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低级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420990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低级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低级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低级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低级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低级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低级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低级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内容提要: 课堂教学是训练学生思维、提高思维能力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在数学语言发展中,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2、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在利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培养、能力正文: 课堂教学是训练学生思维、提高思维能力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而小学阶段是儿童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正确引导,科学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下面就如何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谈几点做法。俗话说,言为心声。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在数学语言发展中,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 1、说题意。这是对学生是否理解题意的检验。解题的前提是弄清事理。学生在通过读题、审题,画出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解决问题”中的主要内容,讲清楚题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学生能正确、完整地说出来,则说明他已经理解题意了。如果学生对题目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往往会在说时暴露出来,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帮助学生条理清楚地说出题意。

3、通过说题意的训练既能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说解题思路。让学生正确地使用数学语言说出解题思路,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通过说解题思路,学生可以把分析推理过程一一表达出来。从而促使学生自觉地掌握正确的分析推理的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3、说算式的意义。说算式的意义就是讲述每一步算式的含义。教师让学生在理解问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讲述每一步算式的含义,使学生不仅知道用什么样的运算方法,而且懂得为什么。二、 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生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智慧在指尖上”,手脑并用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利于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让学生

4、手脑并用的空间,让他们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如:一年级教学8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把8根小棒分成两堆,是为了探究8的分成。学生用小棒在课桌上摆起来,他们用不同的分法,把8根小棒分成不同的两堆,在动手操作中理解了8的分成。当老师问“8可以分成几和几”,学生很快能说出“8可以分成1和7或2和6或3和5”。 2、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具体性和形象性。在小学数学中,要充分利用情境图、教具,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外在反映,当学生操作顺序正确、方法得当时,才能提思维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9的认识”时,可以

5、采取以下教学过程:第一步:出示挂图,从具体的情景引入。老师指挂图提问:图上有几个小朋友(9个),有几棵树(9棵),然后老师引导总结:虽然物体不同,但它们的个数是相同的,都是“9”,从而认识了9。第二步:使用计数器,使学生明确“8”后面添上“1”是“9”,“9”在“8”后面。第三步:让学生在自己的小尺子上找到“9”,并且从1读到9。第四步:摆一摆 通过摆图形,引导学生比较,使学生知道8添1是9,排在后面的数比排在前面的数大,即89。这样,通过动手操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了直观思维活动。然后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边摆小棒边口述。 9 9 9 9 8 1 7 2 6 3 5 4最后使学生对9形成一

6、个深刻的概念。三、在利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充分利用情境图。儿童对事物的认识是从直接感知开始的,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发展理性认识。小学数学教材直观形象的情境图给学生提供了第一手感性静态图,学生在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学生对教材中“文具超市”的信息图非常熟悉。教师提问学生:“你到超市买过文具吗?”“买过”学生说。“现在考考大家的能力。有一种3元钱的文具盒,你能说说自己的付钱方法吗?”学生1说“拿一张2元和一张1元的”,学生2说:“拿3张1元的”,学生3说:“拿6个5角的硬币”学生都高举着小

7、手想说自己的方法,解题思路一下子开阔起来。这些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创设应用情境。创设与学生紧密联系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体验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继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加强学生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探索进取精神。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增长智慧。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之景,探究之趣,成功之乐,全面提高数学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