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快乐教学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20727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快乐教学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快乐教学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快乐教学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快乐教学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快乐教学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快乐教学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快乐教学毕业论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 要 小学数学情境的设置方法有很多,较好地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启迪智慧,激发学习动机,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的思维和方法,从而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情境创设 快乐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快乐教学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给数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注入全新的理念。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模式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利于解决数学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

2、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创设情境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 创设有效情境是促使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把握契机创设有效情境,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画面所反映的问题编成有趣味的小故事,再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新教材上设计了很多故事化的情境图,教师要善于利用

3、。每次上新课,我都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配上漂亮的挂图,从讲故事开头,陈设一种情境,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在“快乐的动物”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童话故事情境:在大森林中,一条蜿蜒的小河边,一群小动物正忙着开庆祝会,它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连河里的小鸭也被吸引住了。热情的松鼠提出了两篮松果招待客人。随着画面的出示,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故事情境:一天,猴妈妈和猴宝宝来到一片桃园,看到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猴妈妈摘了两个桃子,问猴宝宝:“把这两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几个桃子?”“一个。”猴宝宝不

4、假思索地回答。猴妈妈拿起其中的一个桃子问:“把这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多少呢?”“这”猴宝宝摸着自己的头,回答不上来。看到猴宝宝答不上来,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二、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拼一拼,分一分等活动,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中,学生有的用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去铺方格;有的用透明方格直接测量,然后一个一个数方格;还有的用直尺

5、量长方形的长和宽,再在上面画方格我根据学生不同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最后归纳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创设这样的情境,就好比在抽象知识和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了一座形象的桥梁。 三、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 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我经常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题目,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四年级级部组织学生去爬山,门票价格如下:50人以下每人30元,51100人每人28元,100人以上每

6、人25元。四年级一班有49人,二班有56人,三班有53人。请同学们设计买票方案,计算出钱数并比较哪种方案最佳,并说明理由。学生通过这一实际问题巩固了乘法计算,体会到了根据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所带来的乐趣。四、创设游戏化情境,让学生在兴趣中探索“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也能最大

7、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游戏时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从而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让孩子们在游戏的学习情境中,发现并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分糖果”时,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玩“抓豆子”的游戏。学生抓一把豆子,平均分成几份,最后谁分得多,谁记得分多,谁赢。学生在游戏中体会了平均分,也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再如,在教学“的乘法”时,可以让学生玩拍球游戏。教师先示范玩法,如的口诀游戏:师说我拍,生说我拍,一八得八,可以边说边拍,也可以不说只拍手;可以是老师和全班玩,也可以是同桌两个玩,或者指一名学生和其他小

8、朋友玩。形式多样,学生的兴趣也很高。游戏的设计比过去的读,背,要、生动有趣的多。五、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要将知识传授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到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充分理解掌握知识,成

9、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 例如:在教学小数大小比较一课时,我为学生展示了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比赛情境,出示了2号选手的比赛成绩:9.87、9.90、9.96、9.85、9.85。先让学生根据比赛成绩,充分谈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时候,我提出评分要求:根据比赛规定,选手的最后得分应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此时,学生已沉浸在现场比赛的情境中,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自己要当一回裁判。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很容易判断出结果。这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最高分和最低分,追问学生:“你们凭什么判断出9.96是最高分,9.78是最低分呢?”顿时,孩子们投入了热烈的讨论当

10、中,课堂教学也自然充满了欢快、自由的气氛。上面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体验的热情,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研究。 如在教学“米的认识”时,可让学生先观察米尺上1米的长度,剪下1米长的纸条,接着去比较观察寻找生活中1米长的物体,再闭上眼睛想象1米有多长,并用手比划出1米的长度。学生对1米的长度体验活动来源于生活,又在体验中抽象概括出1米有多长,帮助学生提升了知识水平,建立了清晰的空间长度。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每时每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六、创设问题化情境,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取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11、过程,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的活跃状态。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的知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陈设问题情境,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动画出示一只青蛙的画面,旁白“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再依次出示两只青蛙,旁白“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两声跳下水”然后让学生自由说下去,此时学生情绪高昂。我适时设疑:“你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所有的内容呢?”有的学生说用图形表示,有的学生说用字母表示。学生用自己发现的方法获得了新知识,不仅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同时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在教学“分类”时,我先让学生观看超市物品摆放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超市里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为了让学生明白分类的意义,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超市的物品为什么要分类放?如果超市不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学生开始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说不分类放一起看起来很乱,有的同学说如果不分类很难找到自己要买的东西。在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中,他们很快明白了分类的好处和意义。这时老师再引导学生及时整理学具和书包,就显得水到渠成了!只要我们充分地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善于及时引导,点播,善于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我们的数学课堂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七、利用新旧知识

13、的关系,创设情境 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新旧知识是有联系的。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应注意利用旧知学习新知,充分利用迁移的规律,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教学“梯形面积”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剪拼探究,如何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进而归纳推导出计算梯形面积的公式。学生各组通过操作,汇报出四种不同的转化方法:(1)剪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2)剪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长(正)方形;(3)剪一个梯形,沿中位线剪开,拼成平行四边形;(4)剪一个梯形,沿两对角线剪成两个三角形。图形转化后,我问:“通过所拼成的图形能算出原梯形的面积吗

14、?”最后学生经过讨论得到答案。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建构对数学的理解。 八、在学生认知冲突中创设情境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是认知冲突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应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适时把新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打破学生暂时的认知平衡,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愤”“悱”的求知状态,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当学生已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看个位上的数能否被2、5整除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出示一组数111、234、456、229问:“它们能否被3整除?”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

15、被3整除,如456。”有学生立即反驳:“229却不能被3整除,111、234个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而它们却能被3整除。”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内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产生迫切想知道答案的心理,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真正实现了数学的再创造。 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优质的情境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总之,教师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为学生

16、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和学习机会,以此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求新知,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在体验中不断发展。因此,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智慧、能力和经验,创造条件,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和脑,通过自己的努力,运用已有的知识去不断地探索、寻求新的知识。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参考文献:1 郑毓信. 数学教育哲学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2 夏小刚等. 数学情景的创设与数学问题的提出J. 数学教育学报,2003 3 戴黎军. 关于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中的问题探析J. 数学教育学4 周玉仁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