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20309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毕业论文.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小学科学课中探究教学的误区及解决策略 浙江师范大学 07级小学教育 黄琛 学号:07114050035摘要: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和学生都是科学探究的学习者。然而在从传统的自然课过渡到科学课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对科学探究认识的一些偏差,存在着教学实践上和科学探究的精神实质相背离的一些问题,使科学探究走进误区,影响着科学探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关键词:探究教学 合作学习 误区 解决策略一切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 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也是科学探究的最根本目的。经过教学实验摸索,对探究性学习有了一个初步的定位和个人理解,对

2、探究性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也有了一定的实施策略。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方式,是凸显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的。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材特点、自身个性特点和学习硬件条件,从课堂学习中确定探究学习内容,合作或独立开展探究,经历探究的几个过程要素,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经历多次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智能结构,而且能在遇到未知事物、新的问题要去解决时,有意识地按科学探究的步骤去进行,能用科学的方法去完成。另外,在这些学习、实践过程中,

3、使学生能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目前小学科学课堂存在着许多误区,正如章鼎儿老师所说的:“真正意义的探究,仍似悬于空中的飞机。”本文就几点误区,用科学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探究就仅仅是动手玩吗?现在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玩”,“动手做”等所谓的转变教学观念的词。突出学生主体性的重要表现。有时把观察实验也叫“动手玩”。殊不知学生仅仅是在享受动手操作的“自由”所带来的乐趣,而不是感受探究所带来的乐趣。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研究一样事物时,大多数开始对材料很感兴趣,也乐于动手做做,几分钟后新奇感逐渐消失,开始做小动作,甚至

4、打闹。因而,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深入,在不断深入的探究活动中掌握探究方法、形成科学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探究活动重在让学生产生探究心理需要。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预测、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过程。但学生为什么提出问题、分析事实或数据的目的如何等因素,都决定学生科学探究的质量。要让学生乐于探究,就要被卷入到自己可以理解的真实的探究过程中去,这种探究活动绝不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学生动动手,而是学生在主动解决问题时自然而然生发的,必需的认识与求证的过程,这个过程与学生的认知冲突紧密相随,这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通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需要。(二)

5、探究活动既要重视外显的动作过程,更要重视内隐的思维过程。 科学学习过程的“动手”为学生提供着感性事实和富有个性的经历。但是,动手的目的不仅仅是让手动起来,也不仅仅得到“自由”操作的快感。更重要的是对得到的“科学证据”加以整理归纳与演绎。得到合理的科学解释。因此科学探究中内隐的思维活动比外显的动手活动更加重要。脱离了外显的动的探究,内隐的思的探究显得生命力不足;没有内隐的思的探究外显的动的探究就成了没有灵魂的空壳。动与思互生互动,相得益彰,探究才是真正的科学探究。这样的探究才是真刀真枪做科学所需要的整合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一箭多雕”。二分组就是合作学习吗?小组合作探究

6、是小学科学教学中常用的学习方式,它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人人有机会动手操作,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合作,来共同解决问题。但是,不少教师僵化地理解合作学习,片面地追求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往往是教师一宣布讨论,教室里“嗡”声一片,热闹非凡,仔细一看,合作探究并不合作。有的学生未全员参与,只是个别唱主角。有的你说我说,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出小组合作的效能,才能达到真正意义探究的又一重要方面。(一)让学生自定合作探究的方向和要求,只有在需要和有条件时才引导学生去合作。让学生自

7、定探究方向是指对现有的问题中,对确定需要合作探究并有条件探究的内容,就由学生自愿决定探究的目标。小组自定目标后,还要让组员明确合作探究的基本要求,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探究”就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了,它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了。所以学生在合作探究时如何相互尊重、学会倾听、提出建议等等。因此 ,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二)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分工,明确共同的探究目标。 当每个小组明确了合作探究的方向和要求后,就要考虑每个成员间的合理分工。通常情况下,需要一个组长主持,需要一个同学记录,需要一个负责管理器材的同学,到完成探究活动需要一位同学进行汇报。明确了分工后,小组成员必须

8、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实现目标中的角色定位,承担自己的责任。最终在直言无忌、主动配合、和谐默契的心理氛围中,让每个人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在提倡组内交流的同时,还可以积极开展组与组之间竞争来激发组内同学的学习动机,增强组内合作的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三)及时评价,不断调控,让学生在曲折探究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及时评价小组合作探究的情况,能够使小组成员更清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对小组学习评价应该坚持以评集体为主,评个人为辅;以评全面为主,评特色为辅;以评过程为主,评结果为辅。而教师在组织评价调控时,科学充分使用互动性评价,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处理问

9、题。这样的评价与调控,就可以让小组的每一位学生在曲折的探究中获得深刻的过程性体验。三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不能教吗?探究式学习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但运用不好,也可能使课堂讨论变得杂乱无章,离题千里。有相当多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不可能通过自主发现来完成的。案例一:油菜花开了一课,在学生通过初步的观察,了解到一朵花的几部分后,教师让学生把花解剖,看花到底有几部分组成,然后就让学生自行解剖一朵花。学生各施其法,胡乱把一朵花拆开,没有达到“掌握解剖一朵花的方法”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主体地位,也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主导”促“主体”发展。使学生真正的有所收益,我认为

10、以下几点应引起足够重视。(一)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创设平等、和谐学习氛围。教师要相信学生,信任学生,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他们具有极大的学习潜能,只要引导得当,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要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往传授者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二)深刻理解教材,确定“导”的重点。教师要深刻理解教材,把握好教材内容间的内在联系,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科学教材是由一个个活动组成的,理解教材也就是要认真分析、把握好每个活动的目的、活动的内容、活动之间的联系,合理安排好活动的程序,确定活动的重点

11、、难点,在活动的重点、难点处加强“指导”,分析突破难点的关键所在,抓住关键去“导”。(三)把握学生认知特点,确定“导”的方法。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能力要有一个透彻的认识,通过分析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关系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确定如何去“导”。(四)精心设计学习材料,善于创设学习情境。为了保证学生有效地进行探究,教师必须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准备好典型的、丰富的、学生易于操作的有结构的探究材料,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供物质条件。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始,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相关的学习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总之,要全面推进我国科学新课程改革,教师们一定要走出许多“误区”。让科学探究不在成为“悬于空中的飞机”,让它能停靠在我们的科学课堂,让真正意义的科学探究成为科学教学的核心。 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参考书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3科学课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6年.5.6.7.8.9刊4 谢直树 在科学课中体会做的乐趣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 张红霞 科学究竟是什么 教育科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