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五个让”.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21195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论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五个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论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五个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论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五个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论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五个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论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五个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论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五个让”.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五个让” 以往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却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这就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几点做法,以抛砖引玉。一、 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提早感受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儿童数学经验的积累,让儿童在学习数学知识前提早感受。具体做法是:在学期初对整册教材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找到知识的孕伏周期,然后通过家庭、学校的有效沟通,运用一系列的

2、实践性作业,让学生经历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感受”之后再来学习。这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课前要求学生到市场了解商品的价格,选择两种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绘制成价目牌。学生对这种课前活动兴趣很浓,他们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了有关小数的感性生活经验,减少了他们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从而使他们较自然的获得了小数的初步认识。二、 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走进课本 法国学者卢梭认为儿童时期是理解性睡眠时期,不宜用理性的方法对他们进行训练,应该让他们接受大自然的教育,接受感觉经验的教育,接受实际事物、实际行动的教育。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

3、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规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积极地创设活动的,可操作的,学生可以做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教第五册应用题例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我先创设一个虚拟的现实生活情境,再引导学生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思考,采取对策,确定方法,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如,假设你是商店老板。这些热水瓶你想怎样卖?分组讨论,展示讨论结果。生1:我可以

4、另售,1个1个地卖,卖完一箱再卖第二箱。生2:我可以批发,整箱整箱地卖。生3:我可以成套地卖,五箱热水瓶的图案不一样,可每箱拿出一个组成一套(即每5个组成一套),一套一套地卖。 根据同学们自己设计的方案,怎样列式来求这些热水瓶的钱数呢,大家先试试看。第二次展示讨论结果。生1:我是1个1个地卖,所以要求一共多少钱,应先求一共有多少个热水瓶,再把每个热水瓶的钱数乘以热水瓶个数就是这些热水瓶的钱数。列式是11(12 5)。生2:我是1箱1箱地卖,所以要求一共多少钱,应先求一箱卖多少钱,再把每箱热水瓶的钱数乘以热水瓶的箱数就等于这些热水瓶的钱数。列式是11 12 5。生3:我是1套1套地卖,所以要求一

5、共多少钱,应先求每套卖多少钱,再把每套的钱数乘以套数就是这些热水瓶的钱数。列式是11 5 12 学生在活动后,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自己解决问题,亲身感受了连乘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 让学生带着实验材料走进课堂“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而抽象思维需要感性材料作为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带些实验材料走进课堂,通过他们的看看,摸摸,摆摆,数数,量量,说说等实践活动,以及进行分割、拼合等操作过程,多种感官协调统

6、一,在实践中去感受,探索,发现未知。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可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板,拼成一个长方形,看有哪几种拼法?然后投影出示学生拼摆的3种图形,引导学生填写实验记录。 再引导学生对实验记录进行观察分析,讨论。使学生领会到,在3种拼法中,无论长、宽怎样变化,拼成的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都等于它的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就会发现和理解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又提高了学生基本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四、 让学生寻找生活原型走向成功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产生数学情

7、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例如,教学简单归一应用题,教师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现在要求很快测算出全班58位同学在一分钟内大约一共能口算多少道题,怎样来测算呢?学生讨论后,争相回答。生1:可以先统计全班每位同学一分钟内口算的题数,再把它们加起来。 生2:这样太麻烦了,我只要先测出一位同学一分钟内口算的题数,再乘以58就可以了。 生3:这个办法不可取,如果选出的这位同学算得快,算出的得数就太大了,如果选出的这位同学算得慢,算出的得数就太小了。 学生都认为第三位说得有道理,怎么办呢?这时一位同学(学习能力强)说:“可以先测出几位同学算的题数,计算出他们的平均数后再乘以58。”大家认为这个办法好

8、。 接着师生一起选出有代表性的6位同学进行口算题测试,经统计,一分钟内6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位同学共口算84题。于是师生共同得出了下面的例题:在一分钟内6位同学共口算84道题,照这样算,全班58位同学在一分钟内共能口算多少道题? 由于这例题是师生共同探讨产生的,所以学生对例题的结构、数量关系了如指掌,很快就掌握了这类题的解题思路,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五、 让学生带着数学知识走进社会数学教学不仅要从儿童的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产生兴趣,更好地理解数学,还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法去看待分析与解决,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

9、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1)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和运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事例;教学“步测”后,要求学生用步测的方法测出自己家到学校的大约距离,等等。(2) 指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如教“长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家帮助父母计算装修房间所需要地砖及钱数。于是学生必须对房间面积进行测量计算,再到市场了解地砖的尺寸规格及单价,然后再进行计算。又如在教学百分数后,可组织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到银行存款、取款,或到商场购买打折商品,使学生熟悉、掌握存款的方法,计算利息的方法及打折商品总价的计算方法。(3)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社会调查。例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后,可组织学生前往工厂、机关、居委会等调查,并取得一些数据进行比较,用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参考文献:福建教育 2009.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