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点睛之举.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23548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点睛之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点睛之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点睛之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点睛之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点睛之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点睛之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点睛之举.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点睛之举 内容提要:本文提出了整合式课堂教学这一策略,运用大量实例证实了这种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作用。文中阐释了整合式课堂教学的三大特点,并提出了几种可操作的实施策略。关键词:整合式教学、课堂教学效率、简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教师永恒的命题。多年的教学实践及观摩,发现整合式教学的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这里所谈及的整合,并非是课程资源的整合,也不是一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式整合,而是指在语文课的微格教学环节中有效实现多项教学目标整合或为达成某一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几个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的整合。这种教学整合,主要是通过整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

2、,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一、整合式教学体现了以下三个主要特点:1、目标交聚语文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这三个方面又分别承载了很多细目标。要达成这么多目标,主要得靠课堂教学。而整合式教学,往往可以浓缩诸多细目标,并且这些目标并不是简单地集中在一起,而是利用教学目标自身的内在联系,凭借有效地教学方法,有机地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统筹兼顾,又螺旋上升。就像是一罐高汤,将数种营养成份熬成一个整体,香醇而不杂碎。在整合式教学设计中,往往既识字、解词,又锻炼能力,还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方法,这些诸多的目标总是围绕一个或几个主目标,有

3、机地交融在一起。如题西林壁一诗中的前两行,写了诗人从不同角度所看到的庐山不同的样子。只需要一个小小的文字练写设计根据图画和诗句展开想像,运用过渡词描绘庐山美景(过渡短语:从庐山的侧面欣赏从远处远眺走近庐山从高处俯瞰庐山站在低处仰望庐山),就可以达成如下教学目标:1、理解这两行诗的意思;2、有感情地读好这两行诗;3、凭借诗句和画面,展开想像,描绘庐山千姿百态的美,以培养想像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4、积累与“看”意思相近的词语。这一小小的练写设计,使得古诗教学没有纠缠在单纯的诗句理解中,而是将诗意理解和语言训练这两个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在一个小小的练写设计中,以读促写,又以写促读促悟,达到双赢,

4、甚至多赢,达成了教学目标间的有机渗透、相互交融。2、过程简约小语专家崔峦老师曾明确指出:“冗繁削尽留清瘦,约以存博,简以济众,语文之正道。”至此,“简简单单教语文”已在语文界达成共识。而整合式教学的其中一个基本要义就是在一个小小的教学环节中有效实现多项教学目标的整合,为的就是省去繁琐无效的教学对话,摒弃冗繁的教学环节,合并重复累赘的教学流程,将千头万绪的教学内容,揉搓成一个或几个有序地整体,简化教学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正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简约性,这种简约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简约。如和时间赛跑一课的导入,不妨可以这样设计师:著名台湾作家林清玄曾这样写道,“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

5、,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在学生读正确上面这句话后,师:这句话,林老先生想告诉我们什么?生1:告诉我们假如我们赢得时间,我们就可以成功。生2:告诉我们时间是很珍贵的。最后教师揭示:这句话就是和时间赛跑中的结尾,是林老先生的其中一句名言,它发人深省。今天就来学习和时间赛跑。如此,教师一开讲就从文中选取了意味深长的句子作为作者的名言让学生赏读,在短短的几分钟里,既直击情感主目标,又初识作者,初涉文本内容,还轻轻触碰了文本的重点,激发了学生读文品文的兴趣。这比起“直接揭题、释题,简介作者”这样的传统导入要简约、明快、灵活、高效,使“课头”如凤头般,显得小而靓。3、主体显明课

6、标指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整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并运用教材的过程,这里渗透了教师教材运用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即体现了教师教的主体性。同时,在语文课堂中运用整合式教学,就是要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研读、探究、感受、交流、碰撞,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整体提高语文素养,这又体现了学生学的主体性。因此,整合式教学的运用,为充分发挥并协调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提供了保障,使得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达成了和谐,真正做到“教是为了更好的学”。如四下的麦哨,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描绘了四个欢快、柔美的乡村生活画面。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片断:出示自己对文

7、中某一句的不同角度的感悟示范后,让学生从范例中通过发现总结,明白可以从内容理解、作者情感、写作方法等方面去书写感悟;接着,请学生们自主研读四个画面,将感受写在句、段旁;最后交流,同时教师简短的点评语言要在指导学生书写感受方面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结课后,从学生在课上交流和整理后上交的感受中,发现都比平时有一个很大的飞跃,摘录几句与大家分享: “草地玩耍这段中,作者把草地和城里体育馆里的垫子比,我想那儿的草地很软,在那儿玩一定很快乐。” “读着乡村美食这一段,作者把茅茅针的味道写得很细,那甘甜、清凉的滋味好像也在我的嘴里回荡,这让我想起我们爬山之后喝的冰果汁。” “丰收的田野这一段中,写麦穗的这一

8、句真有意思,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这麦穗一定很沉,在风中一跳一摇,摇出了丰收的喜悦。”在这一片断中,之所以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书写下感受,就是为了让每个学生留下学习过程的痕迹,促进每个学生自主思考、研读、品味,又积累运用,最后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思考成果进入后面的交流;在交流中,原本需要由老师讲解的内容转化成了学生自主生动的交流活动。这样的整合式教学设计,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是为了让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更加谐和有效。当然,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中,也体现了教师创造性运用教材的自主性。正是基于以上三个特点,这种整合式的教学被广泛地应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细细回味精彩的课堂,大多是因为缔

