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论文《PEP教材高级读写课的若干思考》.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422831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PEP教材高级读写课的若干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PEP教材高级读写课的若干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PEP教材高级读写课的若干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PEP教材高级读写课的若干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PEP教材高级读写课的若干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PEP教材高级读写课的若干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英语教学论文《PEP教材高级读写课的若干思考》.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省中小学英语教学论文评选推荐论文 编号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PEP教材高年级读写课的若干思考摘要:PEP教材高年级读写课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难点处理、有效自主阅读、落实四会句子和拓展任务型活动设计是上好读写课的关键因素。本文拟结合课堂实例,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关键字:读写课,难点处理,有效阅读,四会句子,任务型活动PEP教材Read and write中读写部分一般都由一段对话或一篇短文、一组答题和一个任务型活动组成。教学用途为复习巩固本部分的主要语言点,适当扩展语言。教学目标为读懂对话或短文;完成检测学生理解程度的填空或问答题;能够听、说、读、写四会掌握加粗的句子。教学重心

2、为学生的自主阅读。近日笔者聆听了读写课课堂教学比赛活动,全场观摩了14节读写课。本次活动采取了每半天同一课题的形式,使听课教师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了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理解和把握的差异。本文将结合参赛课堂实例,从阅读难点处理、有效自主阅读、四会句子落实和任务型活动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与各位同行商榷。一、阅读难点处理方式Read and write中基本都包含一些新语言,即阅读难点。在读写课教学中我们如何处理阅读难点呢,本次比赛的教师为我们展现了几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以五下Unit5 PartA Read and write 为例:在本部分阅读材料中That elephant is drinking

3、 water with its truck,尤其是with its truck是阅读的难点。我们来看四位教师的不同处理方式:(1)在读前交际活动中直接说出难点。Teacher: What is the elephant doing? S1: Its drinking water. Teacher: Yes. Its drinking water with its truck.(教师做大象长鼻子状)接着教师领读truck, with its truck。(2)在读前交际活动中用汉语说出难点意义。Teacher: What is the elephant doing? S1: Its drinki

4、ng water.Teacher: Yes, its drinking water .大象用什么喝水呢? Ss:(用鼻子喝水。)Teacher: Yes, its drinking water with its truck.教师接着操练新语言truck。(3)读前活动中创设情景,进行一系列理解性输入。Teacher: What is the tiger doing? S1:Its walking.Teacher: (教师做走路状并指着腿)Yes, its walking with its legs. What is the monkey doing? S2:Its eating bananas

5、.Teacher: (教师边说边指着嘴)Yes, its eating bananas with its mouth. What is the elephant doing? S3:Its drinking water.Teacher:(教师边说边做大象长鼻子状)Yes, its drinking water with its truck.接着教师操练新语言truck 和with its truck。(4)在阅读反馈信息时处理难点教师在细读环节设计了一系列阅读问题让学生解答,其中一个问题是What is that elephant doing?学生回答:Its drinking water.教

6、师补充说Yes, its drinking water with its truck.接着教师领读操练新语言点。比较与分析:综合比较上述同一课题难点的处理方式,笔者认为第三种处理方式较好。教师在读前活动中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先有目的输入with its legs和with its mouth,使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with的含义“用 ”,接着教师输入with its truck的新信息,学生很自然地能够理解新语言with its truck的含义是“用鼻子”。(5)在阅读中自主发现、合作解决教学难点另外,在五下Unit6 Part B Read and write教学中一位教师采用了自主发现

7、、合作解决教学难点的方式。Teacher: Read and find out the difficulties.(读一读,找出你不懂的地方。) S1:“Tell him were leaving.” 是什么意思?Teacher: Who can help her? S2: “Tell him were leaving”意思是“告诉他我们要走了”。思考与建议:笔者认为这种自主发现、合作解决教学难点的方式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方法。这种方式既可以了解学生的理解难点,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在情景中理解难点能让他们的记忆更持久,理解更深刻,所以笔者建议这种自

