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打开语文课堂的另一扇窗——生态.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422869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论文:打开语文课堂的另一扇窗——生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论文:打开语文课堂的另一扇窗——生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论文:打开语文课堂的另一扇窗——生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论文:打开语文课堂的另一扇窗——生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论文:打开语文课堂的另一扇窗——生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论文:打开语文课堂的另一扇窗——生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论文:打开语文课堂的另一扇窗——生态.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打开语文课堂的另一扇窗生态近年来,一个极为流行的词语浸润了我们生活的每个毛孔生态。一读到这个词语,脑中很自然地浮现了与“生态”相关的意象:健康、美好、和谐假如,我们的语文课堂也能“生态”化,那该是一种多么诱人的境界啊!这也是笔者梦寐追求的课堂。在一番探索和实践后,若有所获:一、 以读为媒,构建健康语文课堂。纵观我们的语文教学误区多多:要么阅读不再用脑思考,思想不再交锋,深度的思考和发现蜕化成浅层的感官享受;要么用理性挤占了学生幻想的空间,语文所特有的美好境界在现实意义面前,失去了童心童趣;要么忘“文”生“义”,花样迭出,在“热热闹闹”的语文学习中,学生与文本语言擦肩而过。没有触及心灵的阅读是肤

2、浅的阅读,是工具层面上的阅读。没有深层阅读的语文课堂,也是不健康的课堂。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才是健康的阅读。读书就要读到学生的心坎上,读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这不仅需要教师善做文本与孩子见识的“红娘”,还要善把“外”的东西引向“内”来。只有教师的“真引导”,学生才能“真读书”。健康的语文课堂应追求一种无痕的效果。教师浓墨重彩的生硬要求,则使学生无遐想之余地。而“未曾着墨处”的空白,在教师的引领之下,却能读出“满目山川”之叹。课例小池塘就充分体现“教学无痕”这一教学理念。学生把课文读流利后,我让学生默读思考,完成填空:小池塘 。生说:“小池塘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这是课文第二节中写到

3、的,学生“拿”得好。生说:“小池塘很美丽。”“小池塘很迷人。”好!“美丽、迷人”融进了学生自己的感受及认识之中。“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美丽而又迷人的小池塘。听老师读课文,请你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面画画,画自己心中的小池塘。”我开始读课文。水的澄澈,水波的闪耀,白云的可爱,太阳的鲜红,月牙的宁静、星星的闪亮,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我喜欢这样的地方。我读进去了。学生慢慢睁开眼睛,仿佛还在回味。“请大家自己读一遍,然后选择自己最欣赏的景色,再好好读一读。”这样的课文,应该让学生自己朗读,自己体会出“美”,读出“美”来。通过品位细嚼,任由学生在语言之水中尽情扑腾,拍击划行,获取精神汁液。而后,我

4、让学生拿起彩笔画一画小池塘。将阅读与美术结合,让学生把抽象的语言化为形象图画,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古人又云:“学贵于自得。”真正的阅读是心与心的交汇,是灵魂与灵魂的告白。学生只有静下心来,认真与文本展开对话,用自己的体验去汇兑作者的经验,用自己的内心去体验作者的内心,才能感受到蛰伏的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获取精神享受。惟有达到如此的境界,我们的语文课堂才是健康的。二、 以情为径,构建美好语文课堂。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

5、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呢? 以“兴情”感染学生。薛有庆在新课程呼唤美的语文一文中所说:“语文是美神维纳斯断臂的浮想联翩”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语文所特有的诗意、情趣,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兴情”感染学生。如在教学江南一文时,我先在课前将教室做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黑板上贴上采莲小船、采莲人,教室墙壁四周挂了一些荷叶、荷花、莲蓬,给学生营造了置身满湖荷花中的情境。课一开始,我播放了江南名曲采莲,并投影了课文的插图。动听的音乐,色彩美丽的画面,很快把学生

