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论文:《由“学生配合不配合”说开去》.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19706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学论文:《由“学生配合不配合”说开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教学论文:《由“学生配合不配合”说开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教学论文:《由“学生配合不配合”说开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教学论文:《由“学生配合不配合”说开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教学论文:《由“学生配合不配合”说开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学论文:《由“学生配合不配合”说开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学论文:《由“学生配合不配合”说开去》.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教学论文:由“学生配合不配合”说开去 学校举行听课活动,常要有评课性质的研讨活动,曾听到不少这样的评价:“这堂课教学设计新颖,课件制作的也很漂亮,可学生就是不配合,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这个老师素质挺好的,可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太少,配合不好” 甚至讲课者在说课时也埋怨学生在关键时候不争气,没和老师“配合”好。相反,如果课堂比较热闹,就又把成功的原因归结到学生的“配合”上。讲课者、评课者把课堂气氛沉闷和课堂教学效果欠佳归结到学生的“不配合”上,这实际反映了传统教学观念在一些教师头脑中的根深蒂固。他们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多少也意识到了学生的主体性,了解到课堂教学评价在向“师生互动”“以学论教”转

2、变,所以他们重视学生发言的漂亮,课堂的热闹,以为这样课堂就成功了。摒弃教师光讲学生光听的“灌鸭式教学”是个进步,可这课堂上事先预设好问题和“标准”答案的“满堂问”何尝不是“灌鸭式提问”?难怪学生应答不及时或与“标准”答案相差远时成了“不配合”。下面笔者就学生要“配合”老师的论调和如何激活课堂教学气氛谈一谈。学生要“配合”老师的论调本质上还是“师本位”的传统教学理念。一、学生要“配合”老师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传统的教学中,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

3、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二、学生要“配合”老师忽视了学习的主动性。传统教学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

4、、怎么学,不教不学。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服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总之,传统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学生如果对教师设置的学习不感兴趣,是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学习的效果必定事倍功半,学生对学习有了内在的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能喧宾夺主,应当把学习的责

5、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让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主动的学习。三、学生要“配合”老师忽视了学习的体验性。传统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都是按教师如何教来设计,是学生适应教师的教,是所有学生一起跟着教师的步骤走,学习似乎成了流水线上的机械生产,忽视了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思考困惑、探索发现。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我们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四、学生要“配合”老师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创新性、生成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6、教师提出问题,往往指定一名学生回答,直至学生说出教师所期望的答案。这种状况固然有利于迅速达到教师预定的教学目标,但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想象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课堂也成了预设好的“一潭死水”,看似环节完整,内容全面,可总感觉缺少什么,缺少灵性,缺少互动的生成、发现,也失去了一份“不可预知”的灵动和惊喜。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五、学生要“配合”老师忽视了课堂教学评价的

7、内在性、深层性要求。当学生“配合”老师,举手发言人数多,语言漂亮,讨论热烈,活动缤纷,课堂热闹,这课堂就是成功的课堂吗?表面的热闹可能掩盖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的缺失,更不要谈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提升和影响。课堂教学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不能简单的归结到学生“不配合”上,应当反观自省,寻找我们自身教学理念、教师素养、教学底蕴、课堂教学设计、课堂驾驭能力等方面的欠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来改变课堂教学气氛沉闷的局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一、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

8、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二、调控好课堂教学节奏课堂气氛的沉闷,有些是源于没有控制好课堂教学节奏,“如果45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

9、叙,像流水般地淌、淌、淌,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语)学生因长时间紧张造成疲劳,产生抑制,或学生因过于松弛分散了注意力。恰到好处的教学节奏有张有弛,张弛得法;有疏有密,疏密得当;有高有低,错落有致;新颖多变,起伏和谐调控好教学节奏可以撩拨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三、运用课堂机智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教育家梅纽说过“学习的动力首先来自于学生,这一动力正是我们必须从他们身上去发掘的。”有些课堂教学之所以沉闷呆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长期缺乏教学机智,从而扼杀了学生积极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精神。吕叔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

10、”“活”的根源就在于教师运用教学机智,有效地激发和诱导了每一个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四、教出趣味来兴趣是积极思维的动力。南宋的朱熹曾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教学时,只有在“趣”字上多动脑筋,教出意趣、情趣,才能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比如在学习诗歌时可以穿插讲个和所学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小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趣味性,还体现在语言的幽默诙谐上。五、问出水平来新课改特别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自主阅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不过是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何进行整理、点拨、引导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但这并不排斥教师

11、根据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问题。问题设计要有一定难度,但又不应太难。问题太难,容易使课堂沉闷,或者完全失控。对文本理解不透,挖掘不深,问题设计简单、肤浅也会导致问题失去了挑战性和冲击力,也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要注意设置开放性的问题,问题答案呈现多样性和丰富性,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多层面的思考和感悟空间。六、恰当使用课件。课件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是为教学服务的,恰当使用课件能提高效率,提高学生的兴趣。现实中,有的教师向学生通过课件幻灯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要求学生思考讨论回答以后,精巧的课件又再逐题出示答案,整个教学环节的推进也是围绕课件来进行。这样教学完全受制于课件,老师和学生缺乏互动交流,课堂缺少“即席创作”“创新发现”,教学效果也不会很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