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句子类型.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23316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句子类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学语文句子类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小学语文句子类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小学语文句子类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小学语文句子类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句子类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句子类型.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语文句子类型篇一:小学语文常见的句式类型 小学语文常见的句式类型 陈述句、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疑问句)、肯定句、否定句、双重否定句、把字句、被字句、感叹句、拟人句、比喻句。 1、陈述句: 陈述句是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 它的后面用句号表示,语调一般是平的。 有的陈述句表示肯定的语气, 有的陈述句表示否定的语气, 有的陈述句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语气。 例如:(1)今天下雨了。 (2)我还没有吃饭。 (3)在巨人的训斥下,小朋友们不得不离开花园。 2、反问句: 反问句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唯一并是肯定的,分为肯定反问句和否定反问句,肯定反问句表否定含义,否定反问句表肯定含义。反问的作用

2、是加强语气,比一般陈述句更为有力,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例如:(1)难道你今天不用上学? 你今天要上学。 (2)难道同学们今天要回家?同学们今天不回家。 (3)难道你不觉得这样做事不对的吗?这样做事是不对的! 3、设问句: 为了引起别人注意,自问自答,就叫做设问句。 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例:(1)数学难吗?其实不难。(2)妈妈,今天早上吃什么呢?哦,原来是吃饺子。 (3)“究竟谁是最晚到的呢?答案是小强” 4、疑问句: 简单说,把一般陈述句改成疑问句,就是啦 例:(1)他是个老师。(陈述句)他是个老师吗?(疑问句) (2)今天下雨了。今天下雨了吗?

3、 (3)我还没有吃饭。我还没有吃饭吗? (4)在巨人的训斥下,小朋友们不得不离开花园。在巨人的训斥下,小朋友们不得不离开花园吗? 5、肯定句: 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 例如:你是一个好孩子。 你不是不会做作业。 6、否定句: 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 例如:你不是一个好孩子。 7、双重否定句: 句子中有双数个否定词。 例如:(1)你不是不会做作业。 (2)在巨人的训斥下,小朋友们不得不离开花园。 8、把子句: 含有把子的句子就叫做把字句。9、被子句: 含有被字的句子就叫被字句。 10、感叹句: 只需要在陈述句末尾加上啊和!,有时应加上真、很、多么、太。 例如:(1)今天下

4、雨了啊! (2)你真聪明啊! 11、拟人句: 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 例如:(1)柳树那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2)村庄惊醒了。 12、比喻句: 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 各种句型的转换 1、 陈述句转换成反问句: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例如:(1)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是”改为

5、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2)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 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2、 被字句和把字句的相互转换 (1)被字句改成把字句: 例如:我把桌子擦干净了。桌子被我擦干净了。 (2)把字句改成被字句:例如:我把迷路的小猫送回家了。迷路的小猫倍我送回家了。篇二:小学语文句子变换的类型与方法 小学语文句子变换的类型与方法 一、句式变换 (一) 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 陈述

6、句与“被”、“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 例如: 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苍蝇和蜘蛛。(陈述句) 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整个儿包住了。(把字句) 苍蝇和蜘蛛被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被字句) 由上例可知,把字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的主语是动作的被执行者。 变换的具体方法是: 找出陈述句中的两个称谓,(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执行者与被执行者关系。 2、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例:一大滴松脂)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 3、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例:苍蝇和蜘蛛)调到句首做主语,

7、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 (二)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 把肯定句改为否定句非常简单,直接在表示肯定的词语前加否定词即可。如果说肯定句是数学中的正数,否定句是负数,那么双重否定句就是“负负相乘得正”,双重否定句不仅可以表达肯定的意思,而且,其肯定的语气较原来更加强”、“非不”、“不能不”等。 例如: 许多国外的科学家都惊叹秦俑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肯定句) 许多国外的科学家都不得不惊叹秦俑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双重否定句) 。 (三)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 通过反问的语气,把原来陈述的意思进一步强调。虽然反问句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但其句子本身就包含着答案,是不需要回答的。反问

8、句的感情色彩比较强烈,朗读时语调较高。 例 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陈述句) 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 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 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陈述句) 看着老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怎能不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呢?(反问句)。 (四)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这样

