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师:你能求出7号队员和8号队员的平均分吗?(陆陆续续有学生举手)师:看来,有的同学有自己的想法了,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给你的学具)(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关注学生各种

9、列式的理由)师:有谁愿意把你的想法交流给大家?有的小组采用的是摆小正方体的方法求出7号队员和8号队员的平均成绩。具体操作如下:7号队员的成绩是:9、11、13,把13中的两个小正方体移到9的后面,这时,三组小正方体的块数相等,所以7号队员的平均成绩是11分;同样,8号队员的平均成绩是10分。师:大家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刚才,这个小组的同学利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出了7号队员和8号队员的平均成绩。还有别的方法吗?有的小组是这样做的:(9+11+13)3 (7+13+12+8)4=333 =404=11(分) =10(分) 师:给大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 生:我们先求出7号队员和8号队员的总分,然后除

10、以他们各自比赛的次数,就求出了他们各自的平均成绩。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还有的小组是把两名队员的平均成绩都看成10分,7号队员的平均分是: 8号队员的平均分是:(103-1+1+3)3; (104-3+3+2-2)4 =333 =404 =11(分) =10(分)师:大家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相信同学还会有许许多多的方法,下课以后再进行交流怎么样?师: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要问大家:咱们刚才得到的11分就是7号队员第三场的11分?通过学生的交流得出:不是,因为结果的11分是这三场的平均成绩,而前面的11分是其中一场的得分。意义不一样。师:通过计算应该选几号队员?7号师:观察一下这两个平均数在大小上和

11、原来的这几个数比较有什么特点?通过交流得出: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师: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出: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平均数代表的是一组数据的平均值,它代表了一个平均水平,刚才判断7号队员成绩好,是因为7号队员的平均水平高于8号队员的平均水平。(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明白这两个11分从数值上看大小一样,但平均数的11分是7号队员三场的总成绩,除以场次得到的成绩,它表示7号队员三场的平均水平,而前面的11分是7号队员在第三场的得分,通过比较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活动四 解读平均数师:除了平均成绩,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的平均数吗?生:平均温度、平均收入、平均住房面积-

12、师:说到平均收入,老师在报上看到一则消息:2005年我国人均纯收入3126元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把全国的农村居民的年收入都加起来,再除以人数就能得到3126元;我想可能每户居民的收入有高有低,但都在3126元左右;我不同意,我认为收入高的可能会更高,低的可能会更低,也就是说,贫富差距可能会很大-)师:分析得真透彻!作为公民,我们盼望祖国日益繁荣。那么,你认为怎样才能提高我国农民的人均收入呢?(学生会说出很多建议)师:如果有机会的话,老师一定通过人大代表把我们的好建议提交给人们政府!(设计意图:主要是通过“人均纯收入3126元”引起学生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明

13、确3126元并不代表大多数农民的收入在3126元左右,而是有高有低相差可能会很悬殊,只不过平均收入是3126元。)活动五 解决问题师:全国相声大赛前段时间在北京隆重举行,刚刚参赛完毕的是1号相声。六位评委给出了各自的分数评委ABCDEF跳水939895839297师:根据各位评委打的分数,你能算出这个节目的最后得分吗?生:93分师:同意这位同学的计算结果吗?而专家给出的最后得分是94分。这是为什么?(引起学生的思考)师:标准的比赛,为了公平起见,都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师:照这个意思,哪两个分数要去掉?生:98分和83分师:是不是这样呢?大家再算一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师:数学知识,只

14、有结合实际需要去灵活应用才是真正有效的。小结:一节课的时间马上就要过去了,评价一下你自己吧!(设计意图:生活中为了比赛公平,往往在计分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算出剩下分数的平均分。同时,渗透统计思想,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板书设计: 平 均 数7号 (9+11+13)3 8号 (7+13+12+8)4=333 =404=11(分) =10(分)创新特色:1、本节课打破以往的思路,引导学生思考:派谁上场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是看一看7号与8号队员在小组预赛中的得分情况;2、引导学生体验“用总分确定不合理怎么办用平均得分来确定”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

15、3、讨论:“10分是8号运动员哪一场的得分?”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白10分不是8号运动员哪一场的得分,而是反映四场小组赛的整体得分情况。教学后记:1、教学目标、经历过程与得到结果是一致。从整个课的设计来看,由“提出问题计算总分不合理怎么办用平均分比”的思路步步深入,体现出平均数产生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仅对平均数是如何产生、什么是平均数有了明确的认识,而且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懂得了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具体应用。2、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采用设疑解疑的课堂教学思路,让学生先产生疑问,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带着探究的心理去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通过学生的探究得到的新知,学生比较喜欢。3、学生在计算方法和能力方面还有待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逐步引导提高,即选择什么样的计算过程,使计算更简便快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