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论文:谈语文高效课堂的科学建构.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19853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学论文:谈语文高效课堂的科学建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教学论文:谈语文高效课堂的科学建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教学论文:谈语文高效课堂的科学建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教学论文:谈语文高效课堂的科学建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教学论文:谈语文高效课堂的科学建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学论文:谈语文高效课堂的科学建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学论文:谈语文高效课堂的科学建构.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让“西瓜皮”踏上“高速路”小学教学论文:谈语文高效课堂的科学建构关键词 专业 高效课堂 科学建构摘要 高效课堂的打造一直为我们所关注,但很多时候,对高效课堂的研究与思考仍处于一种“跟着感觉走”的状态“课堂犹如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要想让高效课堂的建构更科学、更有效,就应走上专业化的道路,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评价的操作上,以专业化的眼光对待,以科学的手段运行,方能使高效课堂的打造获得突破性进展。正文高效课堂的打造是倍受关注的热闹话题,也是我们研究课堂的焦点与着力点。一直以为自己对高效课堂的研究与思考够多、够深入,但在去年,经历过近两个月的远程研修的洗礼后,自己对于打造高效课

2、堂却有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认识,那就是打造高效课堂,不应只是“跟着感觉走”,而应让自己的一切教学行为向专业和科学靠拢。回想以前,自己虽然也美其名曰在研究课堂,但大多是跟着感觉走,自己认为哪种方式更适合学生,何种方法收获更佳,便在课堂中加以运用,有时也会收到不错的效果。但这种感性式的研究,缺乏了专业理论的支撑,不免会出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现象,致使高效课堂的效果大打折扣。打造高效课堂,除必有的热情与信心外,还需有专业性的知识做支撑,让自己在教学中做到言之有据,行之有因,评之有法。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这块“跟着感觉走”的西瓜皮踏上真正的“高速路”。一、给教学目标找个“导航器”日常教

3、学中,教学目标这个我们熟而又熟的词,却经常被我们“视而不见”,以至于远程研修中看到修改教学目标的作业任务后,很多教师(包括我在内)都不以为然地叫道:“参考书上的教学目标就是教材编写组的专家订出来的,还用修改?”然而,随着对作业过程的经历,对教学目标认识的步步深入,自己在作业前那不以为然的心态已发生了质的转变,取而代之的是汗颜与感叹:在这之前,教学目标在自己心目中只是个不能抛弃的虚摆设,何曾真正推敲过它的深与浅、高与低,做完作业,方始领略到教学目标对于课堂教学的定位作用竟如此关键。在由宏观到微观、由笼统到具体、由抽象到具体的目标定位的过程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年段目标、教学参考书中的学期目

4、标、单元目标,教材中的“导读”,乃至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诉求,都成了重要的“导航器”。如三年级下册西门豹一课中,原定教学目标为: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管理、田地、人烟稀少、老百姓、眼睁睁、旱灾、迎接、徒弟、扑腾、提心吊胆、渠道、灌溉、收成”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顺序,知道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通过对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方法之巧妙的探究性阅读,了解西门豹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敢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兴利的人物。乍看起来,本目标设计得已经比较详细,但在课程标准、学段目标、

5、年级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及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诉求的“步步导航”“层层引领”下,修订为:1尝试独立识记7个一类字,能正确读写“管理、人烟稀少、老百性、眼睁睁、旱灾、迎接、徒弟、扑腾、提心吊胆、渠道、灌溉”等词语,运用换词,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人烟稀少、提心吊胆”等词语的意思。会写14个二类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注意区别形近字,如“淹”与“掩”、“官”与“管”、“旱”与“早”,注意“淹、渠、灌、溉”中三点水在田字格中的不同位置。 修改意图:变笼统为明晰,使读写目标更明确,也更符合学情。修改理由:“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是本学段的课标要求,将目标定为“尝试独立识记7个一类字”,使识记方

6、式更明朗:自己尝试用学过的、喜欢的方法识记,之后在组内、班内进行交流。因“田地”“收成”两词相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比较简单,不存在障碍,去掉它们,将识记生字词范围缩小。在所有要求会认的词语中,“人烟稀少”“提心吊胆”两个词的意思相对较难,且前者概括了邺地的现状,后者概括了官绅在惩治现场的心理活动,引导学生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可带出“田地荒芜”“面如土色”等词,联系上下文,则可带出“有女孩的人家差不多都逃到外地去了,所以人口越来越少,这地方也越来越穷。”“连气也不敢出、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等句子,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辐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识字与写字”第4条中规定:能使

7、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加入“规范、端正、整洁”的要求,使学生的书写目标更明确。增加区别形近字的要求,本文中的字较容易与其他字混淆,进行区分识记,可增强记忆效果。在要求会写的14个字中,有三个带“氵”,可将“氵”的占格作为重点进行指导,力求一课一得,一课一指导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借助在句子“西门豹到了邺后,发现邺地 ,就先 ,然后 ,最后 ”中填写关键词的形式,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修改意图:变越位为适中,使目标定位更合理,学法更具体修改理由: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三年级位于第二学段的上半段,尚

8、未形成自己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因而要求学生“借助填写关键词的形式,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西门豹到了邺后,发现邺地 ,就先 ,然后 ,最后 )这样,学生在填写时,既可学会应用文中“人烟稀少”“灌溉”等关键词,又可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学段中才出现“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这样的要求,因此,“理清课文顺序,知道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一目标的设定过高,将其去掉。3抓住西门豹三次说的话,联系上下文,朗读、议论、想象,体会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之处和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感悟于人物言行中体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修改意图:变宽泛为集中,使目标指向更科学、更丰满,使行为条件更充分

