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中进行有效的情景创设》.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420878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中进行有效的情景创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中进行有效的情景创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中进行有效的情景创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中进行有效的情景创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中进行有效的情景创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中进行有效的情景创设》.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中进行有效的情景创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展开。我认为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及创造思维,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去。 1、借助趣味性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就是给学生提供让问题意识萌芽的合适土壤,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如:教“圆的面积”这一课时,教师通过演示创设如下情境,在一片草地

2、上一根绳子把一只羊栓在木桩上,羊在咩咩地吃草,学生感到很新奇,兴趣一下子就给调动起来,教师乘机引导学生:“看着这幅图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积极思考纷纷提出问题:羊最多能走多远?羊走一圈有多长?羊最多能吃到多少草?羊能吃到多少草?是什么形状?等等。学生从观察到的有趣的问题情境中提出现实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的动机,唤醒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后去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不但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2、借助实践操作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实践操作是小学生获取感性认识,发现数学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诱发学生问题意识的载体。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应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应是学生在一定

3、的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主动获得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努力创设一些有意义的教学情境,借助学生自身的活动来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等实践活动,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学生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通过全方位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例如: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我首先把学生分为两组,计算1/2,2/4,3/6这三组算式,并预设: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再请学生进行验证后交流。这一过程我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一连串的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设置问题情境“

4、诱”使学生觉察问题。这时候学生积极性很高,纷纷举手要求展示自己的认识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比较,得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教师的激励和引导下,学生自己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经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得到的。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宽松的学习环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学习的全过程。3、创境导入,激发学生情趣创设情境导入就是教师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幻灯、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从而用一种别具一格,饶有趣味的方式来达到引入新课的目的。如三年级秒的认识: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有一个咱们中国最传统、重要的节日,你们都会得到压岁

5、钱,这是什么节日?(春节)师:(放映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课件)新年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开始倒计时了,一起来。(师生一起倒计时)师:过年真好!我们又一次听到了新年的钟声。谁知道,刚才咱们倒数的5、4、3、2、1是用的什么时间单位?(秒)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是时、分。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要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揭示课题:秒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创境导入艺术,让学生“未入其文,先动其情”,能够达到“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和动之以情的情感性”的交融统一,往往能产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强烈的情感共鸣和一定的理性思考,学生在导入教学中积蓄的情感,也会转化为他们探求知识的强大动力。导

6、入时的情境创设要巧妙精当,贴近实际生活,能够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启发他们的情绪想象。4、问题导入,激发学生思趣思趣又称思维兴趣,它不同于吸引人感官的外在表象的兴趣层次,也高于生动形象的情感兴趣(情趣)。它是外部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在人产生对物的情感基础之上所引发的思维能动;它虽然与情感密切相连,但却更具有理性的特征。一个好的问题引入具有艺术性、趣味性、和启发性,能激发起学生的思趣。创设出良好的入课情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如:一位老师在教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先出示35和44两个图形(单位:分米)。 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学生说: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有的

7、同学说:用一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老师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主动精神后,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我们操场的面积、天安门广场的面积还能用这种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到底怎么求它的面积呢?疑问萌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问题的引入一定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年龄实际和认知实际出发,所提问题要有梯度、有层次,问题有思考的价值并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既不可肤浅到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能随口可答的程度,也不可深奥到学生思索了许久都答不上来而导致“冷场”或老师自问自答的程度;同时,将提问放在一定的情景之中,如讲完故事,广告、诗歌、音乐、绘画作品展示之后马上提问,效果最好。当然,新课的导入方式很多,如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实物演示,简单的一个设问,普通的一声问候,甚至一句无声的体态语等等,只要运用适当、巧妙,都不失为好的或比较好的艺术形式。总之,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总之,创设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教材内容,学生已有经验出发,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