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20992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关键词:兴趣、思想、方法、习惯内容摘要:随着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些知识、技术仅靠课堂或老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必要的补充,自学是一种最佳的途径,“知识可能被遗忘,但能力却伴随你终身。”如果一个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就可以扩大知识面,并增强自身的技术和技能。素质教育中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学习能力又是其他能力发展的基础,它影响其它能力发展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正文: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地创造条件,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让每个孩子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要引导学生

2、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使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学会自学。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远非注入式教学所能相比。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总之,我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尽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使人的感官和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教师要在平时

3、课堂教学中注意这方面的引导和鼓励,以便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数学能力时,一方面要对学生说明进行自学数学的意义,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增强自学数学的兴趣。数学活动课是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又一个主战场。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活动课的优势,对学生及时进行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引导和强化。使学生在成功后有了学习兴趣,在失败时能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强化学习动机。使学生从教师“指路”学习,变成自己“找路”学习。二、加强指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听从教师的指导,使自学能顺利进行。学生已习惯于以教

4、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对教师的依赖性强,一下脱离教师自学往往很难把握要点,课前,可以通过教学提纲牵学生一程,帮助学生顺利度过“断乳期”。针对学生有自学兴趣而不会自学,指导学生对教材如何进行“粗读”和“细读”。并要求学生自学做到: (1)集中精力,不赶进度。 (2)难懂章节,反复研读。 (3)对重要语句、关键字词要认真领会。 (4)对例题先思考,后对照,着重比较、学习操作方法、技巧,并注意操作过程。 (5)领会课本内容后做练习,忌边看边做,盲目模仿,不求甚解。 (6)学完章节认真小结。偏爱中差生,多加鼓励,解决困难。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理解能力差异较大,造成自学能力有很大差距。对于优秀学生,他

5、们自制能力强,理解能力强,掌握知识快,能顺利完成自学;而对于中差生,他们自制能力弱,理解能力差,不知道怎样抓重点、难点,不会记简要笔记,学不得法,思想不灵活,在自学中困难较大,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设台阶,逐步引导。对中差生创设成功的机遇,树立信心,克服畏惧心理。甚至可以将要提问或小测的部分问题事先让他们思考,给他们以成功的体验,这有助于学生自觉地进行自学。三、掌握推理原则,形成初步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定理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而对定理的理解是自学的理论基础。严密的推理是论证和掌握定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定理的形成过程(推理过程)的认识和理解便

6、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符号化思想、集合思想、对应思想、统计思想、极限思想的适当渗透,可以加深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长智慧,使自学时更能高瞻远瞩。数学方法(分析、综合、比较、分类、归纳、类比、转化等)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也是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是一种认识能力,这种能力是自学成功的必要保证。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在培养自学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是进行自学的一个好习惯,它的好处是可以使学习克服学生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教师

7、要注意课前预习,决不能放任自流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或自学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向学生布置预习提纲,提出思考题和提示自学重点。如,“约数和倍数的意义”,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预习提纲: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我们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时,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除尽与整除的区别与联系?两个数在什么情况下才有约数和倍数的关系?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这是什么意思?倍和倍数的区别?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学生阅读时一定会边读边思考,边划句子,同时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小学生自学习惯的形成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教师通过经常合理、有效的练习活动来强化,并要适时检验其自学效果。同时要求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认真思考,先复习,再作业,注意审题,独立完成作业,反复验证和愿意请求教师或同学答疑等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地形成具有综合特点的自学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科学的发展,新的教学方法还会不断产生,因此,选择教学方法要以所教的课题内容,目的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程度和水平,以及学校教学设备等几方面综合加以考虑。做到因时因地,因材施教。参考文献:1.小学数学教育2.山东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