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与认识》.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423366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与认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与认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与认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与认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与认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与认识》.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与认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基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对于学生而言,既是学习生涯中的重头戏,又将是终身受用的工具,是一门志在必学的学科,在教学中占时相对较多,教师学生所花精力也不少。然而,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总处在改革、实验的“动荡”之中。在百花齐放的语文教学天地中,虽然绽放出了许许多多的教学奇葩,催生了林林总总的方式方法,可是,我们的学生还认为学语文是件头疼的事。听了一些课,和其他教师进行了交谈,也向一些名师请教,受益匪浅。现

2、将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本人认为的一些改进的想法和大家谈谈,希望能与更多的老师达成共识。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效率低下:1、“先请个同学把课文读一遍,大家要注意听。”长课文要用十分八分钟,无目的的读书,枉费了时光,违背了“读有所思,边思边读”的要求。2、一篇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二、三百字,又读、又分析,搞了半节课,完全违背我们罗庄教研室一直倡导的高效课堂原则。3、学生毕业了,写过百多篇文章,可手里没有一篇自己满意的文章。二、学习活动形式化: 许多老师不管什么语文课,学生还没进行充分自主地学习,还没有仔仔细细地阅读,还未真正“在课文中走个来回”,就来演一演,唱一唱,画一画,片面地追求外显的、热

3、闹的形式。一堂课就这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学习活动缺乏内涵与深度,看似气氛热烈,可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未真正得到提高。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小兵张嘎,学生刚读完一遍,老师就忙着让学生表演,又是导演,又是演员,学生们兴奋异常,大呼小叫。然而真正的动词与特点却不能掌握。 这样的一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是预料之中的。 事实上,教师忽略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读的指导。众所周知,读的能力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新课程的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尤其是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与浏览,学会对文本进行品味、体会与感悟,充分领会语言的精妙,不断提升自己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集表

4、演与热闹于一体的语文课忽略了班级中的弱势群体,思维敏捷、反应迅速的学生独享课堂的语文味,其他学生就成了旁观者与课堂上的过路人,而不能均等地享受教育资源与机会,这无疑违背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三、过于强调个性化: 在积极肯定个性化取向的同时,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也看到了一些不良现象,值得深思。 第一,选择成为了一种虚设:课上学生课文还没读几遍,也不管文本是否便于选择,一律要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去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结果是学生总在猜测:老师希望我就哪个地方发表意见,老师还想让我说哪儿呢? 其次,讨论成了形式:公开课上似乎都离不开讨论,认为只有讨论才是最好的自主与合作,才最大地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5、。于是不管生字词是否认熟,句子是否读通,对课文是否初步理解,也不管有无必要,教师都急于“闪亮登场”的是让学生展开想象,发表自己的新理解,新发现。 四、珍惜自己手中的糖: 新课改之后,我们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几乎只有赏识,导致评价单向化。新课程倡导尊重学生个体并不一定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地表扬。“你真聪明!” “你的回答真好!”等过多过滥的“廉价”奖励,这种过分注重形式,缺乏真正的激励性的评价甚至会误导学生,使学生产生“我的答案真的很好”的错觉,使学生沾沾自喜,导致学生浅尝辄止。我们不能一味地赏识和鼓励,而是进行中肯的评价,这样鼓励就真正成为学生个体发挥潜能的“推进剂”而不是廉价的“施舍”,从而促使

6、学生主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这种评价才是有效学习的“润滑剂”。正如某位名家所言,“老师,珍惜你手中的糖。”不正是提醒我们要善用评价性语言吗?五、学科特点模糊,无明显界限:1、把语文课上成历史课。讲草船借箭从“三顾茅庐”讲起,越讲越起劲,结果学生兴致大起,老师欲罢不能,三国人物一个接一个出现,差一点讲到了“三国归晋”了。2、一篇单的说明文讲成了爱国宣言,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太阳是一篇生动而详实的说明文,通过学习可以从中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与地球与生命的关系,把学生引向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让学生体验到大自然的力量。可是到了最后,讲得好好的老师突然发问:“作者写太阳有什么目的啊?”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老师

