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叙事案例:是毅然还是犹豫?.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23288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案例:是毅然还是犹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案例:是毅然还是犹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案例:是毅然还是犹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案例:是毅然还是犹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案例:是毅然还是犹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叙事案例:是毅然还是犹豫?.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是毅然还是犹豫?詹天佑是篇老课文了,讲述了清朝末年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故事。文中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话是这样的:“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一次,我在自己班执教这篇课文时,讲到这句话,我请学生给“毅然”换个意思相近的词。有学生说“坚决”,也有说“坚定”,还有说“毫不犹豫”。我都一一板书。这时班长蔡建莲站起来说:“我仔细读了课文,觉得詹天佑在接受任务前他是犹豫过的。”一听这话,同学们愣住了,我也愣住了。几秒钟之后,马上有人反驳:“不可能,面对困难,面对嘲笑,面对国家安危,他犹豫了,这样的人怎么算得上是一个爱国工程师呢?”绝大多数同学点头称是,只有班长还不依

2、不饶,坚持自己的意见詹天佑在接受任务前犹豫过。我本想解决“毅然”这个词的词义便作罢,谁料想现在的问题竟直逼中心!说真的,我预设的答案便是“毫不犹豫”。面对困难,面对敌人的阻挠和嘲笑,毫不犹豫接受任务的詹天佑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爱国工程师,如果他犹豫,他胆怯,这样的懦夫怎能得到全国人民的尊敬,也就没有詹天佑这篇课文了。但我知道,强硬的办法是行不通的。班长蔡建莲本来就是个很有主见的人,在不理解的情况下,一般不会接受别人的想法,如果强行灌输我的想法是行不通的。再加上现在已经是六年级了,如果我这样做,也很有可能让她产生反感。我在迅速地寻找解决的办法。有了!课文中有很多反映詹天佑爱国的句子,随便找出一句来,

3、就能推翻她的观点。我看到又有这么多的同学都不同意她的看法,何不借他们的口去说服他呢?这样参与的面也广了。蔡建莲也会心服口服。我便让学生再读读课文,为各自的观点寻找依据。同学们饶有兴趣地默读着课文,有的还批批划划。一开始,同学们都兴高采烈,对班长的提法不屑一顾。渐渐地,我发现有很多同学开始了默默地思考。几分钟过去了。我请同学们汇报自己的观点及依据,发现很多同学的支持点发生了变化。有的说:“面对恶劣的地理环境,我想詹天佑会犹豫。你想,那里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一不小心就有葬身谷底的危险。”有的说:“我不同意,个人危险决不是詹天佑犹豫的原因。那里的地理环境十分恶劣,要修筑铁路是十分困难的,连有着良好

4、教育、有着先进设备的外国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有人马上接上:“我补充,帝国主义者说清朝政府如果动用本国的工程师,他们就不再过问。我想,他们敢这样要挟,肯定对于华北西北一带的地理环境,对于中国当时的人力物力财力作过估计。”听到这儿,我恍然大悟。同学们的讨论还在继续着:“我觉得在帝国主义的嘲笑面前,詹天佑也犹豫过。嘲笑令詹天佑气愤,更令他有了用事实说话的决心,所以他在修筑铁路时,不断鼓励自己一定要把它修好。但现实条件太差了。”“中国人民的期望,也是詹天佑犹豫的原因。这条铁路被中国工程师寄予了厚望,被当时的清朝政府寄予了厚望,更被全国人民寄予了厚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想詹天佑作为一个有志气

5、的中国人,他在犹豫之后,又毫不犹豫了。”我看到蔡建莲笑着点了点头。回到办公室,我回忆了课堂上的这一细节,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反思。这篇文章很多老师都上过,我也上过五六遍了,从来没有学生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他们至多就是对詹天佑设计的几条线路不理解,经过讲解明白后对立马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因为书上说詹天佑爱国,说詹天佑杰出,同学们就认为他爱国,他杰出,绝对不会怀疑他的品质,甚至还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应该就是那样。在孩子们的眼里,邱少云是不怕火烧的,蔺相如是不会出错的,红军战士绝对是英雄的。然而,新课程的普遍实施,使新理念的春风吹进了教室,融化了孩子心灵的坚冰。他们变得能说,乐演,敢问。课堂生成精彩