8、主发现、合作解决教学难点的方式可以和读前创设情景、渗透理解难点的方式结合起来,一方面学生在情景中理解操练了新语言,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式检验学生新语言的理解效果,同时还有可能发现教师没有预测到的其他理解难点。二、有效自主阅读(一)梯度阅读中问题链的设计要巧妙连贯在阅读中教师要巧妙设计有梯度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明晰文章脉络。一般来说,教师都采取了略读、细读的设计思路。在巧妙连贯的问题链的任务驱动下,学生思维循序深入,文章脉络也逐渐清晰。例如在Unit 5 A Read and write教学中一位教师的问题设计:教师呈现略读问题:What animals do yo

9、u see?学生快速阅读后回答:I see the monkey, the baby kangaroo, the mother kangaroo and the elephant.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呈现出相应动物图片。接着进入细读问题设计:教师指着刚出示的上述动物的动作图片问:What is the monkey doing? Is it eating peaches? What is the baby kangaroo doing? Is it sleeping?. .学生细读,判断图片是否与文章相符。再看一位教师在执教U nit6 A Read and write时在细读环节的问题设计:

10、学生阅读文章并回答下面三个问题:(1)What are Chen Jie and John doing?(答:They are doing an experiment.)(2)What experiment?(答:What do ants like to eat?)(3)What do ants like to eat? (答:They like the sweet food.)分析以上两位教师的问题设计,感到他们的问题设计比较巧妙,问与答,答与再提问构成了环环相扣的思维链条,连贯性、概括性都很强。但个别教师在问题链的设计上存在着偏差:1.略读问题概括性不强。例如Unit 5 A Read a

11、nd write中两位老师的略读问题设计:Teacher1: How many animals do they see?Teacher2: What animals do they see?对比与分析:这两个略读问题相比较,笔者认为第二个问题设计比较好,因为阅读材料内容主要是涉及到几种动物正在进行的动作,学生在第一个问题的任务阅读中关注的是动物的数量,而在第二个问题的任务阅读中关注的是文中提到了哪些动物,既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内容,又为下面细读问题的设计What are the animals doing?等问题埋下了伏笔。2.细读问题设计重复。细读是学生在略读的基础上所做的进一步的阅读,教师在此

12、环节设计的问题往往是更全面,更具体,以便于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文章的细节信息。同样是Unit6 A Read and write,我们来看另一位教师对本节材料的细读问题设计:(1)What do ants like to eat?(答:They like sweet food.)(2)Do the ants like sweet food?(答:Yes, they do.)分析这两个问题的答与问,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也就是说学生通过细读只获取了一个信息。因此这组问题任务的设计不够科学,覆盖的信息量少。思考与建议:问题是引导学生阅读与思维的引线,而循序渐进的问题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13、阅读技能和阅读习惯,因此教师要关注梯度阅读中问题链的设计。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阅读问题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略读问题的设计要“前关后连”,概括性强。“前关”是指略读问题能与阅读前活动有机连接起来,不显得突兀;“后连”是指略读问题能与后面的细读问题形成逐步深入的关系。二是细读问题设计要全面具体,涉及文章中的主要细节信息,如涉及who,where,what,which,how等主要内容的问题。(二)关注学生的阅读质量,实现真正自主阅读自主阅读是学生读写课中的主要学习形式。在本次比赛活动中,很多教师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自主阅读情况,例如有的教师在阅读中要求学生圈词划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

14、能;有的教师要求学生阅读后就文章主要内容互相问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教师采取配音竞赛的方式,激励学生模仿朗读。但是在阅读过程中还普遍存在着阅读质量不高的问题,比如布置阅读任务后阅读要求不明确,没提醒学生是略读还是细读,没要求学生圈点词句;学生阅读时教师没有事情可做,不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只忙于关注时间;在阅读中教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和空间,走形式,急于要求学生展示阅读的效果等等。思考与建议:笔者认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质量,实现真正的自主阅读。一是略读、细读、朗读层次要分明,任务要明确;二是学生阅读空间、时间要充足;三是阅读技能、阅读习惯培养要贯彻始终。三、

