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化语文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22983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优化语文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优化语文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优化语文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优化语文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优化语文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优化语文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优化语文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优化语文课堂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内容摘要】课堂导入是小学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开始越来越重视为课堂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很多教师仅仅只是为了迎合新课标的精神而创设情境,这样的导入不仅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没有好处,有时还会适得其反。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课堂导入到底有哪些作用,它对整堂课起着怎样的作用,而教师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导入方式来吸引学生,本文就从这些方面来初步探讨如何优化小学语文的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课堂导入 作用 优化 方法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许多老师喜欢套用特级教师或者名教师的导入环节,而

2、在自己上课时又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等特点,按部就班的把其他老师的导入环节用到自己的课堂上,结果不但把学生带到一个错误的情境中,而且教学效果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教师应该选择适当的导入,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内在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认真地学习。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有一句名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整堂课是否能上好、上得有效果,导入新课的这个首要环节非常重要。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开头,也就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该重视如何选择有效的课堂导入。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指在上课之始,进入新单元、新段落的教学过程前

3、,教师利用5分钟左右时间,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 一、课堂导入的作用 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前提条件是看它吸引了多少学生的注意力和在多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在课堂导入时,教师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因为刚上课,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是分散的,有的学生可能还在思考上节课老师布置下来的作业,有的学生还沉浸在课间活动的欢乐之中,有的学生还在准备上课用具。如果这时候,教师不能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也许整节课学生都不能静下心来听课。关于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一节公开课的导入环节,因为老师自身的紧张,很

4、多话、很多事都忘了说忘了做,匆匆忙忙地开始当天的教学任务,结果整节课学生们跟着老师稀里糊涂,教学效果很不好。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导入环节中选择适当的方法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正确的课堂导入方法在这时就显得尤为重要。 2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在述而中就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就是说,当学生进入“愤”的心情时,教师“启”,当学生进入“悱”的心情是,教师“发”,这样效果最佳。 所以在导入部分,若能让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就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就能主动地跟着教师学习课本上的内容,把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 也就是说当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想要学

5、习的时候,就会产生学习的自觉性,迸发出学习的极大热情,表现出学习的坚毅精神,为下面的学习做好情感的铺垫。 3复习相关的旧知识 导入既是先前教学的自然延伸,也是本堂课教学的开始,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所以导入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奥苏伯尔的“同化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失败并不是因为智力不行,而是因为在认知结构中缺乏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或者新旧知识没有建立起一种实质性的联系。 由此可见,教师在导入部分,必须组织学生复习,以此来唤醒已有的认知,并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会贯通,达到最好的效果。 4明确交代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有些老师认为向学生交代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没有必要的,其实把教学目标告诉学

6、生,这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更有目的的去学习。而不是整堂课学完后还不知道,这节课到底学了些什么。 曾有一位老师在上每个单元前都会把单元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这样学生上课时就很有重点的听,并在课后加以补充,这门课整个学期学生们都学的很轻松、很有趣。 在我们知道课堂导入的作用后,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等特点,选择适当的导入方法,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跟着老师结合已有的知识结构,学习新的内容,做到融会贯通。 二、课堂导入的方法 1贴近课文的事例导入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先给学生创设一个与课文相同的意境,对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五

7、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512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512地震后,抢救人员到处在找被埋的人,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不放弃。当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教师讲的时候,声音要低沉下来),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后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教师可以配上动作),身体被压的变形了。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转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边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面前,费力的把手伸到废墟底下去摸索

8、,他摸了几下突然高声的喊道:“有个孩子!还活着!”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因为有母亲的身体在庇护着他,孩子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随行的医生为孩子做例行的检查,却意外地发现了一部手机,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讲完这个故事,我相信有些学生会有触动,因为我们的孩子都是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当他们听到最后一句“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的时候,他们会想很多,会想起父母对他们的无私奉献,这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先讲讲父母平时是如何关心他们的,自己又是以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

9、对父母的爱。让学生沉浸在家庭、父母亲情的氛围中,然后教师再引出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相信学生们能带着一份情感体验走到这篇课文中去,带着感情去读懂、去完全理解这篇文章,同时也让学生们能够深刻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爱父母、孝敬父母的感情。 2富有启发的设疑导入 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给学生一些与课文有联系并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例如在上二年级上册酸的和甜的这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是甜的或者酸的?你有没有在别人说这是酸的时候,你就不愿去尝试?你有没有因为坚持自己的想法而获得成功的时候?看了课本上的八幅图画,你觉得这篇文章会说些什么?当然不是要问学生这么多问题,可

