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论数学教学的“时效性”》.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420816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论数学教学的“时效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论数学教学的“时效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论数学教学的“时效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论数学教学的“时效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论数学教学的“时效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论数学教学的“时效性”》.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论数学教学的“时效性”内容提要:要想转变学生家长的“读书无用论”思想,只有增强数学教学的“时效性”让学生家长意识到知识对学生的重要性,重视学生的学习生活,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必然促进教育的发展。一、教师要“实效”于心二、课堂要“实效”于行三知识应用要“实效”为先四教学评价要“实效”为主“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同时,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体会到知识的价值。以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让学生的学习更轻松,让学生更快乐,让我们的教学更“时效”。关键词:实效、发展、价值。昨日班级召开家长会,在发了邀请函,又给学生三令五申的前提下,仍然有一半的学生

2、家长没有参加。于是乎,走访了没有参加的学生家长,得到的解释是,“忙啊!”,进一步的交谈后,“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开始显现出来。感悟:农村教育的基础在那里?农村教育发展的前途在何方?我想要转变学生家长的“读书无用论”思想,只有增强数学教学的“时效性”让学生家长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重视学生的学习生活,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必然促进教育的发展。又,近来检查家庭作业时,总有十几个同学因为这个那个原因没有完成。再三强调,严格要求后,第二天再检查作业时依然如故,再要求,再如故。更有不学习的者,一节课只写了两个字,其原因不问已了。呜呼哀哉!我们的学生不想学习,厌恶学习,逃避学习。每天背着书包沉甸甸的来,而脑袋空

3、荡荡的走。难怪教育学者大声疾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提高兴趣的方法值得探讨,而增强数学教学的“时效性”则更为实际。因为只有让学生体会的学习与知识的价值与用途,只有让学生有学习与知识 的需求,学生就会有学习的主动性,而教学“时效性”的目的也达到了。笔者认为要想增强教学的时效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教师要“时效”于心面对种种问题,我想作为数学教师,要做一位“实效”的老师:首先要深刻领悟教材,为基础知识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打好桩;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渗透学科历史文化,提升数学素养。其次,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教师自身要充满热情,表达期待,懂得爱;真诚、公平,给学

4、生以理解和信任。再次,加强与学生家长的密切联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共同努力。 开发数学的生活大课堂,以数学活动组织学生的学习,以数学社会实践为形式,充分体现数学的“时效性”。二、课堂要“实效”于行(1)新课导入得省时高效。新的“数学教学策略”中强调情景导入,一个好的数学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因此很多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都很注重课堂的情境导入。情境创设不仅要考虑其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而且要做到朴实、实用,让学生感受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知识就在生活中,学习的兴趣就来了。如一个教师这样设计比例一课,这样导入:著名侦探福尔摩斯接到一个案件,有人在家里被人谋杀了,福尔摩斯来到出事地点勘查

5、了一下,测量了留在房里的罪犯的脚印,马上就推测出该罪犯的身高,同学们你们知道福尔摩斯是怎么推测的吗?其实福尔摩斯利用的正是我们数学上的一个知识,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例”,相信你们学了以后就会明白脚印中的秘密了。老师这么一说,学生的学习情绪马上被调动起来,也迫不及待地想学习今天的知识了。又如教学最小公倍数 这一课,老师先和学生做游戏,先依次报数,然后让报数是2的倍数和3的倍数的同学分别站起来。(学生按要求起立后再坐下)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站起来两次。 我是一次。师:站起来两次的是几号。 生:我是报6、12、18、24的同学。 师:小组讨论这说明了什么?我们能得到

6、什么?学生一番讨论后, 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所以两次都站起来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乐于参加的,学生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充分感受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的思维火花也在教学情境中绽放。(2)教学内容要开放丰富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凭借,往往是再现一些学生所不熟悉甚至不知的生活、学习现象和事实,不利于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探索与创新,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甚至重组出数学活动,因此我们要落实“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学二年级“两位数加减法的应用”一课,原来的教材中,创设了一个游乐园的生活情境,我

7、们部分农村的孩子,对与游乐园还是比较陌生的,面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一个学校操场的情境,先用课件出示学校操场的场景,让学生通过读图获取什么有用的信息?生:我知道了这边有12人在玩玻璃球,那边有7人也在玩玻璃球,并且有5人要去玩乒乓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生:现在有多少人在玩玻璃球?生:我知道,我是这样想的,12+7-5 这样就可以得到还有多少人在玩玻璃球了生:我还知道那边有6个乒乓球台,每个球台有3人在玩,生:我能知道可以用乘法去多少人,是63=18人 生:现在又来了5人,就是18+5=23人了生:我知道综合列式63+5 学生在整节课中,一直都表现的非常积极,学习兴趣也非常高,并通过讨论等多种

8、方式解决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3)学习方式要灵活多样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同时又强调: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与学法也就不同。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独立探索、交流与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搭配,做到灵活机动、结合实际。例如教学“旋转与平移”一课时:我们把课堂设在了校园,我发现教室的前面是用方砖铺成的地面,于是我灵机一动,说“今天,我们来做

