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重视数学文本阅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421267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论文:重视数学文本阅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论文:重视数学文本阅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论文:重视数学文本阅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论文:重视数学文本阅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论文:重视数学文本阅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论文:重视数学文本阅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论文:重视数学文本阅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视数学文本阅读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如果在小学里没有教会他迅速地阅读,他日后学习中就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它离不开阅读。数学新课标强调:小学生应初步具备一定的数学自学能力。而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数学阅读作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它不仅仅是读的过程,而且是动口动脑动手有机结合,统一协调的过程。“数学阅读”也是达成新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提高数学阅读

2、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实现自主有效的学习。那么怎样培养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良好习惯和自学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认识与做法。一、改变观念方式,引领数学阅读进入课堂一直以来,提到阅读,人们就自然就会想到语文或者英语,很多学生都没有看数学书的习惯。即使在老师的要求下看书,也只是把书上的定理,例题看一看。平时学生对于数学课本的阅读很缺乏,一是数学文本的内容比较平淡枯燥,学生不爱读不爱看,它不比童话故事、科幻小说来得生动有趣,吸引人。二是教师的引导不够,或者说重视不够,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造成学生很少进行数学阅读,很少与数学文本进行对话。从多年教学实践及

3、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对题意理解不当、语言表述紊乱及语言间的转换困难上,其实就是数学阅读能力较差。因此,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训练。首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数学阅读,认识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激发阅读愿望。再次要激发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兴趣。 二、重视阅读指导,形成数学阅读的策略由于数学学习内容的精练性,数学语言的抽象性,很多学生不会把读数学文本当做一件轻松快乐的事。在与文本对话中,学生常常“走马观花”或“囫囵吞枣”。所以,教师要加强指导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逐步形成阅读策略,使学生从“愿读”到“会读”最后到“乐读”。从数学文本出发,我们不妨指导学生从以下四

4、个方面来做:1、读教材例题。从学习的角度上讲,阅读例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数学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数学解题格式等都有益处。特别是目前的新课改提倡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材料,教师在课堂上可能会使用一些有别于课本例题的例子。因此,学生阅读教材例题就显得更为重要。在阅读例题时,不能只是让学生读读、看看、念念,要注重教师的点拨和指导的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2、读教材插图。数学课本的插图是具有形象直观、内容简明、主题突出的特点,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文字所不能取代的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上的插图,领会其中的道理。并且要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推理、想象等的过程,把插图与

5、文字、实验结合起来,能使学生读阅读能力得到补充、矫正,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如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书上有一幅插图,呈现的是等底等高的圆锥容积与圆柱容积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看插图,明确实验的方法、过程、步骤之后,用学具进行操作实验,这样通过把插图的实验过程还原而获得对知识深刻的理解,学习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3、读教材结语。数学课本上的结语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学生要读懂结语,完全领会结语的含义,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咀嚼结语的内涵,使之理解到位、准确、深刻。另外,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名词、符号,要引导学生一方面结合生活经验借助于想象帮助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要结

6、合书中的具体例子去理解它们的含义,学会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阅读文本。如“互质数”的定义是“只有公约数是1的两个数”,必须引导学生去认真体会“只有”的用词准确性,如果去掉“只”就错了。4、读课外材料。新课程一般设计有“你知道吗”、“读一读”综合应用等课后阅读材料。这一部分内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和所学知识也紧密联系,内容一般都生动有趣,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拓展性,要引导学生阅读。课后鼓励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数学课外书,帮助学生选择一些适合的书,如数学家的故事,趣味数学,数学课外读物等等,通过阅读让学生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研究的动态;通过阅读扩大学生的视

7、野,拓宽学生的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有效的阅读必须做到“四到”,即“眼到”、“手到”、“口到”、“心到”。“眼到”-要细看,一字一句的看,从整体上对某节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手到”-边读边记:边读边把重点字词划出来,把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或做上记号,对书上的例题解题过程要亲自做一遍,去亲身经历和体验,产生问题,再带着问题上课;“口到”-边读边说:边读边复述主要内容和知识的形成过程或结论,同桌或小组可相互交流“读后感”;“心到”-边读边想:概念如何产生?结语中的关键字眼是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三、把握阅读时机,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1、课前预习时阅读。让学生先阅读课本,