9、,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五)转述句 含义: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 标点符号的改变 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 转述句改直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 人称的变化 话人即第一人称“ 我 ”要改 为第三人称“ 他 ” 或“ 她 ”。 如: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 改: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2.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 。 如:姐姐说:“ 你

10、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改: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 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3.转述句改为引述句,第三人称“ 他 ” 或 “ 她 ”应改 为第一人称“ 我 ”,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 如: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改:老班长说:“ 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这其实是要看前面的说话对象。例如 (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 例(1)中叙述中的“你”是指前面提示语中的“我”。因此,此句应改为: 妈妈对我说

11、,今天她要开会,我自己做饭吃。而例(2)中叙述中的“你”是指前面提示语中的“小明”。因此,此句应改为: 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小明(他)冤枉了小红。 1、说:“我?。” 如:鲁迅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改成:鲁迅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这种类型的句子,在转述时,只要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去掉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即可。 2、对说:“我?,你?。” 如:张明对王芳说:“我今天中午要到商店去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你告诉我妈妈。” 改成:张明对王芳说,他今天中午要到商店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告诉他妈妈。 在转述

12、中,把“我”改成“他”、“你”指王芳,可去掉,这种类型的句子中出现了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等人称代词,分析句子,句中的“你”就是提示语(冒号前面的语句)的第二个人,即王芳。 3、对说:“我?,你?,他?。” 如:张老师对小明说:“我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你告诉张春,叫他不要等我了。” 这样的句式中出现了“我”“你”“他”等人称代词,在转述中,如还是把“我”改成“他”,就和原句中的“他”混淆,产生误会,因而,原句中的“他”要改成张春(引号中的那个人名)。 改为: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叫张春下午不要等他了。 亦可把语句稍作改动,改为: 张

13、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下午不要等他了。注意:句中的“他”一定是指说话的那个人。 4、对说:“你的?,我?。” 如:小明对小芳说:“你的书包非常漂亮,我非常喜欢。” 由于句中“你”不是侧重描写的对象,它是用来限制书包是谁的。句中侧重描写的对象是物书包,因而句中的你不能去掉,应改成提示语中的第二个人明即小芳。 改为:小明对小芳说,小芳的书包非常漂亮,他非常喜欢。 5、提示语在中间或在句末的句子,把提示语调整到句首可按以上方法进行改动。 (六) 修辞手法的变换。 所谓修辞,就是要使说的话或写的文章生动、有力,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在小学阶段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有

14、: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和反问等。 1比喻: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2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3.太

15、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 朱自清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例: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例: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例: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

16、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设问: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6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7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

17、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转载于:www.XltkWJ.Com 小 龙文档 网:小学语文句子类型)。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8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

18、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二、仿写句子 仿写,就是将已有的生动优美、含义深刻的语段为例句,要求学生仿照已有的句子的句式、修辞方式、情感等,用指定的(也有不指定的)词语或造出新的独立的句子来。 例:幸福是什么?救灾战士说:“幸福就是从废墟中救出劫后余生的人们 。” 幸福是什么?医生说:“幸福就是看见病人康复后的笑容 。” 幸福是什么?老师说:“幸福就是在孩子们纯洁的心灵播种知识的种子。” 幸福是什么?我说:“幸福就是和小伙伴们在蓝天碧海

19、间任意遨游。” 仿写的基本要求: 1、内容要协调一致 仿句和例句的内容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感情色彩、正反对立关系、富有哲理性和启迪性等方面要匹配。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仿句与例句不能雷同,二者的内容要做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要有创新。 2、句式要统一 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例句的结构要一致。但要注意用词不能重复。除了明显的共用词语以外,仿句的用词尽可能不与例句重复,避免语意雷同。 3、修辞要相同 修辞要相同。是指仿句和例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要基本相同。仿写前要仔细审视,看例句用了哪种或哪几种修辞方法。 三、修改病句 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毛病的句子,即不符合现

