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第三学段古诗词积累策略例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第三学段古诗词积累策略例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多维拓展分类整合适度提炼第三学段古诗词积累策略例谈【内容摘要】针对学生古诗词积累目前普遍存在的“被动应考,积累少;记忆无序,遗忘快;背诵无法,耗时多”的现状,笔者以第三学段为研究实践区,尝试运用了“多维拓展、分类整合、适度提炼”的策略探索“大容量,有系统,高效率”的学生古诗词学习积累之路,效果甚好。【关键词】 积累 拓展 整合 提炼课程标准提出:“小学16年级学生需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并在附录中推荐了70篇优秀诗文背诵篇目。学生的的背诵积累普遍存在如下现象:为了应付考试,老师们让学生买来古诗七十首,每天一首自己背诵,同学之间抽背过关。再有用心些的老师将70首古诗分学段让学生背,在
2、期末复习时,出些填空、选择题等考查掌握情况,以便进一步督促未背出的学生过关。这样背诵积累的组织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状态至少存在三点弊端:1.被动应考,积累少。由于教师的指定,学生背诵仅限于考试范围内的古诗70首,能够全部背出应付考试就可以了,至于考试范围之外的古诗词,以后有空再说。2.记忆无序,遗忘快。学生背出一首是一首,所背内容没有主题、主线的统领,记忆处于零散无组织状态,好些古诗词可能背诵后不过几分钟就忘了。3.背诵无法,耗时多。部分教师只求结果,对学生怎么背,背的效果如何缺少关注,学生背诵往往是靠不断地反复,这种机械呆板的背诵形式,自然是以大量的时间为代价。那么,要达到课标要求,又无多余
3、课时可以专门安排教学,古诗词的学习怎样才能保质又达量呢?笔者一直从事高段教学,带着思考在第三学段展开研究实践,尝试运用了“多维拓展、分类整合、适度提炼”的策略探索“大容量,有系统,高效率”的古诗词积累之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多维拓展,由此及彼促增量省学科教学建议14条中指出:“古诗文学习的重点是诵读积累,同时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体会情感,理解意象,感受意境。通过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背诵课标要求的优秀诗文推荐篇目。”课标要求第三学段“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梳理教材发现:912册中共有古诗词20首,比起全12册中共计49首,占课文总数的7.4的比例要高得多,但是,
4、就算再加上散落于学习园地中的诗句,还是离学段要求甚远。如果仅仅是就诗教诗,按照读通诗句,疏通诗意,熟读成诵,完成作业四步骤一节课教学一首诗,显然无法达到目标要求。基于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我抓住一切时机,多渠道拓展课外古诗词,使积累不断增量。五六年级古诗词学习拓展举例拓展角度古诗词(课文)例子推荐篇目拓展课外补充再拓展内容承连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己亥杂诗(九州)己亥杂诗(浩荡)题材链接舟过安仁池上,小儿垂钓牧童(吕岩)牧童(黄庭坚)写法迁移泊船瓜洲题农父庐舍等石灰吟、竹石墨梅诗词引用青山处处埋忠骨己亥杂诗之一中华少年枫桥夜泊使至塞上老人与
5、海鸥七绝过湖林海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内容承接,延续思路古人写诗,就如我们写文章一样,有时是独立的一篇,有时是几篇一个组。我利用这个规律,根据课文中的古诗词作品去找寻诗人同一时期的其它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诗人、诗作更多了解。杜甫写江畔独步寻花共有七首,“黄四娘家花满蹊”是第六首,“黄师塔前江水东”是第五首。教学时,我就抓住这一特征,将两首诗放在一起以主问题带动教学:同学们,这两首诗的题目是同一个的,告诉我们杜甫在干什么呢?(散步寻花)两首诗中各写他在哪里看到花,花长得怎么样呢?花有什么不一样,带给诗人又是怎样的心情?核心问题的带动,学生很快疏通了诗意,并从对比和联系中体会到了诗人的留恋
6、之情。学生背诵积累时就更有情趣而不觉得难记了。2题材链接,优化教学语文课文中单元主题带动教学,我们的古诗积累中,也可以不失时机地上挂下联,让更多的内容能共通共学。如教学舟过安仁时,我就在黑板上写上池上、小儿垂钓,问:知道老师为什么把三首诗并列地写在一起吗?学生马上就发现了都写小孩子。“你觉得三位不同的诗人笔下的小孩儿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说得兴致勃勃,读得声情并茂。 当然,题材链接不仅仅是内容上的,还有题目、词牌名的相同也可以尝试链接拓展。3写法迁移,活化掌握古诗词的拓展也可以从写法入手。如学习石灰吟、竹石两首诗,先从浅显的石灰吟入手,帮助学生提炼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然后学习竹石,启发学生
