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践行课标要求构建高效课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践行课标要求构建高效课堂.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践行课标要求,构建高效课堂关键字:课标要求 高效课堂内容摘要:“只有认真践行课标要求,才能真正构建高效课堂”是我在3月29日参加“课改之星巡回讲课及国培汇报活动”现场得到的感悟。只要我们依据课标要求,立足学生实际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认真设计教学过程,做到“每一个问题都踩在学生的思维点上”。那么,我们就能灵活第运用策略,嫁接优秀教法,构建高效课堂。正文: “只有认真践行课标要求,才能真正构建高效课堂”是我在3月29日参加“课改之星巡回讲课及国培汇报活动”现场得到的感悟。新课程标准(修订稿)发布后,今春我也曾组织本校教师进行了大致学习,只是感觉未得其要领。通过一天的学习,在三位教
2、师的课堂上师生思维的撞击;课后老师们说课活动中设计思想的感染;“国培”汇报讲座与王主任精彩点评激起的理念冲击,渐渐拨开了疑云,点亮了教学航道上的灯塔。一、主题明确,引字当头,愉快合作,理解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基本理念在三节课中得以完善展现。张永花老师在“找规律”一课中,从游戏入手层层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每项活动中体现出的规律性“某种现象按一定次序三次以上重复出现”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理解与掌握了数学知识,获得了数学活动经验。老师则引导学生通过猜想、
3、测量、剪拼、折纸等活动让学生在反复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交流中,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与验证过程,从而得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结论。再次印证了“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指尖上的”这句名言。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而王永胜老师在讲授“因数与倍数”时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他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观察体验找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方法,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得出了“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的规律。三节课皆做到了主题明确,引字当头,愉快合作,
4、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教师教的投入,学生学的积极,师生互动是心灵与智慧的融合。二、巧设悬疑,检验理解,鼓励学生应用数学新课标指出“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利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陈老师在学生获得“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后,引导学生发现“一个三角形中能不能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为什么?”、“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为什么?”“用转化法求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张老师在巩固中展示的“
5、四季交替”的规律性;王永胜老师让学生判断手机号是多少,都凸显了这一理念,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们巧设悬疑,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兴趣盎然的探究、验证的过程,正印证了古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的论断。三、鼓励创新,勇于创新,激发学生活用数学新课标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张老师在启发学生“用声音活动作创作一个规律”的活动设计,暗含了创新的基础的要求;陈老师引导学生发
6、现:用量角的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时出现误差的原因,是操作不正确而产生的测量误差。并由此启发学生思考利用其它方式(剪拼、折纸)验证的过程,正体现了创新的核心。当然,王老师让学生自主归纳“因数”与“倍数”个数,并予以自主验证的设计以及陈老师让学生将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三角形,求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让学生在猜想与验证中获得知识的环节。更是体现了创新的方法。老师们在各自的课堂上通过不同训练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合理灵活的解决问题、验证猜想,鼓励学生活用数学知识。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四、巧用几何直现,唤起学习兴趣,帮学生理解数学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
7、部分,但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它是枯燥的,尤其对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数学的枯燥源于抽象,如何让它变的形象新颖、易于接受是数学教师一直关注与探究的问题。新课标提示我们“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汇报课上,老师们则用自己的教学给了我们一个诠释:陈老师演示三角形三个内角折在一起形成一个平角,从而让学生明确得出验证结果;王永胜老师利用数轴演示“2”的一倍、二倍、三倍、四倍各是多少,数形结合引导学生认识到:因为自然数有无限多个,所以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他们利用课件的动画效果,帮学生直观地解决了数学概念抽象性带来的
8、困惑。从而提醒每一位教师在备课时,应注重在环节设计时巧用几何直观,以便有力地化解枯燥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帮学生理解数学。五、评价应当关注过程,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新课标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应采用多样化得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学评价的模糊性也即非负面评价,在新课改以来一直被提倡。许多老师都认为是为了保护学生自尊心与学习积极性,其实不然,如果评价缺乏准确性,则会给孩子造成迷茫。正所谓“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迷”。陈老师的课上,学生在计算“一个锐角三角形中角1是60度,角2是
9、70度,求另一个角是多少度”,有学生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个结论,算出这个角是110度时,陈老师暂且搁置,让其他学生进行解答,然后问这个学生理解了没有。以“美丽的错误”作为评价,并且说该生也是经过了思考得出的。我却不敢苟同。因为陈老师此时完全可以抛开既定环节,关注孩子产生这一错误的过程(根源),让孩子说一说他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相信孩子在回顾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错误结论产生的原因,而及时纠正。那样就能让众多同学得到警示,为以后的测算找准方法,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总之,这次学习使我明白了,只要我们依据课标要求,立足学生实际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认真设计教学过程,做到“每一个问题都踩在学生的思维点上”。那么,我们就能灵活第运用策略,嫁接优秀教法,构建高效课堂。参考文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