20、代汉语表达规则,或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修改病句是为了进一步练习把话说完整,把词语用得准确,把意思说得明白合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小学语言基本功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病句种类 1、成分残缺 2、用词不当 3、搭配不当 4、词序混乱 5、重复累赘 6、前后矛盾 7、指代不明 8、归类不当 例 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摆脱了贫穷与落后。(成分残缺) 改为: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中国摆脱了贫穷与落后。 二王庙的修建就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而建成的。(重复累赘) 改为:二王庙就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而建成的。 二王庙的修建就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二)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把握句意,修改得要少,改动得要巧,

21、尽可能保住原句的意思。务求全句改得妥帖,避免以错改错。 1、有针对性。简单地说,就是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毛病,就用相应方法来改。所以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针对造成语病的原因进行修改。 2、保持句子的原意。改正病句时,应尽量分析并把握它所要表达的原意;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以造当的修改、调整。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按自己个人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叶来雕饰句子。 3、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每一个病句,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 4、改动最少。能够

22、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改两处,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致。 (三)修改病句的方法 1、首先要读懂句子; 2、然后在原句上查找,是什么毛病影响了句子的意思表达; 3、按照句子的意思“对症下药”的修改: 增(成分残缺的) 删(多余的) 换(用词不当) 简(修改应简要) 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四、扩句和缩句 (一)扩句就是给句子添枝加叶,即把只有基本意思、表达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充,给其添加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扩句的基本步骤: 要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在句子的主干词语前填加合适的修饰、

23、限制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的主干词语,自己提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例 老班长钓鱼。 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的老班长在草地的水塘边专心致志地钓鱼。(扩句) (分析)这句话的意思表达不具体。如果加上修饰限制的成份就会完整地表达清楚了。 方法:先提出问题,什么样的老班长?在什么地方?怎样地钓鱼?然后填上适当的词语,这就是扩句的过程。 我看着这一幕。 瘦小的我呆呆地看着这感人的一幕。(扩句) 扩句的注意事项: 1、扩句不能另加主干,如:主语“我”不能变成“我们”或“我和某某”。 (二)缩句就是给句子去掉枝叶,即把一个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保持句子最基本的成分

24、。 例 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 蒙 老师们。 我思念着启 蒙 老师们。(缩句) 分析:根据缩句的步骤,自己可以先把句子分成“谁”、“干什么”,然后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去掉修饰成份,再把主干词语连起来。 都江堰是两千多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建的一条大堤。 都江堰是大堤。(缩句)篇三:小学语文句子训练的一般类型与方法 在句子训练中,按要求写句子,是小学语言高段中的重点与难点,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掌握小学语文句子的一般类型,并能灵活运用。 针对小学生在按要求写句子的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将这个课题归纳为六个方面:一句式变换;二仿写句子;三修改病句;四扩句和缩句;五关联词语运用;六连词成句。关

25、键词:句子;关联词;扩句;缩句;修改病句“字词句段篇”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句子训练处于字词和段篇训练之间。它既是字词教学的“升华”,又是段篇教学的“起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句子训练是语言文字训练的一项基本功,是听、说、读、写的基础。 在句子训练中,按要求写句子,是小学语文高段中的重点与难点,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个课题把它归纳为六个方面,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句式变换 (一)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 陈述句与“被”、“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例如: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苍蝇和蜘蛛。(陈述句) 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整个儿包住

26、了。(把字句)苍蝇和蜘蛛被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被字句) 由上例可知,把字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的主语是动作的被执行者。变换的具体方法是:找出陈述句中的两个称谓,(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执行者与被执行者关系。 2、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例:一大滴松脂)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 3、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例:苍蝇和蜘蛛)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 (二)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把肯定句改为否定句非常简单,直接在表示肯定的词语前加否定词即可。如果说肯定句是数学中的正数,否定句是负数,那

27、么双重否定句就是“负负相乘得正”,双重否定句不仅可以表达肯定的意思,而且,其肯定的语气较原来更加强”、“非不”、“不能不”等。例如:许多国外的科学家都惊叹秦俑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肯定句) 许多国外的科学家都不得不惊叹秦俑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双重否定句)。 (三)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陈述句就是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而反问句则是通过反问的语气,把原来陈述的意思进一步强调。虽然反问句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但其句子本身就包含着答案,是不需要回答的。反问句的感情色彩比较强烈,朗读时语调较高。 例”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陈述句) 面对任何灾难,中