7、思考“托什么物,言什么志”。最后拓展到墨梅,读懂隐含其中的志。如此以诗文为例,层层深入地认识、理解、尝试运用写法,从而使学生在迁移运用中灵活地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4诗词引用,辅助理解老舍写林海时有一句话:“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教学这一句时,教师往往让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云横秦岭”的样子,但是学生缺乏直观感受很难画出来。我在教学中引入韩愈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来直观地了解秦岭一带环境的恶劣,加深对高耸入云、险峻兀立的秦岭的认识,进一步感受到大兴安岭的岭的温柔。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宋朝俞桂如此表达看到春天美景时欣喜的心境,对
8、这句诗中情、景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感受老人与海鸥中翠湖和滇池的美丽和老人对海鸥的无限疼爱。引入学习相关的古诗句,课文的情境更加丰满了,学生的古诗词“积蓄”更加丰厚了。拓展的角度除以上四方面外还有很多,如根据同一诗人不同心境,同一时期不同作品等等,也能拓展更多推荐篇目或是课外例子,不在此赘述。二、分类整合,集零为整建系统多渠道、多角度拓展,大大增加了积累量,但拓展是根据所学课文特点进行的,而且有时又是教师随性补充的主观行为,这些即时性拓展的增量如果没有组块并有系统地纳入学生的记忆仓库,那么会处于无序、零散状态,过不了多久就会遗忘。因此,教师应该抓住各种教学时机,引导学生将每一首古诗词“编码”记忆,
9、并经常“归类整理”,使每一首都会时常被“点击”。结合五六年级学生理性记忆渐占优势的特点,我尝试通过各种形式的归类整合,帮助学生形成古诗词的记忆系统。在不断的归类增加中,带动原始积累,不断复现,使记忆系统中的每首诗词都成为“活体”。诗词整合归类表整合类别同类主题主题范例内容类诗人、朝代、季节、地方、事物“探秘李白”,“诗人眼中的月亮”方法类夸张、借物言志、对比、欲扬先抑“欲扬先抑”情感类思念、不舍、寂寞、忧郁、祝福“啊,我怎么舍得你走”1内容类以内容为切入口的整合,可构建的主题多,而且每个主题下又可以产生分主题,方便将古诗词分类收并。更有作用的是能帮助学生重复再现,因为从不同的角度衡量诗,诗词就
10、可以归到不同的类别里,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还能让学生对诗有更立体的认识。课文里关于李白的诗到四下的独坐敬亭山就已经学完了。在这之前,课文里学过静夜思、赠汪伦、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推荐中还有古朗月行早发白帝城。如何将这些诗整合,并能让其它诗词也能引入进来呢?我组织了一个主题为“揭秘李白” 的综合赏析课:(1)读读李白的诗,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完成填空: 的李白。师生交流:思乡的,爱夸张(说大话)的,有情有义的,可爱的(2)你能通过有感情地背诗句,来表现李白的特点吗?(3)(出示夜宿山寺、秋浦歌和月下独酌)再读读这三首,你眼里的李白怎么样?指导背诵。(4)小结:李白是人,
11、温情浪漫有喜有忧;李白是侠,结交好友,重情重义;李白是仙,与山对话,与影共舞。怪不得,他被后人尊称为“诗仙”。2方法类古诗词凝练的语言中包含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写作方法。作为五六年级学生,对于课文中所接触的“借物言志”、“欲扬先抑”等写法还处于似懂非懂状态,教师就可以做个有心人,将所学诗词按方法归类,做一个梳理并指导背诵,利于积累又强化方法。如学了先抑后扬的写法后,我以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为例,搜集卜算子咏梅、月夜(刘方平)、春雪(韩愈)搞个小组诗,研究一下每首诗怎样运用“先抑后扬”的方法来写。方法的来龙去脉清楚了,背诵积累也就容易了。3情感类古诗中包含的情感是很丰富的,以情感组块,学生对诗词的体
