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构建之管窥.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422286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构建之管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构建之管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构建之管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构建之管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构建之管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构建之管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构建之管窥.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构建之管窥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不断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如何实现“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的教学目标,如何实现最大化的教学效率和最优化教学效益,是当前基础教育教学中最应该关注和最应该解决的问题。随着全国“高效课堂建设”的深入开展,小学科学亦然成为推进高效课堂改革的主力军。关键词:小学科学 高效课堂 全面 有序 个性 延续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通过科学课堂,学生既能学会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与技能,培养科学能力、科学情感与价值观,又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科学综合素质的形成。然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低效性,淡化了科学教学目

2、标的落实,降低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为了改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准备活动要全面。准备活动既是探究的准备,也是探究的开始。准备是课内探究的“热身”,也是课内探究的“前奏”。俗话说: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全面做好准备活动是顺利完成“高效课堂”的前提。每堂课前,要根据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学生认知需要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图片文字)、全面准备活动材料(器材),同时做好教法、心理、课件等各方面的准备。例如教学土壤与植物。课前就要让学生搜集有关土壤与植物的图片、文字资料;搜集赞美土壤的诗歌;准备好本课的实验材料三株长势大致相同的同一种植物、三种不同

3、类型的土壤。确保本次探究的顺利进行,我还准备了实验记录、研究结果、资料卡等。通过活动准备,学生明确了本课学习内容(土壤与植物),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搜集查阅信息)和情感态度(赞美土壤)。准备材料要注意:1、实验材料能保证正常使用。要认真检查了解器材的不确定因素(灵敏度、气密性、注意事项等),确保实验器材的安全、可操作,避免“功亏一篑”。2、搜集材料要丰富多彩。不能让材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制约课堂教学的广度、深度、宽度,要让学生有自主选择、交流的余地。3、实验材料要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实验材料就在文具盒里,就在裤兜里二、探究活动要有序。探究是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是“高效”课堂的集中体现。

4、有序是教法,是学法。课堂的构建和探究过程的设计,都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课堂教学要有序,探究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必须做到合情合理,有条不紊。探究有序,应积极倡导“以探究目的为中心,以探究记录为呈现形式”,全程记录探究过程。如认识光一课,我精心设计了一张探究记录单,从探究记录单上就可以了解本次探究的目的、猜想、方案、发现及结论。简单、明了、有序。探究活动要注意:1、探究目的要明确,让学生知道“干什么”。2、探究方案可改进,让学生知道“怎么干”。3、探究记录要及时,要让学生从紧张、激烈的实验中走出来,及时记录实验现象。三、自由活动要有个性。自由活动的目的是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与社会、环境、

5、技术、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小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知识能力的不同,势必会出现参差不齐的活动意见。不管学生出现怎样的想法,我们要在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多赏识,多引导。如教学空气在哪里,本课的自由活动是:空气能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一个杯子去吗?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空气可以流动。教材的指向是把一个装满水杯子和一个空杯子同时倒扣在盛水的水槽内,慢慢倾斜,空杯子的气泡(空气)流到装满水的杯子里。这个方法对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并且不容易成功。有的学生就想到了一个简单的办法:一个杯子装满水,把空杯子口对口扣在装满水的杯子上,倒过来。此方法简单可行,并且可以反复颠倒。“简

6、单但非常美妙”。自由活动要交给学生一个完全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四、拓展活动要延续。拓展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结束,是课堂探究活动的延续。其目的是指导学生在课外继续进行更加深入的自主探究和实践创新活动,并尝试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技能、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改进、创造、发明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往往不是一节可能完成的”,“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的后续活动”。然而许多科学教师把拓展活动当作是下课的“标志”,拓展活动流于形式,走走过场。从教师的角度分析原因主要是:缺乏有效的组织、监督和评价。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1、成立科学课外拓展小组。把整个单元的拓展活动汇总在一起,然后分配给

7、各个小组分别完成。例如土壤与植物这一单元,一共有四个拓展活动:搜集、查阅关于土壤的形成资料,摘记其中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做成资料卡。调查花园、菜地和农田的土壤种类,写出调查报告。继续完成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的实验,认真观察,作好记录。搜集落叶、果皮、菜叶,把它们与土壤、水混合起来,在放进几条蚯蚓,集中盛在一个桶里,放置一段时间,试试能不能造出绿肥。如果能,请把这些绿肥撒在学校的植物园里。我把四个拓展活动的意向展示给同学们,各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其中一个拓展活动进行开展,教师跟踪指导搞好服务。2、建立组长监督制度。每个拓展组长是别组的监督员,教师通过监督员及时了解拓展活动的开展情况

8、,把握时机进行鼓励。3、展示优秀成果。如教学玩镜子,本课的拓展活动是:做个万花筒。教师在课堂上提出活动意向及要求的同时,并提倡导举办一次万花筒大赛。通过优秀成果展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开展拓展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他们的创造的潜能。拓展活动要注意:1、适度鼓励。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尤其要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2、注重联系。注重与本课、本单元的联系,要有利于本课的进一步延续、发展。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提高教学效率、增大教学效益,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必须立足课堂、锐意进取,理性地对待课堂教学,正确面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益的方法有很多,全面、有序、个性、延续是开启“高效课堂”的金钥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