28、华民族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陈述句)看着老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怎能不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呢?(反问句)。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把陈述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表示否定或肯定的词。 2、加上语气助词“呢”、“吗”。 3、将原句中的句号改为问号。 4、为了加强语气,一般都要加上“难道”、“怎么”等语气助词。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其改法与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正相反,需要把反问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否定或肯定的词

29、,并去掉语气助词“呢”、“吗”等,再将问号改为句号。反问句是我们小学阶段必需掌握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为了使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感情丰富饱满,合理使用反问句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所在。 (四)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变换 把某个人的话直接描写出来,叫直接叙述,把某人说的话改为第三者的转述,叫间接转述。 例 温总理对废墟中的孩子说:“我是温家宝爷爷,你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的。”(直接叙述)温总理对废墟中的孩子说,他是温家宝爷爷,让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的。(间接叙述) 同伴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直接叙述)同伴焦急地对向导说,要向导得想想办法。(间接叙述)同伴焦急地要向导想想办法

30、。(间接叙述) 两种句式相比较,可以看出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所表达的内容完全相同。只是用直接叙述的方式表达,更能彰现说话人当时的语感、情态,使人物形象更具体生动,用间接叙述的方式来写,虽然表达的意思相同,但只能是一种理性的表达,读来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 一般的说来,直接叙述改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变化: 1、标点变化。要将表示直接叙述的冒号改为逗号。 2、人称变化。要将直接叙述句中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即“我”改为“他”“我们”改为“他们”)第二人称一般改为人名。 3、文字变化。可以改动少量文字。 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原则: 第一,不改变原句的意思;第二,句子通顺,无语病。如果想把说话人的语

31、气、感情充分表达出来,写得有声有色,就用直接叙述;如果只需要表达说话的内容,就用间接叙述。 (五) 修辞手法的变换。所谓修辞,就是要使说的话或写的文章生动、有力,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在小学阶段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和反问等。 六年级学生,对各种修辞手法的分辨掌握得比较好,但对修辞手法的转换,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例 雨一直下着。(陈述句) 雨一直下着,欢快地唱着动听的歌。(拟人句) 雨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下个不停。(比喻句) 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有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蛮可爱蛮可

32、爱的。(设问) (比喻)比喻和夸张的区别:比喻句中的被比喻物和比喻本身没有关系。夸张句中被夸张的和本身有某些相同之处,或形状、或声音、或颜色等有相同的地方。 二、仿写句子 仿写,就是将已有的生动优美、含义深刻的语段为例句,要求学生仿照已有的句子的句式、修辞方式、情感等,用指定的(也有不指定的)词语或造出新的独立的句子来。例幸福是什么?救灾战士说:“幸福就是从废墟中救出劫后余生的人们。” 幸福是什么?医生说:“幸福就是看见病人康复后的笑容 。” 幸福是什么?老师说:“幸福就是在孩子们纯洁的心灵播种知识的种子。” 幸福是什么?我说:“幸福就是和小伙伴们在蓝天碧海间任意遨游。” 仿写的基本要求: 1

33、、内容要协调一致仿句和例句的内容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感情色彩、正反对立关系、富有哲理性和启迪性等方面要匹配。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仿句与例句不能雷同,二者的内容要做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要有创新。 2、句式要统一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例句的结构要一致。但要注意用词不能重复。除了明显的共用词语以外,仿句的用词尽可能不与例句重复,避免语意雷同。 3、修辞要相同 修辞要相同。是指仿句和例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要基本相同。仿写前要仔细审视,看例句用了哪种或哪几种修辞方法。 三、修改病句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毛病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规则,或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修改

34、病句是为了进一步练习把话说完整,把词语用得准确,把意思说得明白合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小学语言基本功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病句种类 1、成分残缺 2、用词不当 3、搭配不当 4、词序混乱 5、重复累赘 6、前后矛盾 7、指代不明 8、归类不当对于其它病句的种类,学生基本能够掌握,但是对于词序混乱,学生把握的力度不够。 例 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摆脱了贫穷与落后。(成分残缺) 改为: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中国摆脱了贫穷与落后。 二王庙的修建就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而建成的。(重复累赘) 改为:二王庙就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而建成的。二王庙的修建就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首先读懂句子,弄清要表达的

