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422312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裴学武 2010-12-14(江阴英桥国际学校教师,电话:18961627967)摘要: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状况体现了社会的发展水平。教育的发展水平又决定了课程的开发广度与深度,课程的开展范围和内容反映了当时的教育发展程度。因此,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学校课程的开展、使用情况就能初步了解它的教育推广程度、社会综合发展水平。课程、教育、社会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协调一致的。当然不排除某个阶段、某个时期课程开展要超前或滞后一些,但总体是相适应的。从我国的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也能看出我国教育、社会的发展轨迹。同时,社会、教育的发展演变最终决定

2、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前途。本人从事中小学一线教学工作二十余年,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时间并不长,在从事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一直关注小学科学发展情况,分析思考制约小学科学发展的现实问题。了解过去,分析现在,展望未来。为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 小学科学发展历程: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两千多年间,科学课程的内容、形式、教法都经历过无数次的改革与变动,而且至今还在经历着一场新的变革。在我国古代,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课程,而真正科学课程的开设要追溯到近代。从二十世纪初开始至今近百年历史。在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史上,其名称经历了格致博物理科自然常识自然常识自然科学的变化

3、。人们通常把它的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031948)这一时期,没有形成我国自己的科学教材教法体系,先学日本,后学英美(主要是美国)。这期间主要是学习模仿西方的办学体制,弃私塾办学堂,课程分类设置也是参照西方的。1903年全国各官立小学堂,规定开设格致课,这便是我国最早的科学课。课本叫格致。民国时期科学课的内容和形式都有些调整和变化。这是我国科学课的启蒙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二个时期(19491979)解放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科学教育,在小学中高年级一直开设自然常识课,后又改为自然课。这一时期仍没有形成我国自己的

4、科学教材教法体系,20世纪50年代学前苏联,60、70年代基本上是“停课闹革命”。 国家先后颁布了三个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课时都在不断进行变化,全国无统一的学制、教学计划和教材,。由上可知,在1980年以前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发展还未成气候,教材教法体系尚未成形。第三个时期(19802000)随着我国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的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一系列主张,标志着教育科技得到了重视,被重新定位。这一时期开始初步形成我国自己的科学教材教法体系。1981年3月教育部颁发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

5、划(修订草案),明确指出“根据四化需要,必须加强小学自然科学常识教育,培养少年儿童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并将课程名称恢复为“自然”,取消了 “常识”两个字,并从三年级起开设。1982年秋,在科学启蒙教育大师刘默耕的领衔下,具有崭新的教育理念(“自然课就是教孩子们搞科学”)的自然及指导自然课教学的教师用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在这一时期,还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自身教学风格的自然教学名家,如已故的科学教育大师级人物刘默耕先生、现在小学科学教育界知名人物路培琦和章鼎儿。一大批名特教师的涌现,各种教材教法的提出、试行与推广。至此,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已成气候,教材教法体系初步形成。第四个时

6、期(2001至今)这一时期,较完善的科学教材教法体系开始形成,新的科学教材处于实验阶段。2001年初,国家教育部开始组织编写新的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学科的名称由原来的“自然”改为“科学”。这一改动不仅反映了教学内容上的扩展,从以自然现象、事物为主拓展到整个自然科学领域,包括与自然科学有关的人文精神、价值观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STS)等等,而且还包含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作为这次科学课改的指南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从培养全体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促进全民科学素养提升的良好愿望出发,在结构、内容、体例、表述等方面都作了一些探索和革新,可以概括为与时俱进、

7、高瞻远瞩、系统完善、灵活变通等特点。目前科学教材已有多种版本。如教科版、苏教版和河北版等。新的科学教材都紧扣标准,各具特色。总之,这次科学课改的方向是正确的,它极大地完善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教材教法体系,预示着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光明前景。二、我国小学科学现状分析: 尽管我国的小学科学已经制订了较为完备的教材教法体系,国家也意识到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小学科学课程的顺利实施与开展符合我国国家制定的长远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打造创新型国家。但我国的教育还很落后,教育理念还停留在过去的应试教育的层面上,素质教育提倡了多年但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课程设置方面仍然存在主科、副科之分,人们的习惯思维很难

8、短时间改变,作为一直处于副科地位的小学科学也不例外,它的处境不容乐观。虽然新的课程标准也已出台近十年光景,它的实际操作运用实施方面与当今教育发展的潮流不相称,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幅员广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教育发展不均衡,甚至同一地区教育也不均衡,小学科学更是如此。我们江苏省无锡地区应该说教育的各个方面全国领先,对小学科学课程较为重视,开展还较为正常,但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亲身体会,仍感到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科学课程开设情况按照省教育厅要求,小学科学课每周2课时,城区小学大多能开足上齐。农村受条件影响,不少农村学校开设困难。科学课由于没有列入考核科目,因此,普遍重视程

9、度不够,教师核定工作量与语文、数学等所谓主科比照打折计算。2,小学教师队伍情况专科教师较少,大都是主科教师兼任。备课、上课都很随意,课堂常被占用。授课教师不能固定,经常调换。即使是专任教师,大多年纪较大,学历较低。3,小学科学教研及教师培训情况由于科学课程设计的内容广泛,包括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生理等诸多方面,很多教师以前这方面的知识不够全面,不够扎实,师范学校也没有科学专业,教师自己不够懂,感到力不从心,也没信心。这方面的培训不多,不够系统全面,有时像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应付一下。教研活动开展不够正常,课题研究也不太深入,与语文、数学、英语相比,没有可比性。4,科学课课程资源配备利

