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在立体图形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20822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在立体图形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在立体图形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在立体图形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在立体图形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在立体图形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在立体图形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摘要】小学数学立体图形教学中,教师把重心放在公式的运用和准确计算上,学生空间感知能力相对较弱,空间观念有待进一步发展。本文从联系生活,有便于空间观念的形成;重视操作,有助于空间观念的巩固;充分想象,有利于空间观念的深化;借用多媒体,有益于空间想象的验证;综合运用,有效促进空间观念的提升。这五个方面展开论述。【关键词】 立体图形 空间观念 发展在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形体特征的认识和侧面积,表面积、体积的教学上,学生在课堂上的大量时间,被牵制在解答问题中,并且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上也是围绕公式的运用和计算正确展开。反映在现实中,学生在平

2、时的测验中,“空间观念”这部分知识学生失分率最大,常出现如下问题:纯净水桶的容积是6(毫升)。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学生主要缺乏丰富的感知,对体积单位大小的空间没有形成正确的表象。又如在解答下列应用题中 “将一个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6厘米的圆柱体沿底面直径劈开,表面积增加多少?”多数学生束手无策。分析原因: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缺乏空间想象力,难以想象出图形的运动和变化。平时教学中,周长和面积混淆,表面积和体积不分以及罐头盒无盖、烟筒有底等的错误,更是不胜枚举。追溯原因大多是缺乏必要的空间观念所致。小学生能否清晰地掌握图形的特征,能否正确计算物体的面积、体积,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空间观念的积累。为此

3、,我们在进行立体图形教学时,不能仅着眼于学生认识一些图形和能进行有关的计算,更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让表象存在于脑中,体验积累于心中,从而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结合平常的课堂教学,具体做法如下:一、联系生活,有便于空间观念的形成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只有在头脑中具备了较为清楚的表象,学生才可能脱离实际物体,在头脑中形成清楚的图形。培养空间观念要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空间,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如:教学“长方体和立方体”时,教师首先唤起学生生活经验,在课前要求

4、学生找到生活中的长方体或立方体带来两件。再让学生在互相的举例和交流中,将脑中已有的立体图形的形象与课本上学习的立体图形结合起来。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联系手中材料展开对面、棱、和点三个方面的特征展开猜想,并加以验证。又从而更加透彻地理解了立体图形,脑中原先对于立体图形的形象也上升到了数学的高度。如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对照实物,认识概念,动手操作,得到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想象这几何形体的实际意义,学生在圆柱体表面积的学习小结中这样说:“在实际中我们不仅要会正确的计算表面积,更要结合实际灵活地解决问题。例如,水桶是一个底面,通风管是求圆柱体的侧面积;求制作罐头盒需多

5、少材料是求圆柱的表面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不仅教会学生怎样观察,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教学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了解立体图形的实际意义,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二、重视操作,有助于空间观念的巩固有些几何形体的特征,不仅要借助教具的演示,而且还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和测量,来理解它的本质涵义。通过直观的操作和感知,可以加深学生的体验和理解,通过仔细的观察,可以有利于学生掌握其特征。学生亲自动手,让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使学生有较多的机会感知实际操作探究活动,有利于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巩固。1、加强动手操作以往教学时,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学生积极参与的几率小,

6、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通过直观的操作和感知,可以加深学生的体验和理解。通过仔细的观察,可以有利于学生掌握其特征。在圆柱的认识的这一节,教材没有直接给圆柱下定义,而是通过课本中图形的观察,指出它们的形状是圆柱体。但是不是上、下底是两个圆,中间有一个曲面就是圆柱呢?我给学生提供了两次操作一次是判断一次性纸杯是否圆柱?另一次提供了学生三个圆片,(两个圆片完全相等)两个长方形(其中一个和两个圆的周长相等),学生在选择和动手操作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了上下底面要相等,圆的侧面展开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从而加深了对圆柱表象的认识。2、重视绘制图形小学阶段对学生画图的要求不

7、高,对于较简单的图形,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实物后,或者读题后根据题意尝试着画出抽象图,这是一个由实物到图形的顺向思维过程。例如:“圆柱体长6厘米,把它截成大小形状相同的三个圆柱体,表面积增加了12平方厘米,求圆柱的体积?”利用图形的绘制,让学生体会到切成三段是切开了两次,增加了四个横截面,每个面是124=3(平方厘米)36=18(立方厘米)这些活动都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三、充分想象,有利于空间观念的深化在学生充分感知后,教师一定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脱离实物进行思维,比如想象,经过长期训练,让学生养成一种能够自觉地将实物抽象出图形,并在头脑中清晰地显示图形的框架,能将这些图形进行拼摆、组合、加工

8、的能力。学生的空间观念就在这想像中得到提升。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摆出长方体后,在提出一个任务:要求摆出比12立方厘米更大的长方体,(学生手中材料已经不够用)这就促使学生在脑中想象虚构出一个长方体的表象,同时说明自己摆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在想象的同时也融入了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知识技能的落实和空间观念的发展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又如:在学习长方体的内容后,出现了这样一道题:3厘米2厘米 6厘米2厘米图中分别是一个长方形的前面和右面,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这道题没有直接给出长宽高,所以学生必须先想象出构成

9、的长方体是怎样的形状,长宽高分别是多少,才能正确的计算出底面积。四、借用多媒体,有益于空间想象的验证 几何图形的教学大多在动态中来理解,传统的教学手段始终只是在平面上,无法让图形动起来,也就无法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变化过程。仅仅凭借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想象,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但是面对抽象程度较大的一些空间想象,我们不得不担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优劣之分。从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需以表象为桥梁,采取多媒体教学设计一些动画,可以让静态的图形动起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验证空间想象的准确性。例如在几何形体的复习中,书上有这样一道题,如图:围绕所示的轴旋转一周,想象一下,将会得到什么样的形体

10、,得到的形体和原来图形有什么关系?(将猜测的结果写下来)在学生经历了空间想象之后,我通过课件的动画展示,向学生呈现出两图形运动后留下的轨迹,帮助学生在脑中形成了点线面运动的表象,验证了学生的想象,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乘胜追击,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ABC以直角边AB为轴旋转一周,再以直角边BC为轴旋转一周,分别得到一个圆锥,试问它们的体积相等吗?这样的设计有利与促进学生在脑中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动态感知能力,也彰显了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同时由于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教学重点,浅化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对抽象的几何知识理解的进度加快,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五、综合

11、运用,有效促进空间观念的提升。学生掌握了立体图形相关知识后,如何进一步沟通几何知识内在联系,我认为还应该抓住综合运用,启发学生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促进提高空间观念。如在上完圆柱表面积和体积后,出示了一道这样的习题:“一个底面周长和高相等的柱体,如果高缩短2厘米,表面积就减少12.56平方厘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立体应用题。学生光有空间知觉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更高水平的想象力,并在解题过程中,把几何形体各要素沟通起来求出答案。教师设计良好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索空间,教师把致力于空间观念培养的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促进空间观念在运用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加深和提高。 总之,空间观念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须自始至终的贯穿于数学教学并付出不懈努力。教师要有较强的创造意识,在原有教材上更多的投入发展空间观念的元素,教师设计多样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等活动,加强对几何形体的感知理解,从而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参考文献:1.新课程标准2.斯苗儿主编.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浙江大学出版社 3.马云鹏.孔企平.小学数学教育数学课程内容分析.2003年7-8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