35、意思,从例句中可看出,其主要意思是:全班同学的语文成绩提高了,其次,找出什么毛病影响了这句话意思的表达,从病句中可以看出“普遍”只能与“提高”相搭配,而不能与“成绩”相搭配,所以,属于词序混乱,应将“普遍”放在“提高”前。 (二)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 把握句意,修改得要少,改动得要巧,尽可能保住原句的意思。务求全句改得妥帖,避免以错改错。1、有针对性。简单地说,就是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毛病,就用相应方法来改。所以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针对造成语病的原因进行修改。 2、保持句子的原意。改正病句时,应尽量分析并把握它所要表达的原意;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

36、以造当的修改、调整。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按自己个人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叶来雕饰句子。 3、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每一个病句,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 4、改动最少。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改两处,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致。 (三)修改病句的方法 1、首先要读懂句子; 2、然后在原句上查找,是什么毛病影响了句子的意思表达; 3、按照句子的意思“对症下药”的修改: 增(成分残缺的) 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

37、简(修改应简要) 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四、扩句和缩句 (一)扩句就是给句子添枝加叶,即把只有基本意思、表达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充,给其添加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扩句的基本步骤:要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在句子的主干词语前填加合适的修饰、限制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的主干词语,自己提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例 老班长钓鱼。 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的老班长在草地的水塘边专心致志地钓鱼。(扩句)(分析)这句话的意思表达不具体。如果加上修饰限制的成份就会完整地表达清楚了。方法:先提出问题,什么样的老班长?在什么地方?怎样地钓鱼?然后填上适当的

38、词语,这就是扩句的过程。 我看着这一幕。 瘦小的我呆呆地看着这感人的一幕。(扩句) 扩句的注意事项: 1、扩句不能另加主干,如:主语“我”不能变成“我们”或“我和某某”。 2、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3、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 (二)缩句就是给句子去掉枝叶,即把一个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保持句子最基本的成分。 缩句的基本步骤: 1、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 2、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 3、找到“的、地、得”,去除“的、地”以及前面的词语,去除“得”以及后面的词语。4、最后去掉修饰、限制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接成完整的句子。

39、 例 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 蒙 老师们。 我思念着启 蒙 老师们。(缩句)分析:根据缩句的步骤,自己可以先把句子分成“谁”、“干什么”,然后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去掉修饰成份,再把主干词语连起来。 都江堰是两千多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建的一条大堤。 都江堰是大堤。(缩句) 我和同伴们低垂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前进。 我和同伴们前进。(缩句) 这位“当代神农氏”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之后,对人类做出的“第五大贡献”。杂交水稻是“第五大贡献”。(缩句) 缩句的注意事项: 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句子要完整,句型不变。 2、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时要一次

40、去完。 3、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疑问句中表示疑问的词语要保留,缩句后的句子不能保留“的、地、得”,但可以保留“着、了、过”。 4、句子中的专用词不能去掉。如:“启 蒙 老师们”,“第五大贡献”等。 五、关联词语运用 (一)关联词语在句子的表达中起关联的作用,它使前后意思联系更加密切,层次更清楚明了,表达更有逻辑性。在小学阶段,我们主要认识和学会使用以下几种关系的关联词语。 1、并列关系 常见的关联词:既也(又);又又;一方面一方面;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是不是。 2、递进关系常见的关联词:不但而且;不仅也;不但不(不仅不)反而(反倒)。 3、选择关系常见的关联词:或者(或是)或者(或是);是还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宁肯)也不。 4、转折关系 常见的关联词:虽然(虽、尽管)但是(可是、却)。 5、因果关系 常见的关联词:因为所以;由于;因为;因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6、假设关系常见的关联词:如果(假如、假话、假若、要是、倘若)就(那么、那、那就);即使(就是、就算、哪怕、纵然)也(还、总、仍然)。 7、条件关系常见的关联词: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总、还、也) (二)考试时常见的题型有: 1、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虽然但是 即使也 不但还 只有才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