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策略的探讨.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422292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策略的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策略的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策略的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策略的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策略的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策略的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策略的探讨.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策略的探讨 平泉双桥小学 孙洪昌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控制和把握的,经常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各项条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这充分说明教育艺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师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的教学语言中,评价语言有着判断、指引、激励的功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科学教学承担科学启蒙任务,是一门以探究活动为主的课程。在指导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应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励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因此,教师的评

2、价语言尤为重要。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策略,就是小学教师在科学课堂教学中,遵循一定的原则,选准适当的时机,选择准确的语言内容,运用一定的表达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过程和结果进行恰当的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方法及技术对学生学习的预期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学习的动机、行为、过程和结果,以激励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下面就本人对小学科学的常态化课堂教学实际,对教师评价语言的艺术进行初步探讨。一、小学科学

3、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存在的问题。1. 评价语言贫乏。典型表现是教师简单地重复学生的回答,多余而无效;有时教师的评价只是“很好”、“不对”等简单的判断的语言,为评价而评价,缺乏感情色彩。或者只重知识技能,忽视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或者只重标准,一味以优等生为中心、以标准答案为中心、以一维目标为中心,形成定势。2. 评价语言随意。表现在教师评价语言轻率,草下结论。有时提早否定,打断发言;有时缺省点拨,有时过于放纵,浪费时间;有时课堂形势急需评价教师却不及时引领,错失时机。3. 评价语言失真。表现为教师为了“激励”学生,评价失去尺度,不分对错,一味叫好。这样的评价不实事求是,缺乏可信度,阻碍了学

4、生的发展,背离了评价的基本原则和功能。这些教师评价语言出现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不能真正激励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因此,要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实现科学课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目标,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的评价语言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教师评价语言的策略的具体内容。(一)“三句评价”的激励性策略。教师的评价,首先表现在热切的激励性上。这种激励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对正确的反馈信息的激励,另一种是对有偏差的反馈信息的激励。不论那种反馈信息,教师都要善于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运用“三句评价法”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三句评价法

5、”的意义是: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展示学习成果却出现一点偏差时,教师用三句话加以评价。第一句对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进行评价,第二句对学生掌握的知识目标进行评价,第三句是在维护学生的自尊心的基础上指出偏差。比如,在教授杠杆一课时,学生在标注剪刀的“三点”时出现一点偏差,展示时,老师用了三句话加以评价:“标注得很认真!”“三点很接近!”“谁还有不同意见?”这三句评价语言看似简单,却充分体现了教师语言评价的激励性策略。第一个评价是教师对学生敢于展示自己学生成果的赞赏,第二个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肯定,第三个评价则是教师在维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巧妙地揭示了答案不正确的信息。

6、这种“三句评价法”激励性评价,不仅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还注重评价学生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既有评判性评价,又有激励性、鼓动性评价。这样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又看到自己的不足,使他们满怀信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二)“同步评价”的时机性策略。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最初只是一种意向,需要在实践中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来不断地激活、加强,最后形成相对稳定的兴趣。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成果展示时,可以采用“同步评价”的时机性策略对学生进行评价,来维持学生的内部动机,激励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智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小学科学的课程特点使课堂充满诸多评价因素

7、:“探究”过程中形成的困惑、“实践”过程中的亮点、“成果交流”带来的发散教师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在学生最需要点拨、引导、深化、激励之时,运用“同步评价”的时机性策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行为、知识结构进行语言评价,帮助学生主动参与、认真操作、积极展示,促进学生的发展。(三)“不断追问”的启发性策略。“不断追问”就是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之后追问一个问题,再评价,再追问这种“不断追问”的启发性策略,注重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掌握和运用,促进学生更广泛地获取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比如种子一课,学生在了解了种子的概念后,教师指着桌子上的玉

8、米、花生等问:“同学们对照桌子上的实物,我来问,你们答,说一说种子的知识。看谁能做到问不倒?”师生活动过程如下:师:花生为什么是种子?生:因为它有种皮、胚、胚乳,红色部分是种皮,两瓣之间的小芽是胚,白色的两瓣是胚乳。师:答得挺流利。你说说玉米的种子。(生流利地回答。)师:行,问了两问没问倒,看来你真的是问不倒!下面问你桌子上没有的,你能说吗?生:试试吧。师:呵,你很有科学的思维意识呀!你能说说香蕉是不是种子?(生无语。)师:哈,你被我问倒了同学们,其实不是我问倒了你们,是科学知识问倒了你们。要解决这个问题,看来你们要求助于课外知识了。谁愿意课下与探讨这个问题?(同学们踊跃举手。)这个实例中教师

9、每次追问,都是在积极评价上一问题的基础上展开的。先充分肯定,再抛出下一问题,反复强化知识积累。最后一个评价和追问,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获取丰富知识的欲望和自主探究的意识。“不断追问”的启发性策略适用于知识的巩固阶段,特别适用于知识基础较好、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在“不断追问时,教师的身份要与学生平等,态度要诚恳,在问下一问题前务必对上一问题学生的思维过程、知识运用的成果进行激励性评价,做到真心实意地鼓励、赞扬学生,使学生获得参与的愉悦感和成功感,树立参与自主的、创造性的活动的勇气和信心。四、运用评价语言策略应注意的问题。(一)要实事求是。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来自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

10、首先要激励性,但并不表示教师一味地给学生唱高调、戴高帽,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必要的指点,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正确的估计和判断,明确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学习心理学认为:“学习也是学生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真诚赞美的同时,善意地指出学生的错误也是必不可少的。实事求是的善意的纠正,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记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二)要因人而异。科学课课堂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思维品质进行评价。对于思维活跃的学生,让他们发挥优势向着更高更深的目标迈进。对于其

11、他学生,教师也要以赏识的态度进行评价,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通过评价促使这样的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愿望。(三)要准确得体。小学科学课程担负着对学生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虽然涉及的科学知识不深,但也严谨准确。因此,对于学生知识上的评价,教师必须严肃认真,恰如其分,有分寸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而又得体,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最好方法。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表现,对学生的不同体验和不同的学习成果进行的积极的、正面的、实事求是的评价,这样,不仅维护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师灵活运用评价语言策略,对发展学生身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参考文献:1.评价: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王丽娜;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郭元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3.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南,肖成全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4.学校科学与技术学习环境创新的实践与探索,王素,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6年9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