10、用情况目前使用的教材主要是苏教版和教科版,当然无锡地区都是苏教版。四配套实验器材基本到位。但实验室严重缺乏,城区学校基本能有1个以上实验室,农村学校,70以上没有实验室,实验活动开展困难。演示实验部分学校能做,探究实验,多数不能开展。很少学校有专职实验员,大都学校实验不能正常开展,实验器材不够齐备,现有的器材尘封不动,只是摆设(今年为迎接省级教育技术装备督导验收,先行的市县级摸底排查情况就可见一般)。可作为参考的资料、图书远远不足,目前国内除了湖北武汉出版的科学课杂志外,其他能供教师参考的资料极其缺乏。从以上几点来看,小学科学远没有达到正常的开展程度,比不上语文、数学、英语的重视,甚至不及音乐

11、、体育、美术课程。这样的现状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客观原因,也有历史现实原因。主要有这几方面的制约:1,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不少校长把科学课视为搭配课、福利课、剩闲课。受考试大环境影响,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普遍对科学课等重视程度不够,把精力放在主课教学上。大多数学校计算课时时只相当于主课的07或08 。科学教师的实验室管理、课堂实验的大量准备工作都不计工作量,挫伤了科学教师的积极性。有的农村学校课时都不能保证,有时只是为了应付上面检查,做些表面工作。农村学生没有或者很少有机会接受科学教育,背离了教育的宗旨,影响了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2,小学科学教师队伍没有真正形成。专职教师少,兼职教师占大

12、都数。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大。具备理科教育背景的少,大都半路改嫁,靠后天教学过程中慢慢习得。由于师范院校未设相应的科学教育专业,专职教师都是从其他课程转行而来。兼职教师有的是由音乐、体育、美术教师来担任,有的是由课时不够的其他任课教师担任,有的是由不能胜任新课程教学、年龄较大的教师或者行政后勤人员担任。有的甚至临时安排没课的教师看管学生。由于编制趋紧,教师年龄大,新教师难补充。职称评定一般要求学历证书与专业对口,职称层级前后要一致等等诸多现实问题也导致教师对此学科不够尽心。3,科学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缺失。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评价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评价的形

13、式从单一的考试发展到多元化评价方式。科学课程的评价需要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从而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课程教学评价特点是多元化、全程化。学校一方面对科学教学缺乏计划管理,对科学课程的研究不够深入,不同学校考评方法和考评制度不统一。另方面科学课又不宜用简单的试卷来对教师和科学课进行评价,致使科学课教师的评价难以开展。对科学课教学的评价往往局限于传统的赛课、论文评比等形式,缺乏创新,大部分地区没有对教师和科学课进行评价。这些都不利于科学课的正常发展。4,科学课教研和教师培训状况堪忧。由于教师队伍的年龄、知识结构等原因,无论是专职教师还是兼职教师,都

14、感觉到很难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即使有的地方也开展了赛课、好课评比、基本功比赛等,但仍远远满足不了教师的需求。更高层次的培训和系统培训严重缺乏,绝大部分教师甚至没有培训的经历,参加科研的机会也很少。因为任课教师少,许多学校连教研组都没有,教科研活动无法开展。由于各方面对科学课的不重视,科学教师的地位相对主课教师要低,教师教科研的积极性也不高。另外人员的频繁变动,导致培训对象也一直在变,因此培训很难深入下去,培训也就一直停留在浅层面。有相当多的教师尚未接受过任何培训。科学教师接受省级培训的机会相当少。原因一、省内组织的培训远远满足不了课改后教师的需求,大批教师渴望能够接受更高层次的培训;原因二、学校

15、领导对科学教育未引起重视,没有积极主动地给科学教师提供培训机会。5,科学课课程资源不足,教师仍在“教教材 ”。目前普遍采用的教材是苏教版和教科版,它们都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材观:科学教材不是独立的、静止的、封闭的,更不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全部内容。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工具包,包括教师用书、学生用书、学生的科学活动记录手册、配套的工具箱和相关的光盘录像等一系列供学生和老师使用学习资料。因此教材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高的标准和要求:要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习惯照本宣科。教材的设计理念是创新的。教师的思路仍然停留在自然学科的教学模式上,因而觉得教材跳跃性很大,知识点很多难度很大,上

16、课效果不尽人意。教学参考资料太少。由于教材的编写采用的是扩散思维方式,知识点较多,要求教师翻阅资料,而科学课缺乏和其他主课相似的教参,教师能够获得的指导性意见不多。学校配备了四配套教具、器材、书籍,适合科学课实验器材不多。教师、学生就地取材的操作难度大。旧的实验器材远远满足不了新课程的需求。这些都远满足不了教师的需求,教师普遍感觉所参考的资料太少。目前国内除了湖北武汉出版的科学课杂志外,其他能供教师参考的资料极其缺乏。实验室问题没有解决。配置的四配套实验器材,质量也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器材过于简陋,使用效果不好。虽然四配套已经到位,但实验室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农村学校更为严重。教舍紧张,配置的实验

17、器材只能堆放在仓库里。实验员严重缺乏,特别是探究实验,教师上课需要准备很多器材,时间跟不上,又没有实验员配合,因此教师带领学生做探究实验的积极性受到很大挫伤。总之,这些较大问题没有解决,科学课程很难短时间内有较大提升,尤其是教育理念没有根本转变,还是紧盯着分数,以应试升学为目标,缺乏大教育观。可以预见,小学科学课程真正实现跨跃还遥望无期。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停滞不前,我们应该看到整个教育的发展大趋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育国际交流的不断推进,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不断被广泛接受,深层次教育改革势不可挡,教学课程的设置、开展必将更加科学合理,小学科学课程必将迎来灿烂的明天。我们作为一线的科学教师,应该立足现在,做好本职工作,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教学改革探索实验之中。以坚定的信念迎接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