9、造了一个整合、灵动的教学流程,实现了高效能,哪怕是一个极其细微的教学环节的整合,都能让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孩子的知识、能力与情感等语文素养在短短的时间里得到了有效地提升或熏陶。因此,有机整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点睛之举!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整合式教学1、寻找关键点,提炼主线,实现目标整合与浙教版同年级教材相比,现用的人教版教材课文篇幅普遍较长,如果逐段按课文顺序讲解,会消耗很多教学时间。那么,对于较长篇幅的课文怎么处理呢?有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不拘泥于课文本身的写作顺序,而是选择文本中的某一个关键点,由此展开深入钻研,提炼出一条教学的主线,实现多个教学目标的整合。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一篇阅读课

10、文,如果逐段品读,就少了阅读课的味道,并且也会使课的节奏过于拘谨、刻板。教师不妨在学生初读全文后,巧妙抓住“拦路虎”、“下马威”两个文本中的词,直奔重点,提炼出一条教学主线,有效品读修建铁路的困难:1、查查词典,理解“下马威”、“拦路虎”。2、品读困难:文中的“下马威”、“拦路虎”分别指什么?3、选取“下马威”或“拦路虎”其中一词写一段内容集中的文字。以上的片断设计,就是围绕文中关键词,提炼了一条教学主线,将识词、品文、悟情及积累运用这些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个教学环节中,揉搓得珠圆玉润,丝毫没有支离破碎的感觉,整个教学片断流畅、简明,富有创意。2、精选话题,揭示联系,实现内容整合语文课堂教学中,

11、对话是推进教学过程重要的途径之一。对话的质量,非常影响教学的实效,所以好多教育专家提出课堂上的对话应该少而精。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文本重点、难点,精选话题,根据教学内容自身的内在联系,重新进行揉搓整组,有机整合。这样,往往可以精简教学流程,突破难点,重击主目标,让教学更富实效。如和时间赛跑一文,要读懂文中爸爸的话是难点,不妨聚焦第5自然节,根据“我”听后的心情设计一个研讨的话题爸爸的话究竟想告诉“我”什么?根据这个话题展开了以下对话师:听了爸爸的话,“我”为什么“迷惑”?生:“我迷惑”是因为“我”还不懂为什么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能回来了。师:“我”为什么“害怕”?生:“我害怕”是因为有一天,我

12、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去。师:又为什么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生:因为时间太匆匆了,而“我”却抓不住它。学生要回答对话中的三个问题,就必须回头将爸爸的话好好再悟读一下,当你读懂了以上三个问题,也就读懂了爸爸的话。以上的对话,就是围绕一个话题将教学内容作变序整合,进而来理解时间的珍贵,为突破难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3、依托文本,适时拓展,实现资源整合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时候,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就需要适时拓展,或提供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或联系与文本内容相关的课外生活经验、或书写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感受等,使得文本与拓展这两大资源有机整合,加深对文本的感悟,拓展文本自身的广度与深度。如独坐静亭

13、山,有些资料都提示此诗“表达了诗人孤独的心情”。当你翻阅了李白古诗专辑后,就会有另一种体会那种孤独中的悠闲与快乐。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这一点,就需要拓展相关资料。师:此刻,我们品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学到这里,我不免想问:既然这么孤寂,何苦离开长安,远离权贵呢?不仅我在问,诗人自己也在问:“问余何意栖碧山?”(山中问答李白)生读此行诗。并回答还有哪些人也会这样问?即将诗中的“余”改成“弟、友、君”等字,将此行诗读出情感来。接着师再出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在理解读好这两行诗的基础上,再回头赏读文本中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就不难理解孤寂之余包含

14、的怡然自乐的心境。如此,根据文本,有机拓展,将文本与拓展巧妙整合,使得诗意理解、情感体悟以及对诗人的认识等推向另一个高潮,实在是益处多多。4、巧设练习,迁移运用,实现过程整合语文素养的习得,更多的是通过语言文字的实践训练所获。在课堂上设计一两个精巧的练习,可以省去许多琐碎无效的对话,简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在练习中理解文本,培养思维,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等诸多素养。如矛与盾的集合一文,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练习,让学生读着相关段落完成以下填空: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 。 如果自己只能如蜗牛般缩在壳里,就。 如果,就 。 如果,就 。这一填空练习实际上就是坦克的发明

15、思考过程。填写的过程,也就是对文本的理解、梳理、创造性地复述过程。学生要完成这个练习,就需要在读文中捕捉信息并略作整理,这个练习,实际上也是为学生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内容提供了一个框架,以达成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整理并运用等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潜意识里,也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的练习,就是将纷繁细碎的教学过程整剪成一个精巧的练习,省去了许多低效的讲解环节,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整合。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机整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可以简化教学流程,充分体现教与学的主体性,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高效地达成多项教学目标,成功缔造一个立体的、整合的、灵动的生命课堂,将人文性、工具性和实践性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备注:文中所涉及的课例全来自本人教学实践中的优秀课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