7、又启发:“我们常把太阳比作什么啊?”学生下意识地答道:“共产党像太阳。”老师就高兴地说:“太对了,共产党就像太阳,没有太阳就没有世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因此我们要热爱共产党。”确实,老师讲的话肯定没有错,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但是和课文内容毫无关系,对于学生来说,反而使得学生更迷惑,更不自信了。“天气炎热,人们还热火朝天的劳动,表现了什么?”听了别扭,细想来,研究“表现什么”是政治课,研究“如何表现”才是语文课。六、忽视课外能力的培养:1、通观文学大师们的学习生活,没有一个不是在青少年时期就广泛涉猎大量阅读的,大凡语文水平高的,也无一不得益于课外阅读。而如今,许多学生也认为学语文就是读课文

8、,不少家长更是不满乃至不允许子女看小说之类的“闲书”,有些教师把自习课看散文、小说之类书视为违规,动辄训斥没收。还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差生不宜多读课外书。总之,对课外阅读的态度消极、认识模糊。2、期末考试结束后,学生和教师都议论,要知道考这些就不用复习了。试问,我们是否也同样有过这样的感慨呢?针对这些现状,提出如下不代表权威的改进意见:一、提高效率1、果断地砍掉或改善那些烦琐的教学程序:泛泛地分段、归纳段意和中心;频繁地大量地解释词语,甚至要求学生背下来;大量地忽略语言文字的对“思想性”的纠缠不休;无目的的读书等等。2、用好解题,完成分段,段意和中心的归纳。标题是文章的窗口,标题虽不是主题,

9、但与主题关系密切。以物件命题的文章(落花生、金色的鱼钩等),先分析物件的自身特点,再理清以物件为线索的思路;以事件命题的文章(草船借箭、飞夺泸定桥等),要理清事件发展的顺序,弄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理清思路,整体感知,把握内在联系等任务。3、作文要修改,教师要讲评,要培养学生自能修改作文的能力。不能写一遍,评上几句就放置不管,每学期每个学生至少要写出几篇像样的文章。二、多听多读,真操实干:(1)让学生多听。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安排了不少听的训练。同时,教师还要大量补充学生喜闻乐见的散文、童话、寓言和故事,借助录音、碟片等音像材料让学生认真地听,快乐地感受。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听说材料,要舍得精心安排

10、时间,如早读课,课前五分钟、听说训练课、欣赏课等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让他们在听中积累大量的鲜活的语言。(2)让学生多读。多读可以增强语感,让学生在读中积累知识,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吟诵美读、品味细读、熟读成诵。这样死的语言材料就会慢慢转化为鲜活的语感能力。所以,我们应抓住青少年的记忆黄金时期,在教学工作中高度重视,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熟读、背诵一些典范文章、句段,并做到持之以恒,细水长流。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促进学生语感的提高。三、让学生明确学科特色: 1、语文,要研究语言文字,要研究语言文章,要研究语言文学。语文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

11、性化学习方式。对语文教育规律的把握突出体现在重视积累和对文章的总体感知,淡化分析性操作,不要求学生背诵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加强对诵读、积累、感悟、熏陶的要求,避免繁琐的分析和机械重复的练习。”这些要求都切中时弊,体现了全新的语文教育观。 2、话要先说得对,然后去研究如何说得好;文要先写得清楚,然后去追求写得生动、形象。 3、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课堂学习只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学习语文,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而必须由课堂扩大到社会。让学生课内学读书,课外爱读书,会读书。只有这样把课外的书籍和文章也看作是语文教材,才能有意识地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课堂拓展到社会,为培养学生运用语文工具的

12、能力和习惯提供广阔的天地。同时,由于语文是人类社会交流、交际的工具,所谓语文能力就是在听说读写等语文活动中形成的能力。所以,教师还应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成为爱读书、会读书、能说会写的真正的“文化人”。四、注重课外阅读 学生推荐有益的课外读物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冀。叶圣陶先生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

13、读才是运用。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文章如果只注意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现在一般学校忽略了略读的似乎不少,这是必须改正的。”叶老这段话是何等精辟,何等切中时弊啊。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阅读“既是思考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如果少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是连教科书也读不好。”他甚至说:“衡量青少年的成长情况的一个重要标尺,就是看他们什么时候,拥有了自己最热爱的一位伟大作家或最喜爱的一部文学论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还有杨雄的“大抵能读千赋则能为之”,欧阳修的“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这些都是说多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我们应该把课外阅读当作是必修课,给学生知识予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真正把关心、指导、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当作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来办。 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浅薄的见解,不足之处还希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