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 从生活实际出发构建高效课堂》.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420875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 从生活实际出发构建高效课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 从生活实际出发构建高效课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 从生活实际出发构建高效课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 从生活实际出发构建高效课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 从生活实际出发构建高效课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 从生活实际出发构建高效课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 从生活实际出发构建高效课堂》.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从生活实际出发,构建高效课堂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到处有数学。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实际生活分不开。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然而,在具体教学中,往往会忽视这一点,学与用分离。把数学学习与生活需要隔离开来,使人对数学产生一种恐惧感。曾有人在成人中做过这样一个调查:“数学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结果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数学是最枯燥的学科;数学是最令我头疼的学科;数学是最难学的学科为什么在人们眼里,数学总是这样板着面孔、高深莫测呢?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一针见血地分析道:

2、“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要改变这一状态,我认为数学教学首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造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抽象的数学问题逐步具体化、生活化。 1、让学生带着实际生活经验,走进课本。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在以前的数学课堂中,我们的数学教师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

3、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这就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 例如,“时、分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如果我们的教师还是把学生当成一杯白开水,一切从零开始:出示一个模型钟面,告诉学生它有12大格,每大格表示1小时,每大格中有5小格,每小格表示1分钟等等。这样的教学老师讲得很吃力,学生听起来更乏味。其实,对于钟面,绝大多数学生已有了感性的认识,这种认识,有些是家长教给的,而更多的是学生在生活中有意无意的积累起来的。如,学生会为了等一个精彩的动画片而不停地去看钟表。这样,学生对钟表的理解就有了感性的基础。因此,这课时内容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 (一)创设情境让

4、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播出时刻; (二)动手操作(每个学生自带一个小闹钟)让学生在小闹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时刻; (三)引导探究通过不同时刻呈现出指针位置不同的钟面,让学生解释拨出不同时刻的理由。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根据自己对钟面的理解来解释拨出不同时刻的理由。 (四)反馈整理揭示出各个时刻的读法的共性,以及组成钟面更为重要的知识,即12大格,60小格,1大格等于5小格。这些知识都是由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自己概括出来。 再如:在教学“亿以内的读法”时,我提前布置:“明天将认识我们可爱的祖国,请同学们上网查查与我们祖国有关的情况。”第二天同学们带来了各种

5、数据:我们国家人口是1295330000,面积是9600000平方千米,一年的棉花产量是76540000担,钢铁产量是126280000吨一串串活生生的数据呈现在眼前,这时,我因势利导:“这些数据你们都会读吗?你是怎样读的?”在学生已有的读数方法和认数经验的基础上,学生的求知欲很快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使以下的分组讨论、数据归类、各组汇报,归纳总结与各教学环节得以利地实施。 这样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开放、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易于学生掌握数学与客观事物的联系。法国学者卢梭认为:“儿童时期是理解性睡眠时期,不宜用理性的方法对他们进行训练,应该让他们接受大自然的教育,接受感觉

6、经验的教育。”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将教材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 2、让学生寻找实际生活原型,走进课堂。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植根于现实。”而教材中的例题由于受本身的局限性,往往删除生活中的一些复杂的环节,只保留解题的充要条件,或者数据过时老化,于是许多学生在这样的数学面前感到无能为力,从而产生恐惧感,有的甚至放弃学习数学。这样我们在教学时应根据数学的这一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

7、生从生活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出发,来学习和掌握数学,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要用数学。 例如:“加减法的一些速算法”的教学设计,对于加减速算法中的“一个数加上略小于整百、整千的数,可以先加上整百、整千,再减去多加的数”与“一个数减去略小于整百、整千的数,可以先减去整百、整千,再加上多减的数”,这两句话听起来就像一串“绕口令”,怎样才能使小学生容易懂,容易会呢?为这个数学知识我找到了一个合适的“ 生活原型”生活实际中的收付钱款时常常发生的“付整找零”的情况,并且在课堂上展开了这个活动:“小熊原有124元人民币,这个月获奖金199元,现在他一共有多少元?”让学生来表

8、演发奖金,先给小熊2张100元的钱(200元),小熊找还1元。小狗买一双运动鞋要付198元,他给“营业员”2张100元的钱,“营业员”找给他2元。这些事理明明白白,是三年级学生熟悉的常识。这个活动是原始的、最低层次的加减速算法,是学习数学的“生活原型”,运用这一“生活原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算理”。但是,“常识”不是数学,我们数学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把常识“提炼”为数学: (1)引导学生把活动过程按“原有、收入、付出”的顺序口述,排除了其他无关的因素,而把数学因素提取出来。 (2)提出问题,使之成为一道数学应用题。(小熊原有124元,收入200元,付出1元,实际收入多少元?) (3)把上面的过程用

9、算式表示:124+200-1。 (4)小结时,从3个类同的算式中概括出速算的方法。这样,由“常识”上升到了数学,学生的学习由低层次上升到了高层次。在这个层次里展开的学习还有: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中,比较、区别容易混肴的旧知识以增加新知识的清晰度和稳定性等。 3、让学生回归实际生活空间,走进数学。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而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还可以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当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在低年级的教材中,却出现了一种和

10、生活脱轨的现象,反映在应用题上频繁出现,类似的如“一支铅笔8分钱,小红用2角钱买了2支,应找回多少钱?”或“一支铅笔8分钱,一块橡皮9分钱,小华买了3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等应用题,让学生大伤脑筋。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学生所用的钱最小的也是1角,甚至在有的地方的学生最小的钱是1元了,“分”的概念已离开了他们的生活,已从意识中逐渐消失,在教学中我们只需让他们了解一下“分”的有关知识,又何必让他们经常为了几角等于几十分或几十几分等于几角几分而苦苦思索,耗费精力呢?因此,我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和计算”时,就模拟买卖货物的情景,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开展活动,如一个学生拿2元钱买单

11、价是1元5角的圆珠笔,售货员怎样找钱?2元等于多少角?1元5角又等于多少角?应找回多少钱?这一系列问题既形象直观又训练学生的思维。而对于“分”的认识,我就直接出示“分”的纸币和硬币让学生认识,并说明这些钱币现在已经不用了,即使碰到了比如在超市里,也是“四舍五入”后再付款的。这样直观的认识和生动的表演,费时不多,但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情趣与理趣的交融中真正认识数学,让数学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再如我在教完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后,出了这样一道题:运用你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方案,测量出一个鸡蛋的体积。学生通过讨论并操作,得出:只要先在圆柱体的杯子中放入一定量的水,再把鸡蛋浸没在水中,这时水上升部分的体积就是这个鸡蛋的体积通过学生测量、操作、观察、分析,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圆柱体积计算的认识,而且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从而更加地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参考书目:数学课程标准心理学教育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