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实验材料的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实验材料的能力.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实验材料的能力内容摘要: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小学科学课中无疑具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实验材料有结构地呈现直接关系着实验的效果。传统意义上的实验教学,总是由教师提供给学生实验材料,这就导致实验材料千篇一律,有时实验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如果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地创新实验材料,就能提高实验的效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关键词:主动 创新 实验材料 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应将这门课程理解为一种特殊的探究自然的活动,这种科学探究不仅涉及逻辑推理与实验验证,同时也
2、是充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因此,实验材料的选择与组织往往会影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形成。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操作、摆弄和思考,才能形成完整形象,从中感悟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过程,培养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传统意义上的实验教学,总是由教师提供给学生实验材料,这就导致实验材料千篇一律,有时实验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如果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地创新实验材料,就能提高实验的效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举两得。一、现行实验材料的局限性在实际的教学中,科学实验材料的准备不合理,就会直接影响科学探究的有效性。科学课最大的特点是
3、由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探究活动串联而成,活动的展开少不了各式各样的材料作支撑,使用什么样的材料则是导向“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的先决条件。科学课上的材料准备让各位科学老师可谓是伤透脑筋,既繁又烦,而科学实验的实效性有时又不尽如人意。那么,在现行条件下,是什么因素制约科学实验的实效性呢?(一)现有材料求一统、无个性新课程实施后,学校为每册的科学教材配备一个科学工具箱,在这个工具箱中,有一些相应的实验材料,比如树木的年轮、月相卡片、小车、地球仪等一些可以长期重复使用的材料。这些材料为科学仪器室注入了新的活力,充实了科学实验材料的队伍。但是提供给学生的材料都是统一的,无法供学生自主选择,记得在看殷志
4、杰老师关于自然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思考中指出:“如果所有的学生都使用相同的材料进行研究,学生还要动什么脑筋,在研究的方法上也就无自主和创新可言了。这样看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问题,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法,自主选择和准备研究用的材料去开展实验进行探究才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二)部分材料操作难、效果差事物是辩证的,专家们设计的教材也未必是“圣经”,智者千虑,难免一失。如电单元中的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材中设计的实验是用挂在米尺上的2个气球,通过摩擦后相互靠近,出现排斥现象,从而来说明同种电荷是相互排斥的。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气球挂在米尺上会旋转,摩擦过的地方不容
5、易靠近,结果使实验现象十分不明显,学生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如果把气球换成玻璃丝,学生不但摩擦起来方便,而且排斥现象十分的明显,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在日常教学中,有的课我们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去操作,往往会发现对学生来说,这样的操作难度有点大,造成实验效果不是很理想。如浮力中,用弹簧秤测量浮力,并观察与排开的水量的关系。由于实验用的水槽比较浅,在测量浮力时,泡沫容易碰到水底的挂钩,使测量不准确;同时,学生不容易把握泡沫的中心,这就会影响观察排开水量的准确性。实验的操作难度增加,直接造成了实验的效果不理想,结果往往十几个小组,只有几个小组得到准确的数据。(三)上课教师重模仿、轻创造
6、科学在小学中属于“小学科”,固定的专职科学教师不多,有的科学教师虽然是专职的,但还要兼顾实验室器材管理,有的甚至还要担任班主任工作,有的科学老师还要参加每学期的科技运动会,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培训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中,这就造成了科学专职教师存在工作量大、缺乏思考时间的问题。所以就会出现教师只按照教材要求的,去模仿着去准备实验材料,很难再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怎样对实验材料进行创新。二、让学生自主准备实验材料是探究的起步传统的实验是一种“接受式”,比较中外科学课的设置,不难发现,国外非常注重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我们国家传统的教育方式仍以接受式为主。科学实验的材料都有教材中规定,老师事先准
7、备好,不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究:哪些材料是最优化的?有没有比书上介绍的更好的材料呢?学生的科学探究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而让学生自主的去准备创新实验材料正是学生科学探究的起步。 培养学生创新实验材料,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原来科学实验不是那么遥不可及,“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创新科学实验;另一方面,教学相长,学生的智慧不容小视,发挥学生的智慧去创新实验材料,能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实验,以期达到不断优化实验效果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它能从本质上慢慢使科学实验从“被动接受”到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这才是最可贵的。对