9、一个数学游戏,平时同学们也在玩。不过我给改变了一些。规则是:两个同学分别站在同一起步线上,做划拳游戏,每赢一次向前移动一个方砖,连续赢的,向前移动的方砖块数与连续赢的次数相同,如我第三次又赢了,我就向前移动三块。不是连续赢的每次移动一块方砖,如我是第四次输了,第五次赢了,仍然向前移动一块方砖。而输了的同学则在原地转一圈。比一比看谁先到达终点。”于是学生开始做游戏,每个学生参与的兴趣都很高,由于游戏规则的约束,每个学生都不会多移动也不会少移动,深刻的领悟了旋转与平移的知识。游戏结束后,我让学生做一个动作表示旋转与平移,我发现每一个学生都能用一个动作表示对旋转与平移的理解。于是我又加深游戏的难度,

10、让一个学习小组站成一队,小组长划拳,赢了的小组整体向前移动,而输了的同学要说出一种旋转的现象。于是学生又兴趣盎然的游戏去了。当游戏结束时,我问:“当排头移动了2块砖,你移动了几块?”学生异口同声的说“2块”。我想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了知识,在游戏中获得了学习的兴趣。(4)课堂练习要务实创新有效的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与方法的主要途径,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和复习课,教学策略中都把练习的作用做了详细的阐述。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在练习的时间上予以保证,而且在练习的设计上下功夫,做到精心编排,巧妙练习。通过练习,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调整自己教学的策略,提

11、高教学的实效。因此设计练习要形式多样,还要充分考虑练习的实用性、以及练习的检测功能和思维训练功能。体现训练的层次性、趣味性、拓展性与综合性。听了一位五年级教师的“约数和倍数”的复习课的练习设计,我深切的体会到教师在对课堂知识练习的重视,对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的知识构建而设计的练习,对学生掌握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课堂开始时,在和学生交流感情时,教师让学生猜猜自己的年龄,提示是(比20岁大,比30岁小,并且是5的倍数)学生马上就猜出来了。这一活动,即加强了学生与教师的感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对整除的知识做了简单的回顾。而在课堂结束时更为精彩,“同学们平时想和我联系吗,我把我的电话号码留给大家

12、它是:第一个数字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第二个数字是10以内最大的质数;第三个数字是最小的自然数;第四个数字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第五个数字是10以内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数;第六个数字既有约数3,又是6的倍数。第七个数字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学生个个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利用已学的概念很快知道了老师的手机号码。课堂的气氛非常的活跃。于是老师又说:“老师也很想知道你们家的电话号码,请同学们自己也来设计一道题目,来考考我和大家。题目设计的要求是: 不能直接将号码出示。充分利用本单元已学的概念,约数、倍数、质数、合数等知识来设计问题,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问题表述要清楚,题目设计要新颖。”于是学生再一次积极

13、思考,主动探索。这一次,学生不但要掌握所学的知识,还有利用知识进行再创造,对学生的思维是较好 的锻炼。通过练习我们看到了教师的精巧构思,他有机地把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融合在一道题中,“做题”和“编题”并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思维被充分激发,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三知识应用要“时效”为先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要应用所学的知识,并对知识进行再构建再创造形成新的经验与知识。而对于学生来讲并没有体会到知识的价值与重要性,因为他们在生活中缺少体会到知识的价值的机会。学生的生活事务全由家长包办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似乎变成了家长 的一个任务甚至是命令,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机,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于

14、是去被动的学习,被动的接受,学习的效果自然不好。这就需要我们与学生家长密切合作,充分体现知识的价值,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实用”,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用”,如:学习完了“元,角,分”的知识后,我们不是给学生布置作业,而是给学生的家长布置作业。今天,让你的孩子用5张2元的钱买一洗衣粉。明天,让你的孩子用1张10元的钱再买一洗衣粉。后天,让你的孩子用1张20元的钱买一个练习簿。-通过学生家长的放手,学生的购物,让学生体会“元,角,分”知识的重要与应用。同时加深了对该知识的巩固掌握。进而锻炼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又如在学习了面积的知识后,我们也可以发动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到自家的地里去亲自测量一番,以

15、便算一算自家到底有多少地,而要完成这一“练习”,就需要教师与家长的配合,更需要家长的支持。学生要完成这个练习,所需要 的工具,测量的方法,需要应用的知识,都由学生自己准备,自己计划,独立的完成。测量结束后,家长可以结果予以对比。相信学生需要 的工具,测量的方法一定是多种多样的。不论怎样面积的知识是要用到的。学生不懂的地方也会主动去学习,用知识解决问题。这些知识的应用,与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只有学生家长放手让学生走向社会,放心让学生去锻炼。才能让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才能让校园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才能让知识的应用“时效”起来。四教学评价要“时效”为主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既要重视

16、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严格落实评价的“实效性”,及时肯定学生取得的成果,促进学生的发展。首先让评价方法更加丰富,让考试只是作为评价的一部分,同时兼顾学生的课内外作业和课堂表现。如:试卷占三分之一,作业占三分之一,而课堂表现又占三分之一。同时让评价更加的多元,让学生的家长,学生都参与学生的评价。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现学习的“时效性”。“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同时,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体会到知识的价值。以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让学生的学习更轻松,让学生更快乐,让我们的教学更“时效”。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参考文献:数学课程标准 、教学策略、山东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