6、的心给牵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在此基础上,我说:“小朋友,你们欣赏过美丽的荷花开满池塘时的情景吗?你有过乘着小船穿梭于荷花中的想法吗?那感觉一定美滋滋、乐陶陶。这节课让我们好好的读一读诗歌江南,一起去感受湖中采莲的快乐吧!”然后,我让学生聆听诗歌的配乐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接着,我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为让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读出诗歌的韵味,我借助多媒体演示“微风吹来,荷花、莲子充盈摇摆的情景”。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感受荷花和莲子“香”的气息,并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画中的人,自由畅想湖中的情境和采莲人采莲时的神情、动作、语言,由此体会人们采莲时欢快、喜悦的心情。这样教

7、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让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以“溶情”感化学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送个盲婆婆的蝈蝈这首诗中,婆婆因“盲”而间隔了与五彩世界的交流,生活也因此而灰暗寂寞。“我”想到送一只会唱歌的蝈蝈个盲婆婆,让寂寞的她听这蝈蝈的歌声“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带回童年”“想起往日的欢乐。小朋友热爱、体贴奶奶的一片淳朴而可贵的孝心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学中,我设计了一段导语,把学生带入作者情意和文章的内蕴中:“婆婆年纪

8、大了,眼睛也不好使了,她孤身一人,多寂寞啊!小朋友多么想和婆婆做伴呀,可是他还要上学读书,没法陪这婆婆,于是”作者、教师、学生“三情”共振,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此时对盲婆婆的爱、对这位小朋友的敬佩,对蝈蝈的喜爱难于言表,感情得到升华,思想受到教育,“文”与“道”并行,相得益彰。现行的语文教材洋溢着浓浓的人情美、人性美,渗透着对世间万物的关爱,饱含着对人生的赞美,蕴含着生活的哲理。语文学习就要立足于教材,充分挖掘文本内涵,以“情”为径,触动学生幼小的心灵,不光使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更让一颗纯真善良的心,沿着情感之路,找到精神栖息的家园。惟有达到如此的境界,我们的语文课堂才是美好的。三、 以人为

9、本,构建和谐语文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书本的“奴隶”,也不是教师的“应声虫”。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随时会给我们带来“意外”,我们教师应及时捕捉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资源,敢于因势利导、打破计划,经常对预定的目标、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整,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是和谐的,才能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挑战与创新,呈现出“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精彩画面。如在教学认一认4时,学生因为粗心发生了错误,可教师的独具匠心,又使这“错误”成了本堂课的点睛之笔。课始,教师出示了几个生字:出、入、开、关、师:其中有没有小朋友不用老师教就已经认识的字?生:(老师的话音还未落,一位小男孩立刻高高举起了手

10、)老师,第二个字我认识,是“人”。(教师里爆发出一阵笑声,刚才回答问题的小男孩似乎有所察觉,红着脸低下了头。)师:(在“入”的下面写了个“人”字,并朝小男孩微笑着)你真棒!起码“人”与“入”这两个字你都有点认识!(小男孩的眼里充满了惊讶之情。)师:老师猜想你把“入”认成了“人”字,肯定是有原因的,你愿意告诉大家吗?生:(小男孩轻声轻气,似乎很不自信)这两个字长得太像了,都是由“撇和捺”组成的。师:你说得真好呀!把“人”和“入”这两个字的相同点告诉了我们。现在,请你再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一定会发现它们还有不同之处呢!请你来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认这两个字,好吗?(小男孩高兴地走上了讲台)课堂上,对于学

11、生出现指“入”为“人”的偶发事件,一般老师或许以批评斥责待之,或许以告之结果了之,而这位老师却及时地捕捉到了这容易被忽视的生成性资源,善于从学生的错误中敏锐地捕捉合理的因素,化“错”为“对”,激活教学,真可谓是“点石成金”。叶澜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是师生生命经历的重要场所,教师要为学生生成制造一定的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生命之液在生成的课程中自由流淌;教师更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关注学生生命发展,让一颗颗童心轻舞飞扬。惟有达到如此的境界,我们的语文课堂才是和谐的。当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关注人的生命发展的新世纪时,作为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打开语文课堂的另一扇窗生态,让健康、美好、和谐来改变传统的机械、沉闷和程序化。让生机、活力和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地释放,更要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港湾,成为学生的一种期待与向往。 作者:常州市蓝天实验学校 汤寒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