9、修改理由:本文篇幅较长,若全文表演,较费时,表演容易流于形式。如何表演,原定目标较模糊,为此,添加“抓住西门豹三次对话”“ 朗读、议论、想象”,为表演打下良好基础。“阅读”“积累”“表达”永远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因而,应补充“感悟于人物言行中体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这一目标。 4借助想象,以人物对话为依据丰富人物的动作、表情,分角色表演故事第二部分,展开合理的想象,为课文中没有描写语言的其他人物(官绅等)加上语言,尝试通过人物言行体现人物品质。 修改意图:增加表达领悟方面的目标,使学生的语文实践训练更全面。修改理由:之前的教学目标只是为表演而表演,忽略了表演的功效,对于这一课而言,表演不仅仅是

10、因为课文适合表演,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表演感受到透到人物的言行,可以体现人物的品质,达成引导学生领悟表达的目标。二、给教学过程选条“高速路”课堂教学中,“条条大路通罗马”,达成教学目标的方式有许多,但并非条条大路都是高速路。若不经深思熟虑,轻率地选中了“乡间小路”或“山间险路”,不但费时、费力,且收获甚微。可到底哪条路才是“高速路”,才能快速高效地直达目标呢?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学生自己得来的任何一项知识,自己解决的任何一个问题,由于是他自己获得的,就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更彻底地属他所有。”这句话告诉我们,想获得课堂的高效,就应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已解决问题。自己

11、提出问题,满足学生的认知与发展诉求,而自我解决问题,则让学生全程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正如我们常说的:“我听过了,我忘记了;我看过了,我知道了;我做过了,我记住了。”如五年级下册桥一课设计时,起初教案的精读部分设计为:1请学生找出描写天气的句子朗读并体会当时天气情况的恶劣。2画出描写老汉言行的句子并体会老汉的品质。但在试课时,我们发现,学生虽也找出了相关句子,但在谈体会时却都泛泛而谈,接触不到课文的核心精神。后经反思,将思路改为:请学生读文并质疑,将所提问题一一列出,边缘问题当场解决,重要问题加以合并,并由小组讨论,结合读文解决,剩余问题由全班集体交流解决。在对学生问题进行层层筛选与解决后,我们

12、发现“为什么把老汉称为一座山?”这个问题是课文理解中的难点,学生不易理解。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引导:“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一颗善于思考的心灵,通过我们刚才的组内合作,已解决了大部分问题,相信我们的集体探究,剩余的核心问题一定能得到圆满的解决,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汉,能被称作山?”。学生再次读文后,体会到“这是一位冷静、镇定的老汉冷静如山”“这是一位舍已为人的老汉精神如山”“这是一位爱子情深的老汉父爱如山”,从而体会出文中将老汉称作一座山的原因,课文的难点得以解决。三、给教学评价找个“测量仪”高效课堂打造过程中,教学评价是个重要环节,包括对教师评价和

13、对学生的评价两部分。合理准确的评价,可以促使课堂教学走向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达到高效之目的。然而,我们在教研中常用的评价方式却不如人意。一般采用的形式是:听课前发一张评课表,表中列出评价课堂教学的各级指标及分值,并设评语栏。听完课后,听课教师打好各项分值及评语,但分值从何而来、依据什么而打却无从谈起,大多是跟着感觉走。评语栏中类似“教学目标合理、教学方式多样、教学效果明显”的评语到底对高效课堂的健康发展起到多少有效的导向作用,值得我们深思。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漷教授指出:“现行的听评课制度严重制约着课堂教学的变革,应从简单走向复杂,从业余走向专业。”如何使教学评价从业余走向专业,需要

14、做的工作当然很多,但就我们一线教师来讲,不妨将“观课量表”作为“测量仪”,将自己引向评价专业化的道路上来。为了使用好观课量表,听课前应召开观课准备会,选好观察点,设计好观课量表;听课后也应有相应的分析与交流。如在听评翠鸟一课时,课前,我们召开了观课准备会,设置了“学生参与度”“教学问题设计”“教学目标达成”三个观察点,并设计好了观课量表。听完课后,比较直接的感觉是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但课堂气氛不活跃。在对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后,发现了许多问题,如“学生参与度”小组发现,教师整堂课提问学生54人次,主动回答48人次(有几位同学回答多镒),被动回答6次,学生主体性发挥较好,但有14名学生整节课没

15、有回答过问题,且均为中下水平学生。做课教师给出的解释是这些学生都不举手。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又结合“问题设计组”的记录进行了分析,发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的问题设计难度偏大,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如“(初读时)谁能读出老渔翁的语气?”“第一段中你喜欢哪几句?从中怎么看出翠鸟漂亮?”“本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三个问题中,第一个问题难度不大,但因是初读时提出,学生此时尚未细读课文,不能体会出老渔翁的语气,都不敢举手;问题二中的第一问较简单,适合各种水平的学生,但第二问“从中怎么看出漂亮”则较有难度;问题三“本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较有难度。正是这些有难度的问题使30%的学生一直游离于课堂之外,成为课堂的旁观者。如此以来,通过运用观课量表这一“测量仪”,不但知道了课堂高效与否,更知道了为什么会这样?应如何改进?做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当然,以专业化的眼光指导高效课堂,其内涵与操作方式还相当丰富,需要我们循序渐进地去学习和尝试,但只要我们有了这种意识,就能让“西瓜皮”踏是更科学更有效的“高速路”。参考文献1葛晓光,宋玉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理念与策略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周文叶研究课堂观察 追问有效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08,4:63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