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质量监控问题与对策.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420295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质量监控问题与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教育质量监控问题与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教育质量监控问题与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教育质量监控问题与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教育质量监控问题与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质量监控问题与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质量监控问题与对策.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教育质量监控问题与对策 摘要_区(县)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对教育过程和管理过程的质量关注不足,对学生发展的非认知领域重视不够;对具有区(县)特点的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研究较少;对网络评阅试卷的缺陷认识不足等。研究提出,确立区(县)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为区(县)教育政策服务的宗旨;明确影响本区(县)小学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多视角分析和应用监测数据结果;完善区(县)级小学教育质量的监控机制,落实“控”的力度。 关键词_区(县)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 监测 控制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督导的主要目的之一,实施教育质量监控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和行为。关于教育质量监控的

2、定义,学术界的认识不尽相同。我们认为,教育质量监控就是根据教育质量的目标和标准,专兼职人员采用标准化程序对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结果进行监测和控制,以确保教育过程及最终结果达到预期目标。 当前,国家和省级层面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已逐步展开,区(县)层面如何实施基础教育质量监控,实践上的认识并不统一。北京市从2007年开始在海淀、西城、顺义等五个区开展了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实验工作,在监控内容、监控方式、监控结果使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这些探索为建立区(县)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区(县)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的主要问题 1.监测对课程标准达成

3、度测试的缺陷认识不足 区(县)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以课程标准达成度为基准,考核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上的学习质量状况。监控虽然利于区(县)教委掌握全区学生学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对发现问题、改进教学质量有一定促进作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标准达成度测试具有的天然缺陷在实践中没有得到有效的克服。课程标准达成度测试是测试学生在所学课程上达到基本要求的程度,对目前素质教育倡导的、学生普遍缺乏的突出能力,如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没有要求,也缺少相应的考评。所以,监控对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缺少相应的评价标准及补充测查,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学业发展的

4、总体情况。 2.监控对教育过程和管理过程的质量关注不足,对学生发展的非认知领域重视不够 实践中,东城区对品德与社会学科、西城区对学生身体发育与机能、顺义区对学生综合能力等内容进行了探索性监测,初步获得了一些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的基础性数据,拓展了区(县)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的内容范围,但监控距离全面、系统、科学地实施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监控内容过于集中在学生学业质量上,对形成学生学业质量的教育过程与管理过程的质量关注不足;二是监控内容过于集中在学生学业等认知领域,忽略了非认知领域的发展质量,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学习意志力等。多项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共同促进学生

5、的全面发展;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成功的重要因素;非智力因素也是国际教育质量监测TIMSS、PISA(2009)的重要指标。因此,关注过程和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对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比较简单,对具有区(县)特点的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研究较少 区(县)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测的数据分析主要以学科测试的基本数据结果为主,即以学科为单位,对课程标准的达成度,如优秀、良好、达标、未达标的学生数量进行统计,从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达标率、难度、区分度等方面分析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形成、习惯养成、过程与方法的习得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这种方法对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提供了基础

6、信息,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监测数据缺少论证报告和技术报告,对监控内容的选择、监控工具的技术指标,如试题信度、效度等没有准确的测量学指标说明,致使测量学生是否达标的测试卷的科学性受到质疑。二是监测数据分析缺乏日常教学的视角。教师如何根据监测发现的问题,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调控教学、规避问题,监测报告缺少相应操作性建议。三是监测对政策关注的重点议题、本区(县)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影响本区(县)教育质量的、具有区(县)特点的地理环境、人文特点、学校发展水平、学生家庭结构、社会关系等方面特点的关注度不够,专题性和指向性不突出。 4.监控对网络评阅试卷的缺陷认识不足 在教育质量监测过程中,东城区

7、和西城区等采用了网络评阅试卷,这种评阅方式具有很多优势,如减轻了评阅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评阅效率;简化了登分环节,方便了成绩分析和数据分析等。同时,网络评阅也带来一些问题,如对技术支持要求高,一定程度增加了学生答题的难度;对教师计算机操作有要求等。更重要的是,对以教学质量诊断为目的的区(县)级教育质量监控来说,教师计算机阅卷不像以往手工阅卷一样,在阅卷的过程中就能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原因等问题在阅卷后了然于心。部分资深教师反映,参与网络评卷很难把握学生答题的整体情况,对学生所犯错误及原因诊断、错题类型分析很难在阅卷后记忆清楚。 区(县)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的对

8、策与建议 1.树立教育质量监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理念 区(县)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具有学生少、易操作、差异小、情况熟等优势,监控应不仅针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审美与表现、合作与交流及个性发展等方面,通过开展学生学习质量、身体素质与机能、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量化监测和以评价指标引导的事实记录、行为表现描述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确立教育质量监控为区(县)教育政策服务的宗旨 监控应以质量、均衡和公平为出发点,在质量方面,针对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学生身体素质滑坡、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足、厌学等突出问题进行调查;在均衡方面,对区(县)内城乡之间、学区之间、学

9、校之间的差异情况开展研究;在公平方面,对区(县)内优质教育资源短缺、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的教育机会与条件保障情况实施调查,并使监测和调查结果只用于问题诊断和政策制定上,不与学校考核和教师评价挂钩。 3.开展调查研究,明确影响本区(县)小学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如果以教育结果,即学生的发展状况作为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则影响学生发展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影响因素调查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反映个人、学校、地区等差异的基本信息,如性别、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结构、寄宿/非寄宿、学校师资水平、班额大小、经济发展水平等;二是学习相关信息,如考察语文阅读能力时,可从家庭中父母的文化水平、阅读习惯

10、、学校课程开设、语文课堂活动、老师对课外阅读的态度及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兴趣、资源等环境变量考虑。一般情况下,与学生学习、发展密切关联的因素是学生个人的特点,如学习动力体系、心理行为特点、学习兴趣;而学生家庭的特点主要是父母的特点、家庭经济条件、家庭人际关系;学校环境的特点主要包括学校特点、氛围、资源投入与建设、人际关系;与教育政策和措施直接关联的因素是制度与人力资源保障、条件建设及其落实状况等。 4.多视角分析和应用监测的数据结果 教育质量监测的数据分析首先应说明监测的科学性。除了学科基本数据报告及相关抽样方法及其指标、数据采集过程与方法、数据统计方法等数据外,还应提供监测论证报告、技术报告

11、,对监控内容选择的依据、监控的具体指标、监控工具的技术指标进行具体说明。 监测数据还应针对教育质量的差异状况进行相关因素或因果关系分析,找出制约或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数据分析也应增加教学视角,依据监测蓝图的内容,诊断学生在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和评判的达成情况,利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针对性改进。 同时,数据分析应增设内容聚焦、指向性强的专题类报告,对政策关注的重点议题或本区(县)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专门介绍,针对重要发现和结果,确立预警指标,并建立帮扶措施的实施细则,及时解决和预防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督导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24号.2012年8月29日国务院第215次常务会议通过,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 2.王毓.国外教育质量监控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1999年第6期 3.文?.教育质量监控J.教育科学研究.2003.12 4.区县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研究-以北京市部分区县的实践探索为例.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