8、旨在把独立的学习引进教学过程。同时也意味着教师必须把“教”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质疑、操作、实验、探索中获得真知。这样的效果会更佳。为提高预习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要明确预习的范围和要求。若有必要,还要设计相应的的与旧知联系的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或与新知相关的有趣练习题,有了预习提示, 学生预习起来,就觉得有章可循,也为以后其它内容的预习提供参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学习新知时阅读。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探索解题思路的过程中,常常因为认知水平的限制或思维方向的偏差产生思维阻滞,此时引导阅读教材,常常能使学生突破定势、激

9、活思维,深入理解学习内容,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如教学圆锥的体积,在认识了圆锥的一些基本特征后,教师提出求圆锥体积的要求。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很快认识到应该设法把圆锥转化为熟悉的形体,从而得到求体积的方法,但怎样才能把圆锥体转化为圆柱体,学生一筹莫展。此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从阅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读了课本上介绍的实验后,顿时恍然大悟,解决问题后成功的愉悦溢于言表。3、突破重难点时阅读。研读教材,要对每一概念、法则进行分析探讨,同时参阅其他书籍,对同一概念的不同阐述、同一例题的不同解法进行比较,虽是针对“疑难”探讨研究。例如:学习平角时,有学生受表象的干扰,认为平

10、角就是一条直线,直线也就是平角。为此学生间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此时,要求学生再去阅读教材中角的定义,通过阅读明确:平角作为一个角应该有一顶点;它的两边是从顶点引出的方向相反的两条射线;平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 4、总结学法时阅读。在新知学习后,为帮助学生进一步领悟学习内容中所蕴含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使知识本身具有更广泛的迁移性而进行阅读。如在学习圆的周长后,要求学生带着如下问题去阅读教材,重新回顾获得圆周率概念以及推导圆周长公式的过程。1.教材上是用哪些办法把圆周长转化为线段来测量的?2.教材是用什么办法发现圆周率的?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11、 5、课后温习时阅读。及时的课后温习,不仅能巩固新知、强化记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而且能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反思,提高学习的质量。教师要明确提出课后温习的阅读要求,并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使学生在温习阅读后有强烈的收获体验。如:学会了什么知识?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掌握新知识的关键是什么?难点在哪里?新旧知识有何联系?还有哪些疑问等。四、开展读后反思,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于学习主体而言,学习是一种经历,只有当经历提升为经验时,学习才具备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学会与文本对话,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样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外显到内化的过程。而读后的反思是学生从自发走向自觉

12、,从不会走向会学的必经途径。是再次与文本对话,巩固深化阅读理解能力的保障。没有读后的反思行为,学生的数学认识不可能走向深入,不可能形成数学能力,数学素养,就会造成学了多年数学而不能应用教学的现象。学生掌握了读后反思,就会站在原认知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养成自觉思考的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与文本对话之后的反思该怎样做呢?无非从两个方面入手。从“得”的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这段结语我读懂了吗?我找出的关键词恰当吗?“做一做”的练习我做对了吗?这样的反思可以让学生把正确的、好的做法进行强化,上升为阅读学习经验。从“失”的方面看就更应该引导学生反思了:我

13、在哪一点上理解错了?为什么会错?这个关键点我为什么没有注意到?今后我应该怎么做?例如,学生在学习“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时,常常在掌握了判断方法后,而忽略了这个分数的条件:“一个最简分数”。在这个易错点上引导学生进行读后反思:为什么必须是最简分数?不是最简分数可以吗?通过引导学生反思,无疑会促进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发展。奥苏泊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这就是我们现在倡导的“先学”理念。陶行知说过:“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意在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重视学生文本阅读,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在课堂中减轻老师的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参考文献:1、王艳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2、王丹玲让数学思维插上阅读的翅膀例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3、陶文中浅读数学教学中的读说做 4、刘爱东数学课本不妨这样“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