15、四会句子落实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四会句子是读写课中学生听说读写的重点。在本次活动中讲课教师大都比较重视四会句子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尤其是写的训练,有工整的板书,有学生的书写展示,有练习题的巩固等等,落实都比较到位。(一)四会句子“听说义”立体呈现四会句子是切入阅读的着眼点,教师们大都在读前的交际活动中边交际边板书四会句子,呈现出工整规范的板书内容。此外还有的教师由于读前的交际内容与板书内容存在着细微的差别,教师采取了梳理阅读问题时呈现、板书四会句子的方式。如交际的主要内容是What is the doing? Its ,需要四会的句子是What is she doing?教师在反馈阅读问题后,

16、边梳理问题边解释:What is the mother kangaroo doing? We can also say: What is she doing?教师板书四会句子。笔者认为以上两种四会句子的呈现方式都是可取的,教师可以根据四会句子和读前交际内容灵活确定呈现四会句子的时机。(二)四会句子的巩固方式灵活多样在巩固四会句子方面,教师们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学生仿照板书抄写四会句子;把四会句子书写与完成某种阅读任务相结合;书写四会句子与巩固练习相结合。在学生书写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注意检查学生的书写是否规范,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书写习惯。笔者认为教师在读写课中要逐一落实四会句子的听说读写要求。在落

17、实写的要求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书写习惯,逐步实现抄写默写仿写的教学要求。四、任务型活动设计Read and write中读写部分一般都由一段对话或一篇短文、一组答题和一个任务型活动组成。任务型活动有write and ask、listen and write、group work和lets find out等形式。在本次讲课活动中,大部分教师有机整合了教材中任务型活动的内容,设计了写说结合、看写结合等形式的拓展活动。如参赛教师把五下教材P60的write and ask活动改编成了情景性问答写的综合练习,把P72的listen and write改编成read and write等等。但是在

18、五下Unit 5 Part B Read and write课题中,同时执教此课题的四位教师在拓展环节都没有涉及教材所设计的任务型活动lets find out部分。教材编排的lets find out部分设计的是一个有关Can tigers/kangaroos/pandasjump/swim?的表格。我们是删去本部分内容,还是全盘照搬教材活动呢?思考与建议:笔者认为我们删去find out部分是不恰当的,因为在教材的读写材料中有这么一节对话: -What are they doing? -Theyre swimming. -Can tigers really swim? -Yes, they

19、 can. 很明显,在这组语言材料中现在进行时与Can ?两种句式形成了对比,需要学生在熟练表达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思考,初步探询两种句式的表达规律。同时,笔者认为我们全盘照搬教材的find out活动也欠科学。因为教材设计的find out活动只限于Can ?句式,如果我们全盘照搬教材的find out活动,既与主句型what are they doing?脱节,也显得语言练习很单薄,综合性不强。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我们可以根据编者意图,创设适合两种句式综合练习的任务型活动。如展现动物们在自然公园里的综合情景图,图中动物正做的动作有符合逻辑的,也有不符合逻辑的,让学生用What are th

20、ey doing? Theyre 和Can really?两种句式讨论图画内容。学生通过讨论图画,将现在进行时与Can ?句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语言,并从中感悟这两种表达方式的不同。教师要善于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内容,根据教学需要,灵活整合教材资源。教材是我们学习的材料,但不是唯一的形式。我们可以舍弃教材为我们提供的任务型活动的形式,但一定要理解教材编排内容的含义,将内容与其他任务活动形式有机结合,设计针对性任务活动,综合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读写课是PEP教材高年级的主要课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读写课的探讨与交流活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编者意图,把握教材脉搏,有效提高读写课的教学质量。参考文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