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加强读的训练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加强读的训练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加强读的训练,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宋代学者朱熹曾经说过:“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清代作家姚鼐也说过:“大抵文字须熟读为妙,熟则利病自明”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人非常重视吟诵之功。而我们常言也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确,经常朗读,可以加强记忆,丰富语汇,掌握语言的规律,提高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读的训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语言的感知、积累、理解靠读,掌握语言的规律靠读,情感的激发熏陶也靠读。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进一步地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重视整体综合感知,重视感悟和情感的熏陶
2、。指出要以读为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下面是我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的训练的几点做法和体会:一、 激发读的兴趣心理学指出:“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爱好,便是一种精神需要。”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和内驱力。因此,要让学生开口读,首先要激发学生读的兴趣。1重视范读,提供榜样“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老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范读课文,把无声的抽象的文字变成动听的声音信息,能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获得一种美的享受,从而使学生有一种读的冲动,所以,老师经常给予学生正确的动之以情的示范朗读,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3、,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朗读水平。因此,老师要重视范读,在备课时要先备读。要一句句、一段段的揣摩文章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确定每句、每段的感情基调,以及声调的高低、音量的强弱、速度的快慢等,以富有感情的范读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读的兴趣。如我在教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由于自己对文章的的感情把握得比较好,范读的时候比较动情,所以学生听着听着,不由自主地小声跟着我读起来。2形式多样,重在激励学生有了想读的冲动,那是暂时的,要让学生保持读的兴趣,还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不断给他们以激励。在读的内容上,可以全文读、部分读、比较读;在读的时间上,可以讲前读、讲中读、讲后读;在读的人数上,可以全班读、小
4、组读、个人读;在读的方式上,可以领读、引读、轮读、接力读、比赛读、表演读、问答读、分角色读等等。不管采用何种形式,目的都是让学生对朗读保持浓厚的兴趣。另外,在读的过程中,老师不要忽略了对学生读的评价。评价可以是由老师说,如“你读得真好,老师也被你感动了。”“你读得很有感情,你能带领全班同学读一读吗?”“这位同学读得不错,睡能比他读得更好?” 这些看似不经心的话语,却可以让学生受到鼓舞,保持对朗读的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评价,特别是进行小组之间比赛读的时候,好胜心会让学生指出其他组朗读的不足之处,这时候,老师趁势引导:“那你们组能读得比他们好吗?”简单的一句话,便能让学生读得更起劲,更
5、好。这一点我在上古诗二首时体会最深。记得上课时我采用了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朗读,当时我的目的只是以比赛的形式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并没有要求学生对其他组的朗读进行评价。可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当七个小组都读完了,要进行评比的时候,每个小组的人都不甘落后,纷纷指出其他组朗读得不够好的地方,我急中生智,让他们再一次地显示自己的“实力”,于是,学生们读得更卖力了,直到下课,仍有很多学生在摇头晃脑地吟诵,两首诗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学生背出来了,且记得特别牢固。二、授与读的技巧学生有了读的兴趣,并不等于就能读好课文,所以,朗读时,老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使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在教学中,我是这样操作的:1把握重点,
6、明确要求。要使学生读好书,就要让他们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明确朗读的要求。我把整册书的课文分成记事文、写景文、写物文、说明文和诗歌五大类。不同类型的文章读的侧重点不同,要求也不同。对记事文我着重要求学生读得流利,有起伏,读好对人物的语言、行动等的描写。对写物文我会让学生重读物的特点,理解作者借此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白杨,我抓住爸爸对白杨的介绍和文章的最后一段,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慢慢体会到爸爸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和对孩子们的期望,理解文章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的写法。对说明文则着重要求学生读得流畅、清晰,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会先让学生弄清文章是属于哪一
7、类型,确定朗读的重点和要求,然后在不断的练习。2 画上记号,引起注意。为了让学生巩固课堂上朗读的效果,我指导学生在书上适当画上一些符号,以便无论在什么时候朗读时都能注意。朗读符号没有统一规定,下面是我提供给学生的参考符号:/ 用于句子中没有标点的地方,表示把词或短语分开,停顿时间较短,不换气。 表示较长时间的停顿,换气。表示重音,读的时候饱满有力。 表示轻声,读的时候声音放慢、放低。 渐强,读的时候声音逐渐增大、增强。 渐弱,读的时候声音逐渐变小、减弱。 连音,读的时候要连贯而迅速。 上扬音,表示由低平转为高昂。 下沉音,表示由高昂转为低平。这些符号我只是给学生作参考,并没有规定他们一定要按此
8、来标记,他们可以有自己的符号,不管用什么符号,只要有利于自己读得好就行了。三、丰富读的内涵朗读的目的是让学生感知、积累、运用语言,读不是单纯的读,而应该有丰富的内涵。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丰富读的内涵:1运用媒体,整体感知。心理学中感知的规律表明:“任何复杂的认识,都离不开感知提供的关于客观现实的感性材料,只有感知提供的感性材料十分丰富和正确时,我们才有可能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思维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上升为理性认识。”这个规律运用到朗读中,就是要求老师不能纯粹地让学生读,而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的各种感官都参与到朗读当中,才能达到以读促思,在朗读中提高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朗读中丰富语言的积
9、累的目的。 在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媒体,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整体感知能力:或放送录象,或展示插图,或出示投影,或配以音乐创设课文情境,让学生的心、眼、口、耳等感官一齐参与,通过认真看、仔细听、尽情读,来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如在教五彩池时,我让学生看录象、看投影片,学生被那一个个小巧玲珑、形状各异、清澈透明、鲜艳多彩的池子迷住了,发出了一阵阵赞叹声,这时,我再配以音乐让学生朗读文章对池形、池水、池底、池周的描写,学生读起来便特别有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把握也比较准确。2读说结合,读写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并非只是单一地进行读的训练。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
10、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所以,阅读教学还必须将“读”与“说”、“写”等项的训练结合起来。在读说结合、读写结合上,我是采用“一读说一说二读练一练三读议一议四读写一写”的环节进行的。“一读说一说”,是让学生初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这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读,边读边感知语言,感知文章的内容,然后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第一印象”,如“文章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疑问?”等等。“二读练一练”,就是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老师根据教学的重点选择部分段落或语句,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完成有关的练习,从而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
11、思想感情。“三读议一议”,是采用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说一说自己的看法:“这句应该怎样读,那句应该怎样读?”“哪一处写得好,为什么?”“文章采用了什么写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诸如此类。“四读写一写”,是在学生领悟了文章的写法以后,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仿写或续写或发挥想象自由写。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而朗读是一个眼、脑、口、耳协同活动的过程,在朗读时,眼睛看到文字,耳朵听到声音,口耳相传,同时到达了人们的中枢神经,增加了传入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大大强化了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朗读、背诵,文章的思想脉络、作者的情感意趣、语言的节奏韵律等都会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言的感受能力。语文课本里的文章,有很多是经过教育学家们精心选择过的意义深刻、文字优美、语言规范的名家名篇,让学生反复朗读,可以让他们不断受到作者那规范而优美文笔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说、写水平的提高。因此,以读为主,加强读的训练,可以说是促使语文教学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的一条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