12、会也会很深刻。我曾以“啊,我怎么舍得你走”为交流主题,发动学生回忆已学古诗:“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同时又补充了李白送友人中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和柳永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以回忆带动对补充内容的理解,在反复吟诵中熟记于心。还有千古名句类,趣味类等归类形式,对学生学诗很有好处。如趣味类中的一首咏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虽为打油诗,却把雪赞美得淋漓尽致,学生不仅读得兴趣盎然,还从
13、诗人对雪的描写中悟到什么叫幽默、形象、生动。三、适度提炼,区分轻重抓效率教师放任学生自己背诵是学生积累古诗词费时多,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介入指导才能提高背诵的效率。但教师指导往往又会陷入另一误区:许多教师认为古诗词意蕴深远,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秘妙,让诗词深深的烙在学生心里。于是,从作者生平到诗词背景,从音韵节律到思想含义,面面俱到,处处不放,给学生一种诗词是如此深奥而玄妙的错觉,学生渐渐丧失了亲近诗词的兴趣。那么教师到底该怎么指导,才能让学生的古诗词积累不但有增量,成系统而且高效率?我以为需要区分轻重的适度提炼。所谓适度提炼,就是根据古诗词积累的需要,程度适当的求精的过程。1教材
14、诗,分类抓重点教材中的诗词教学是有较充裕的课时的。但是因我在教学中拓展了好些课外诗词,挤占了课堂时间,所以很多时候,精读诗词教学时间得不到保证。然而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渐入佳境的过程,一步到位并不一定是好事。于是,精读诗词,我分类对待:与其它诗词联系不强,扩展不多的诗词,我尽力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声韵、节律、意境之美,如诗经采薇,浣溪沙等,成为一个个美读成诵,知言明义的例子;与其它诗词联系紧密,课堂上拓展较多的诗词,课堂上作为引子,也作为例子,在“不求甚解”中存储于记忆中。但是,这些诗词在一次次的主题化分类整合中会一次次再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诗词会有立体化的理解。如鸟鸣涧,既可
15、以作为描写环境寂寞空灵的主题归并,也可以作为桂花、中秋的主题归并,还可以与“明月别枝惊鹊”对照品味,所以“不求甚解”未尝不可。2补充诗,即时解诗意作为拓展补充的内容,没有时间再如精读诗词一样指导感悟理解,应该即时疏通诗意。疏通诗意的方法有很多,如关注停顿节奏,抓关键词,多向联系,展开联想等,但我经常采取简单又直接的办法讲授法,直接告诉学生意思,让学生“立得其义”。此举考虑有三:其一,讲授法在唤起学生兴趣或学生缺乏现有学习材料时优势明显,符合我的教学主见;其二,既是课外补充内容,不要求学生全面掌握,粗知大概就可以,待学生有兴趣自主探索;其三,与其细讲,不如多拓展几首,给学生有弹性掌握的机会。3整
16、组诗,协助显中心以各类主题建构的整组诗中一般情况下既有课文中的精读诗,也有推荐篇目,还有补充进来的古诗词。三种不同身份的诗词组合,在教学中,一定要清楚地把握重点,不可舍本逐末。我认为应该以精读诗为中心,主要运用有层次地指导诵读的方法,适时引入推荐篇目和补充的诗词辅助理解,在“团结协助”中促成意思理解和情感体悟的融合提升。教学长相思时,我将名师的教学方法改编后迁移到自己的课堂上:(出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泊船瓜洲、秋思完整内容)同学们,在李白的心里,相思是什么?是一地的月光,我们一起读。在王维的心里,相思成了遍插茱萸只少了他的惆怅和无奈,读吧。在王安石的眼中,相思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春风
17、(齐读),在张籍的心里,相思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齐读)而在纳兰性德心中,相思又是什么呢?我们走进这首词。读懂纳兰的“身在征途,心系故园”后,插入纳兰性德菩萨蛮中“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的释义与诵读,使学生读长相思的情感升华。“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大量的资料搜集,不失时机地拓展整合,因内容而异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愈加浓厚,古诗词的积累量大增。在平时的作文中,有些学生也会时不时地“卖弄”几句。但是,从整体上看,学生普遍还是停留在积累量上达标,抽背能过关,但综合运用能力还是偏弱。如何突破?我觉得可能在学段教学前需要整体性的规划;在教学中指导归结更多的学习方法;还需有运用丰富的评价来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多为学生创设一些实践运用的机会,促进学生古诗词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