10、以选择其中的一到两个,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课文内容。 3激发兴趣的录像导入 对于学生来说,看录像这种最为直观、全方位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四年级上册观潮这一课时,因为地域限制等很多因素,有很多的学生可能从来没有看到过钱塘江大潮,如果上课时仅凭书本上的一幅插画,告诉他们钱塘江大潮是如何的壮观,学生是不能深刻理解的。他们需要直观感受,才能有兴趣去学习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到底“奇”在哪里,所以在上课之前可以先给学生们听一段钱塘江潮来时的声音,让学生先学会听,说一说听着这潮水的声音,你觉得如果你在场,你会看到一幅怎样壮观的画面。然后再放一段

11、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录像,让学生能够耳闻目睹,感受钱塘江大潮来时的汹涌波涛,相信学生会更有兴趣去学习这一课。 4疑情启思的引用导入在上课前先引用学生知道的其他例子,让学生回忆起在头脑中已有情境,开启一条通往文本的情感之路,从而更好的学习这一课。如教五年级上册长相思这一课前,可以这样讲:“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相思这首词。”王安石和张继笔下的乡愁,学生都已经学过、背过,通过这样的对比引用,相信学生会把这一课学得更为轻松,内容也能更加深入理解。 5简洁

12、明了的直接导入 教师简捷、明快地向学生阐明这堂课的学习目的和要求,例如在教一年级上册拼音部分o ou iu,学生之前已经预习过,在导入部分教师明确指出今天要学的是复韵母o ou iu。那么学生就能回想起前一天已经预习过的内容,相信有孩子会跃跃欲试想来读一读自己已经会念的新拼音,启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学生因为明了整堂课的学习要求,在上课的时候能够更有重点的学习,把这节课的内容学得更为透彻。 6陶冶情操的音乐导入 放一段音乐,陶冶情操,声情并茂,勾起学生的兴趣。在上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这一课前,放一段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听着那悠扬的琴声,学生一定很想知道这首曲子是谁弹的,为什么他能谱出这么动听的旋

13、律,也可以请课前预习较充分的孩子,配着音乐说一说关于贝多芬的一些资料,在一种轻松地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就能把学生吸引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7入情入景的诗歌导入 在导入时,若用诗歌导入,可以使学生在一点一滴的学习中学会更多的诗句,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学底蕴。例如:背诵一首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这首诗虽然只做欣赏的要求,但学生们能够从中感受杭州的美,在这样的一个美好氛围中教师引出所要教的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这首诗。在学习课本上古诗的同时,也教会了学生如何赏析课外的古诗,一举两得。 三、课堂导入的注意点 导入的方

14、法有很多种,作为教师应该选择最适合自己、最适合学生以及教学内容的方法,在选择方法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导入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课堂教学导入要围绕整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不能教学目标是这一个,而教学导入与目标南辕北辙。一个有目的的课堂教学导入,应当有助于学生了解学习的内容,为什么要学,怎样去学。 因此教师在选择导入方式时要注意与教学目标结合。 2导入要有启发性 导入应以启发性的语言,以生动、具体的事例为基础,从浅显简明的事例中发现问题,进而从问题着手,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入新知识,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产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因此导入的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同时也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结合。 3导

15、入要与生活实际联系 在选择事例导入和设疑导入等方法时,导入的内容不能与学生的阅历距离太远,如果与学生生活实际没有关联,那么学生不能走进教师想让他们创设的情境中,学生也就不能体会到整篇课文的内容涵义,学习也只会是在表面。 4导入形式与语言要丰富 课堂的导入应该是形式多样,语言风趣幽默,不能总是以一成不变的复习回顾来做为导入。教师可以通过讲事例、看录像、听音乐、欣赏古诗的方法,引人入胜,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导入不能脱离课文内容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与课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脱节的。不能选择与本课教学无关的导入,这样很容易把学生带入到一个错误的情境中,不知道该学什么。语

16、文教学的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导入语的多样性。导入语的设计有很多种形式,但不管采用哪一种导入语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服务,不能脱节,要紧密结合。具体来说,一是力避落入俗套,要给学生以新鲜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二是不能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给学生以实实在在的收获。三是开宗明义,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只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导入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精彩的导入环节是语文课成功的基础。正如古诗里所说,“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应该选择适当的导入内容,让学生能够很快的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并能激发学习兴趣,最终收到“一石激起千层

17、浪”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1肖锋,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和实践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2邹桂芬,余云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浅谈J.成才之路,2007,(20).3张爱红,课堂导入语的几种方法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05).4韩河兴,语文新课程课堂导入方法J.语文学刊,2008,(18).5陆发琴,浅谈课堂导语的设计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Z1期.6夏熔亮,名师精彩课堂导入赏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05).7吴荣山,语文课堂导入的问题与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7,(11).8沈远,课堂的导入艺术J.教育,2008,(28).9张爱书,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导入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7,(1).10叶建松,在课堂的源头追寻诗意王崧舟老师课堂导入赏析J.小学语文教学,2007,(11),第3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