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文:以研究性学习为支点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主线.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22239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以研究性学习为支点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主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以研究性学习为支点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主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以研究性学习为支点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主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以研究性学习为支点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主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学论文:以研究性学习为支点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主线.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科学教学论文:以研究性学习为支点,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主线当今社会已进入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积累与变迁日益加快的信息时代,因此,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意识,使之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成为当前科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我校以研究性学习为支点,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从小树立科学意识,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一、从校本培训入手,建立新型的教学研究模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课改的前提是教师观念的更新。科学是课改课程,要准确把握其内涵,必须认真学习。我校从校本培训入手,以“反思性研讨活动”作为不断更新观念,提高教师专业化

2、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们坚持每日进行教学反思,写好教学札记,双周集体活动,单周自学12篇文章,领会最新教育动态,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大教研组活动中进行交流,学校的研究氛围越来越浓厚,这种新型教学研究模式的建立,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提到“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自然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任务。自然教学必须让全体学生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研究性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行设计探究的程序,自行得出结论规律,自行引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着这一教学主旨,老师们从几方面入手,进行了实

3、践。一是在教学中创设了一个个“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其间,使问题成为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例如,教学观察鱼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观察鱼,然后说:鱼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动物,关于鱼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出了十多个关于鱼的问题,老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有价值的、值得研究的问题研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激励学生猜想或假想。如在给三年级学生上第一节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杯子里,倒满了水,要放入多少颗回形针,水才会溢出?让全班同学猜测,实验结果出乎所有学生的意料,放了多颗回形针水才溢出,孩子们兴奋极了。三是引导学

4、生制定研究计划。如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让学生研究怎样使鸡蛋浮起来?通过提问:鸡蛋放在水里是沉还是浮?如果沉,你怎样使它浮起来呢?你准备怎样设计实验方案?用什么方法来实验?这样做帮助学生整理了思路,他们不是盲目操作,而是有目标、有任务的开展活动。四是指导学生进行研究。通过观摩、实验,操作等活动进行探究是实施活动计划的过程。如种子里面有什么一课教学:观察猜测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形成结论。五是让学生交流研讨。交流是学生描述知识构建的过程。通过研究使个人的探究方法,研究结果变成为大家共享的财富。三、回归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亲历探究的过程。本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课程与学生的生活融合,让学生在利用已

5、有的生活经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引探究,培养其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的思想,我校开展了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一)体验种油菜活动。这项活动是在种子里面有什么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是对植物的一个生命周期连续观察、记录、描述的活动,是孩子们真正的去“种”的一个活动,是一次亲身经历植物生长每一阶段的活动。利用学校开辟的一块实验田,在科学教师的带领下,为孩子们开始种油菜了。播种:“种子里面有宝宝吗?”“它怎样长大呢?”带着这些疑问,学生们在老师带领下开始播种,当细小圆滑的菜籽经过一双双小手撒到地里。他们说:“感觉真好!”油菜发芽了!一周后,当小苗破土而出时,同学们兴奋

6、不已,每天都要到油菜地去观察好几次。当小苗长出叶子,渐渐泛绿后,就经常用尺子量一量看看小苗长了多少。他们在日记中写道:刚出土的小苗展开的嫩叶像只可爱的小蝴蝶,几棵小芽联合使劲,把泥土就给顶起来了。种子的力量真大呀!油菜开花了:油菜开花时,刚走到油菜地,同学们就高兴的喊起来:油菜花好漂亮呀,真美!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将多余的花摘下来,按学到的知识,解剖后制作标本,观察花的构造。收获种子:三个多月过去了,通过播种、浇水、间苗、开花管理的油菜结出了果实,我们成功了!同学们个个兴奋不已。请看看他们的调查表:分项 不同变化特点果实外形 中间较粗,两头稍细果壳外形颜色 由绿变浅黄、深黄果实外形长短 一般

7、在38厘米棵数 果实 颗粒 总粒数 平均数(粒)1 22 21 462 4862 19 26 494 3 26 21 546 4 30 19 570 5 20 18 360 调查结果,让同学们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太意外了,一粒小小的油菜籽结出这么多种子,真了不起。”“我今天才知道一颗油菜能结出这么多种子,真让我吃惊。”整理观察记录:几个月的辛勤劳动,孩子们亲历了油菜的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也体会到农民伯伯“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文字、图画、图表等方式对这项活动进行整理交流。(二)身边的科学生活是一本无奇不有、无所不教的大教科书,让学生在这丰富多彩的空间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使他

8、们研究的内容空间呈开放状态。我校科学教研组自去年便在全校学生中开展“身边的科学”有奖竟答活动。活动每周一起。题目由五道选择题和一道操作题组成,每周二公布题目,周四截止竟答,教师对答案进行整理、统计,周五公布结果并抽奖表彰。这项活动受到同学们的热情欢迎,参与人数逐渐增加,大家积极地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家长、动手实验,于生活中学习研究,学生不再被困于“斗室”教师不再被困于“真理课本”和三尺讲台,而是一起回归自然,回归真正的教育源头生活。这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永不枯竭,永葆活力。在学生中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教师将在课堂上没有时间研究的问题适当拓展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们自己选题,自己设计研究方案,制定

9、研究计划,通过查资料,做实验等方法,把研究的详细过程、结论用“科学研究报告”的形式进行展示。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们探究的愿望和兴趣,不但培养了他们动手、动脑、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充实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又帮他们积累了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四、让学科教学,成为研究性学习赖以“生长”的土壤。1、在数学教学中,开设“小数学家论坛”,做到课堂教学生活化。我们积极创设生活情景,教师带学生到生活中去,让他们提出问题,大胆联系,提出假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尝试,用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通过猜测提出假设后,教师引导其将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然后进行讨论交流,得出结果,即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论证,使他们体会到学

10、习的快乐。教学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白要学以致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了解世界,改造世界。2、信息技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资源,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等有机地融合在起来。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从生活实际或身边自然的、社会的现象出发,提出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成立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处理信息,最终以电脑作品展示研究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发现、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往,他们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

11、力、合作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时,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也是学生感受、关怀本土文化,进行道德体验,升华道德情感,强化社会责任感的过程。总之,在实践中创新,在活动中成长,我校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根本的改变,他们越来越多地采用研究与发现,体会与创造,分享与交流等学习方式,面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孩子们开始使用访问、考察、上网、参观等方式收集资料,运用制作图表、演示、总结交流等方式并提出解决意见,通过学生的这些点点滴滴,我们可以看到:(1)学生们学习的渠道开阔了,实现学习渠道的三结合:在学科课程中学习与在活动课程中学习相结合;在国家课程中学习与在校本课程中学习相结合;在课堂上学习与在实践中学习相结合。(2)学习的内容开放了:系统知识的学习、社会生活的学习、特色专题的研究性学习相辅相成,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3)学生情感丰富了。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加充分的经历认知过程、情感过程的全面生长,获得知识技能、个性品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开始成为学生学习方式的主流,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使之成为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