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为什么》评课稿.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422986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为什么》评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为什么》评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为什么》评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为什么》评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为什么》评课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评阳老师为什么一文识字写字课我对阳老师这堂课的总体印象是“学生喜欢,效果不错”。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亮点:一、 学生积极参与,充满激情与活力纵观整个课堂,学生人人参与,个个活跃。孩子们既获得了对8个生字的音、形、义的全面把握,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从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情形、认真思考的神态以及开心的笑声中,我感受到的是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得快乐。而这种求知欲和快乐,难道不是最动人的风景吗?二、从孩子认知特点出发,精心选择教学方法 、 针对三年级孩子已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和一定知识经验的特点,教学前,阳老师布置学生在预习课文中自主识字;教学时,引导学生把生字和自身已有

2、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组词、造句,既为孩子自主合作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机会,又有效地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孩子主动学习的品质。 另外,根据孩子形象直观的认知特点,阳老师采用了利用图片辅助理解字义的方法,变高深难懂为形象直观,轻松高效地实现了理解字义这一教学目标。三、在阅读中识字,有效促进了理解和记忆 大家都知道,字词只有进入了句子,有了语境,才进入了使用,而识与用的结合,又往往能促进记忆。 教学前,阳老师让学生自读诗歌预习课文;教学时,再落到字,在对8个生字的音、形、义有了全面把握之后,再回到课文,让学生大声朗读诗歌。这样做,使学生在琅琅上口的阅读材料中,加强了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 除上述亮点

3、以外,阳老师还根据学生团团围坐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这也是值得效法的。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总之,这堂课值得学习的地方实在不少,但真实的课堂总是有遗憾的。下面,我针对这堂课提出几个问题,以供探讨:1、利用图片辅助识字,对理解字义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但对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作用不大。对那些有明显字理的汉字,是否将音、形、义结合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孩子了解汉字的表意性质和构字规律,形成科学的识字方法呢? 如教“暗、案、藏”时,引导孩子想想,“暗”与日字旁有什么关系?“案”与木字旁有什么关系?“藏”与草字头有什么关系?这样,也许更能引发想象,点燃思维的火花,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汉字的构造形体之中,本身就融入了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思想观念。我们既然是教书又育人,那是否应在识字写字教学中,也有意识的自然渗透情感、态度、品德教育?3、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我们是否充分尊重了孩子已有的认知经验,并考虑到了孩子认知的差异性,尽量做到了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不拖泥带水?4、 是否应给学生留下充足的练习写字的时间,让学生在静心书写中体验汉字的形体美,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汉字的能力?在教师指导下练习书写的时间保证不了,又怎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