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关注有效问题提升课堂品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论文:关注有效问题提升课堂品位.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注有效问题 提升课堂品位 内容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是一门需要深入研究的学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纽带作用。当前,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课堂面虽热闹,实质“颗粒难收”。 就此,我们应该精心设计好每一个课堂提问,力求形式灵活多样,讲究提问的艺术性和实效性,使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促使课堂品位的提升。关键词: 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有效性提问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会提问的老师,能将一堂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
2、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康托尔也指出:“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然而,当前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课堂面虽热闹,实质“颗粒难收”。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艺术化的、有效性的数学课堂提问,使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促使课堂效率的提高。一、精心设计有效问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上好课必须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要紧
3、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能突出知识的重难点。同时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既不能太难或太易,问题太易会使学生提不起数学的兴趣,问题太难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久而久之,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 追求提问内容的趣味性布鲁姆说得好:“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有一定趣味性和悬念的问题,吊起小学生的“胃口”,使之处于“愤”“悱”状态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要着眼于知识点结构体系巧妙的构思设计提问,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并因此体味到思考与创造的快乐与满足。如:在
4、教学“年、月、日”时,提问:“一位老爷爷在 2008 年 2 月 29 日过第十五个生日。问老爷爷今年几岁?”这样一个似乎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从自己一年过一个生日的感性认识出发,一定会争着立功,答出“ 15 岁”,当回答出来后觉得不太对劲,紧接着老师说:“老爷爷 15 岁,那么他的儿子是几岁,既然是老爷爷,孙子又是几岁?” 整个课堂一片哗然。 师:“由此可知老爷爷 15 岁是错的,那么他过了第 15 个生日会是几岁呢?”这样设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二)追求提问内容的启发性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为此,教师所设计提问要问在知识的
5、连接点和解决问题的支撑点上,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如“学了20以内的加减法”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20以内的加法表和减法表,教师的问题为:(1)从表中,你有什么细小的发现吗?(2)一行一行看,有什么发现?(3)一列一列看,有什么发现?(4)横着看,有什么发现?(5)竖着看,有什么发现?(6)斜着看,有什么发现?教师的设置一步步启发提出问题的问题,使学生逐渐学会审视和思考,学会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启发性问题起到启发和引导的作用。(三)追求有效问题的明确
6、性课堂提问的目的是评价学生、检查学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1)课堂提问要指向明确教师即要依据每节课的教学要求,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设计问题,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1、你能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在哪里?(生:三角形内的三个角就是三角形的内角)那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三个内角加起来的度数)请你大胆地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生:1800 )那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这些指向明确的提问有利于学生进行思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师明确的问题指向要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前面的提问是为解决后面的问题作
7、铺垫,又以前面问题的解决为基础,只要遵循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来设计提问,才能推动学生感知深入,思维逆进。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引入后提问:“与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有的答:“都是真分数。”还有的答:“分子都是1。”显然,这一提问不明确,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的提问意图。如果改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的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这样的提问既明确,又问在关键处,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2)提问语言要简洁明确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
8、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观察这两列数列,发现了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学生不好回答。究竟是问每列数列相邻两项之间的数量关系,还是指两列数列对应项之间的数量关系呢?还比如:“看到此题,你能想到什么?”这样的提问,学生也不好回答。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尽量做到言简意骇,指向明确。(四)追求有效提问的难易性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来,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于提问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教师提的问题太简单,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不仅无助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会导致
9、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如果提的问题太难,学生经过努力仍百思不解,也只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提的问题使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把“最近发展区”转化成“现实发展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就能得到发展,教师的提问才会产生较好的效果。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时,设置了计算围棋棋盘里的格子和交叉点个数的问题情境,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的探究,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课一开始,教师挂出棋盘:“这是围棋的棋盘,看到这个棋盘,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交叉点有几个?二是共有几个格子?然后教师:要数出共有几个交叉点,你可以怎样数?生1:可以先数出一行有几个
10、交叉点,再数一数共有几行?生2:也可以先数出一列有几个交叉点,再数一数共有几列?师:你能用笔算的方法来计算19*19吗?你们是怎样算的?为什么写1*19得出的积时要空一格?不空可以吗?这些一连串的问题都需要学生的思考,通过思考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桃子”。 二、有效提问的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提问也是这样,课堂提问的方式应该灵活多样,而不应该简单呆板、一成不变。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恰当而有效的提问方式。可以