8、于部分学生来说,创新自主材料,难度很大。同时班上也一定有一部分学生走在全班的前列,他们具有比较浓厚的探究兴趣,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体合作能力。这样一来,我们可以让这些学生带动那些相对来说比较“弱”的学生,形成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态势”,不断优化,不断推动整个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三、倡导学生自己动手,有效培养学生创新实验材料的能力我国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新课标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让学生创造性的准备实验材料的过程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己准备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是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体现。所以,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准备实验材料作为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那么,如何培养孩子
9、们创新实验材料的能力呢?(一)充分激发兴趣,唤醒创新愿望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我们的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兴趣才是他们做事情的最大动力。那么,怎样让我们的孩子对创造性准备实验材料这件麻烦事产生兴趣呢?1、我是冠军!好胜心理激兴趣比如在布置鸡蛋保护器的准备任务时,我出示了自己的一个鸡蛋保护器,并说:下节课老师想看看哪一组准备的鸡蛋保护器能够比我的更厉害?孩子们一听要比赛,还是跟老师比,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了,结果学生们准备的实验材料各种各样,各种鸡蛋保护器百花齐放。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2、申请“专利”榜样力量促兴趣我觉得这是最普通的方法,也是最实用的方法,然而也是我们老师经常会忘记的方法。有时
10、一个班只有个别小组改进原有的实验材料或实验方法,使实验的效果更加理想,这时我会把他们的成果在其他班级推广,并为他们申请“专利”,使学生该受到榜样的荣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二)分层组建小组,培养合作能力小组是科学课堂里的一个重要元素,如果能发挥它在创造性准备实验材料中的应有的作用,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水平,分成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使每一个小组都有一个或两个领头人,并采用组长负责制,通过互相的监督和督促,大大加强了小组内的合作,同时把各个小组的作品陈列在实验室的一个角落,让每个来实验室上课的小组都能参观他们的作品,这样大大提高了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促进了创新实验材料的
11、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三)用好现有材料,拓展创新空间让学生创新实验材料并不是说丢弃原有的实验材料。每上一单元之前,我总会花一节课的时间,向学生大概介绍下这单元要学的知识,让他们观看一下,在这一单元我们会用到哪些实验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学生学具袋中的材料,可以是科学工具箱中的材料,也可以是以前常识课中的教学仪器,并介绍这些材料分别起到什么作用。学生通过观看、了解这些已有的材料,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合理、充分利用起来,创造出新的实验材料。比如,三上第四单元的谁流得更快一些这一课中,学生创作的跑道式流速测试板,就是学生在观看实验器材时,看到了放在实验室里的赛车跑道,就想到:为了测试三种液体的
12、流速更准确,给教材提供的玻璃板安装三根跑道。把三根大吸管粘在玻璃板上,让三种液体在吸管中流,看谁先流出吸管,谁的流速就快,这样就避免了三种液体在流动时出现流向不直现象。(四)发挥家庭优势,创新实验材料我所教的一个年级有二百名学生,就来自于近二百个家庭,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背景,有的家长是开小杂货店的,有的家长是打工的,也有的家长是开厂的等,每个家庭都具有不同的特色和优势。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家庭特色,发挥家庭优势,就为学生创新实验材料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五上第三单元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一课,以前,我在演示地震形成过程时,也就只能用叠起的毛巾演示地表运动山脉的隆起,用折断筷子的方法演示地层断
13、裂地震的形成。后来,我得知班上一个学生家长是搞地质工作的,他和他儿子在探讨过程中设计了一个地震演示器,但这个地震演示器制作比较麻烦。于是,我发动全年级的学生,家里开玻璃店的提供了地震演示器的玻璃外框,家长做木工的提供了斜面推力方块,家里开装饰材料店的提供了大小不同的卵石,各个家庭的优势都发挥出来了,终于制作成这个地震演示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验效果,同时,在制作过程中,家长们对科学这门小学科也重视了起来。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但要重视教师创新教具,而且要更加重视学生创新实验材料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创新实验材料的过程既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在日后,我们的学生才敢于冲击未知世界,自行探索,求取新知,才能真正地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