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高级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微探.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23481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高级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微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高级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微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高级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微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高级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微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高级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微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高级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微探.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高年级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微探摘要:小学文言文教学是个全新的内容,笔者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小学高年级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围绕一个“读”字,使学生有一个读正确通畅,揣摩大意,入情入境,背诵积累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四读”阶梯,通过“文白”对比,进行拓展性的学习,拓宽文言文学习的层面。关键词:有效策略 创设情境 诵读为主 “文白”对比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言文是其丰富的载体,它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学生学习文言文,不但有助于吸收语言精华,还能加深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了解,充实其文化底蕴,提升其文化品位。新课程实施后,课标人教版语文教材在小学高年级选入了四篇文言文

2、,分别是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和六年级下册学弈、两小儿辩日。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编入极少量的文言文,编者的意图无非是做好小学和中学的衔接,让小学生对文言文这种特殊文体的有个感知和熟悉,并能感觉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顺利进入中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但是由于文言文在小学阶段是个全新的内容,笔者发现老师们在教学的时候,教学策略简单化,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讲解,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就是草草通读了事,学生一头雾水,教学效果当然可想而知,那么小学高年级如何在正确把握文言文教学的目标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运用一些策略开展文言文教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一兴趣为先,创之设之。兴趣是激发潜能的动

3、力。小学文言文教学,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在其中。本人在伯牙绝弦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营造美妙复古的学习情境,收到很好的效果。 1营造充满古韵的情境。伯牙绝弦讲述的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课伊始,我就运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曲典雅流畅的古筝乐曲高山流水,随之在学生眼前展开一幅古香古色的画卷,继而深情介绍:“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是晋国大夫俞伯牙,这位凝神听琴的是楚国的一个樵夫钟子期,他们的故事感人至深,传诵千古。”声、色、画加上教师的款款叙述,拉近了时空的距离,营造了一个浓厚的文言文学习氛围,深深地吸引学

4、生。这样的氛围一直萦绕在整节课中,学生始终在浓浓的古韵中学习。2运用情境化的文言评价。人文关怀是语文的终极目标。在课堂上,我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到文本中,与学生一起随着作者的情绪时起时伏,或歌或泣、或思或诉,运用浅易的情境化的文言文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如“知我者,同学们也”、“你真是个善思的孩子” 等,这些评价使学生的认识得到最大化的赞扬和释放,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古代文化的熏陶,以求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3巧设有价值的对话情境。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上,读中悟到的表达形式,必须经过语言实践,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文素养,文言文教学亦如此。当学生情满自溢之时,教师巧设一个

5、对话的空间,引导他们开放自己的情感之门,把学习感悟到的倾泻出来。【片断一】伯牙绝弦领悟“知音”心有灵犀师: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除了高山流水还会有哪些景色?生1:还会有徐徐清风。生2:春天潇潇春雨。生3:冬天皑皑白雪。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徐徐清风”(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我就是伯牙,你们都是子期,善听的子期啊,你可否听懂了我的琴音?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师:你懂我,我要再为你弹奏一曲。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师:你懂我,我要永远向你倾诉。通过这样情意绵绵的师生对话,学生领悟了“知音”心有灵犀的难能可贵,并促使学生在

6、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积累语言,消除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疑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诵读为主,吟之诵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比现代文更有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韵美,再加上文言文精炼的语言,特殊的表达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在伯牙绝弦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设计“四读”阶梯,以达到了解文意、领悟情感、积累语言的目的。 1初读指导学生读正确、读通畅。揭示课题后,教师抓课题易读错的“弦”字正音,并提出自读的要求:“认认真真读两遍,前一遍注意读准生字,争取念得字正腔圆。第二遍注意文言文词句中的停顿,读出节奏。”这两遍读的目的其一是把字读正确,其二是把停顿读正确。随后

7、指名检查朗读,要求学生也从“读正确读通畅”两点去评价。检查中发现学生由于不了解“兮”这个语气词,把停顿读成了“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教师通过范读及时纠错,让学生明确课文的停顿、节奏,并在书本上做上停顿标注。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赛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大面积地反复练读,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畅”的朗读要求。2自读鼓励学生揣摩大意。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大胆揣读,如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结合画面进行想象、联系上下文等,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大意,而此时,教师只要适当地点拨,讲解,不必过分拘泥于字字落实的对译,只要学生的理

8、解不偏离原文的意思,大致说出意思即可。如伯牙绝弦中一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有的学生按照注释这样理解成“好啊!高高的样子像泰山!”,也有的学生这样说:“妙极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对于这些大意基本正确的说法我都给予肯定和鼓励。3品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文言文语言简约,却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读。但学生的情感不是一触即发的,需要慢慢酝酿、激发,所以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还原语境,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朗读,去感悟。【片断二】伯牙绝弦想象品读“峨峨泰山”师:现在你们就是子期,用心来聆听伯牙的琴声吧! 伯牙的琴声幽然而起,他的思绪飞向了那峨峨的泰山,善听的子期,此时你的眼前仿佛

9、出现了怎样的泰山呢?(播古琴高山流水“高山”片段,生闭上眼睛欣赏音乐,展开想象)生1:我的眼前出现了气势磅礴直插云霄的泰山,好壮观啊!生2:我仿佛站在高山之巅,有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师:大家都沉醉了。把你们想象到的、感受到的,由衷地赞叹出来吧!以上的教学片断,教师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语言描绘情景,引领学生想象伯牙琴声中的高山流水,并把脑海中形象的画面转化为感情朗读,不但使情感得到了最大化的释放,而且深深地品味了“知音”的意境美。4熟读促进学生背诵积累。小学语文教师主编李振村老师说:“利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把一些经典不加讲解牢牢刻到孩子的脑海里,随着心智的成熟,这些幼时积淀到生命

10、深处的东西,慢慢酝酿,慢慢发酵,最后会化为一个人独特的素质和修养。”由此看来,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指导学生熟读成诵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采用配乐背诵、表演背诵、诵读比赛等学生喜欢的方式,这对于语言的积累和接受文化熏陶都大有作用。围绕一个“读”字,历经 “初读自读品读熟读”这样螺旋上升的“四读”阶梯,在读中知其意,悟其境,动其情。我想“书声琅琅”应该成为小学文言文教学的主旋律。三拓展为辅,对之比之1前瞻性的“文”“白”对比这里的“文”指的是文言文,“白”指的是现代文。小学生以学习现代文为主,初次接触文言文对他们来说非常陌生。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先引入拓展资料,给学生讲译文故事,再学文言文,这种前瞻性的“文”

11、“白”对比降低了阅读文言文的难度,为进一步学习文言文做了很好的铺垫。2延伸性的“文”“白”对比“文”“白”对比还可以是延伸性的。如学生学习了文言文伯牙绝弦后,教师提供现代文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故事让学生阅读。【片断三】伯牙绝弦文言文和现代文有什么不一样?师:我们刚才读的文言文和现在的文章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吗?生1:文言文字数少,表达非常简洁。生2:文言文朗读时感觉有韵味。师:对,读文言文要讲究停顿节奏,可以摇头晃脑。生3:文言文中的用“哉”“兮”等语气词现代文中也没有。师:你很细心,这是文言文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用词和现代文有所不同。 同一故事内容的两种表达方式有很强的可比性,学生在对比中更关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使其对文言文的特点、韵味等有了更深的认识,拓宽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层面。小学高年级的文言文教学小学高年级的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特殊的内容,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