11、是教师问学生,也可以是学生问教师,还可以是学生问学生,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再由自己设法解决。它或者问而不答,造成悬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者步步紧逼、层层追问,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或者于不经意处发出奇问,以激活学生思维;或者在无疑处质疑问难,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提问,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可强求一致。(一)曲径提问通过提问,引导、驱动学生步入学习之曲径,通达知识之幽处。教师的每一个提问,都是为学生下达一项学习任务,驱动学习过程,一连串的提问构成课堂教学的主线,引导学生自觉学习、独立思考、相互合作。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在引出面积单位时,教师先
12、在做好铺垫8个同样大小的小方格组成了一个长方形,16个同样大小的小方格组成一个正方形,10个同样大小的小方格组成了一个三角形。学生判断大小,得出:正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长方形面积。接着,教师又出示了一组数据,这次先给出了数据:长方形面积6,正方形面积4,三角形面积10。学生再次判断:三角形面积 长方形面积 正方形面积。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后,反馈在组成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小方格大小不同的情况下,面积大小是不能判别的。这一突如其来的分析,一下子引到了面积的单位,使课堂思路能够顺利的继续下去,这正是“曲径提问”的妙处所在。(二)辐射提问幅射式提问就是抓住新知内容的本质与核心,围绕与它有关的旧知进行
13、提问,让学生把新知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这种提问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如:学生在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后,可这样提问:(1)联系我们过去学的商不变性质、分数基本性质,想一想它们与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异同点?(2)联系我们前面学过的“分数、除法与比的关系”的知识,谁能用商不变性质、分数基本性质来说明比的基本性质?这样提问,不但揭示了知识间的內在联系,而且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仅掌握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三)悬疑提问“悬念”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求知欲强,好奇心切等特点,创设具有科学性、新颖性,足以引起学生探索活动的各种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悬念”在这里就成为最
14、直接、最有效的诱因。例如在教学“分数化成小数即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时。首先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是有秘密的,老师已掌握这个秘密,不信你们可以出一些分数来考考老师,老师能很快地判断出每个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并请学生用计算器进行验证,使学生明白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确是有秘密的。从而产生有什么秘密,秘密在什么地方的问题“悬念”,使学生产生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迫切感。通过教师的激发,学生产生了疑点,必定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真正理解分数化成小数即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四)互动提问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打破传统课堂中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教学模式,提倡互动式教学,如果课堂中总是
15、教师问,学生答,那么他们在思维上也会一直依赖教师,在有问题的情况下才会去思考,这是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小学生正处于对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教师可以利用他们这一阶段特征,在课堂中开展互动式提问,通过学生提问引发他们对问题的主动思考,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能保持他们课堂的有意注意力,并且能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三、有效提问要讲究艺术和实效 提问要讲究艺术,具有实效。若问题过于呆板、机械,只问“是”或“不是”,会收不到好的效果。另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心境,学习效果不同,满足心理需求的心境能使主体增强智力活动,活跃创造性思维,发挥心能潜力。
16、教师提问要灵活机动,在讲、练、读、议诸环节中都可以回答问题或带着问题进行;也可以在学生精神涣散时用提问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提问时若能旁敲侧击,绕道迂回,问在此而意在彼,生动含蓄,富有艺术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注意,促进积极地思考。(一) 标新立异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提出;切入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大不一样。这就要求提问要新颖,要有新意。如教学确定位置中,问“你坐在第几排第几个?”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若改成“你能说一个位置,让其他的小朋友猜猜他是谁吗?”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数学课堂气氛是否活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气氛活跃,才能引起学生
17、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知识的迷宫去。(二)层层递进对于教学上的难点或较大的问题,教师应该设法建立问题解决的“台阶”帮助学生拾阶而上,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以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如教“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学问题后,为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对所学知识形成网络。可以这样提问:(1)今天学的数学问题与哪些知识有联系?在学生掌握了知识的联系后,教师再继续提:(2)你会看线图编题吗?(3)你会将问题补充完整吗?待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后,教师可提出概括性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这样层层递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得轻松。(三)
18、静中设疑教学中常有一些内容,学生似乎一看就懂,自觉无疑,而实质有疑,教师在在浅处设问,于无疑处设疑,引导学生探讨教材,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教学像这样1/2-1/3=1/2*1/3,1/5-1/6=1/5*1/6,1/10-1/11=1/10*1/11等算式时,一开始学生很难理解或根本看不懂这些算式,这时教师应该启发:小朋友,这些式子多有趣呀!你能发现其中的奥妙吗?他们有什么特点呢?它们分子、分母有什么特征?从而概括出结论:分母是相邻的自然数,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之差等于这两个分数之积。接着又让学生计算:1/(2*3)+1/(3*4)+1/(4*5)+1/(6*7),学生开始用通分计算十分
19、麻烦,教师进一步启发能不能用刚才学的规律算?学生恍然大悟即原式=1/2-1/3+1/3-1/4+1/4-1/5+1/5-1/6+1/6-1/7=1/2-1/7=5/14。教师恰当的设疑提问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提问的高明,在于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的失误是使学生厌学。提问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悦中接受学习。因此,我们应该精心设计好每一个课堂提问,力争让每个问题都成为课堂中有效的问题,从而使课堂品位得以提升。参考文献:1陈至立同志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人民教育,2000/102 魏景伦 , 课堂教学艺术谈 .【M】 团结出版社 ,1990.6:1553 陈时见 , 课堂学习论【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4月4 郭思乐 , 数学思维教育论【M】.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年10月5 刘显国 , 课堂提问艺术【M】.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年 6月6 刘兰英 , 小学数学教师 【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 3月7 孔企平 , 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第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