6、不断。那我们该如何将这份课堂精彩进行到底呢?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首先,给生成定“性”。课堂生成可能是有意义的,可能是无意义的;可能是重要的,也可能是不重要的。面对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我们该摒弃?该简要说明?还是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我想起了小学生选择作文素材:跟中心无关的,不写,跟中心有关但关系不大的略写,跟中心有密切关系的,要写而且要详写。这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小学生选择素材的依据是所写文章的中心,而我们判断生成是否该摒弃或该深入研究的依据是文本所反映的中心。比如一老师上哥白尼一课,有学生问插图中为什么哥白尼的头发是黑色的?这样的问题没有研究的价值。可能学生会有兴趣,但教师无需引导探究。我

7、在执教林海一课时,当讲到“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时,一学生站起来说:“我好想去那里游泳!”另一个学生马上接上:“那里烧烤肯定很棒!”学生刚刚烧烤回来,意犹未尽。学生提出这样的建议,说明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林海,而且这个问题与文本有密切的关系,值得探究。不过对于突如其来而又游离目标的生成,有时候咱们可以对其进行“物换星移”,使其成为值得探究的问题。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在执教江雪一课时,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一学生在课堂上问:既然已经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样的大冷天,江面都已经结冰了,他怎么钓鱼呢?下面学生有的说:“他先把江面砸个窟窿,再钓鱼,也是可以的。”有的说:“一些大

8、江即使冬天也是不会结冰的。”薛老师意识到学生的探讨已经远离了文本,失去了继续的意义了,便问道:“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这位老人真的是在钓鱼吗?”将讨论如何钓鱼这个没什么价值的问题,引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诗人的内心世界。薛老师没有搬出教参的现成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读诗讨论。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片刻之后,学生有的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位老人在磨练自己的意志。”有的说:“这位老人很清高。”有一个同学的回答更妙:“他在钓一个春天。”确实,诗人不愿同流合污,他在遭受重重打击之下仍孜孜以求,不正是在等待一个“春天”的来临吗?薛老师将“如何在江面垂钓”转为“这位老人真的是在钓鱼吗?”这一问题,有

9、效地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落实。其次,文本是飞翔的起点。文本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本的内容、价值取向等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过程的推进,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文本又是生成之本,如果连课文都没有读明白,谈何生成?即使生成,也是空中楼阁。当生成接踵而来时,我们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语言现象,以文本为依托,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发展思维,从而使生成插上理性的翅膀。同时让文本语言及其承载的思想影响感染学生。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勇于超越文本,让更丰富的语言和精神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勃发。在詹天佑一课中,学生对于詹天佑接受任务时的心理存在着极大的争议,再读课文深入探究后,他们的发言便融入了极大的思维含量,尤其是

10、最后一个同学“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詹天佑在犹豫之后又毫不犹豫了”。虽然他们的讨论花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但学生对于詹天佑这一人物的认识已经由口号似的“爱国杰出”而升华为立体的多维的。最后,交流,大家的问题大家办。在老师对于生成进行定性,觉得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接着学生对此又默读课文,有了自己的看法之后,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此时,教师尽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评说,相信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在思维的碰撞中,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使学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对别人的回答做出相应的反应,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当然,交流的过程,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交流之后,教师要做好小节,对学生的回答作简单的反馈,使学生的一番“口舌之争”争有所获。在詹天佑一课中,我深深地庆幸,对于班长提出的看法,我没有不置可否,而是抓住了这一个教学生长点,引导学生依托文本,积极讨论,巧妙地处理了这个课堂“意外”。让我更庆幸的是,我明白了课堂生成是价值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这应该是源于文本充满智慧的行为。教师在课堂上,应把握生成,从而把握语文课堂的“鲜活”和“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