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心创设情境为语文课堂添活力.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423635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心创设情境为语文课堂添活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心创设情境为语文课堂添活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心创设情境为语文课堂添活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心创设情境为语文课堂添活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心创设情境为语文课堂添活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心创设情境为语文课堂添活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心创设情境为语文课堂添活力.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语文论文精心创设情境,为语文课堂添活力 精心创设情境 为语文课堂添活力 摘要:目前,语文难教是不少语文教师发出的感慨,语文难学又是许多小学生共有的感觉,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普遍不浓,主动性不强,思维不活跃,致使语文课堂枯燥无味。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我想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一句话来回答那就是: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应当是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主线,它是调动、激发和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核心。所以这样的语文课堂才不会枯燥!关键词:语文 创设情境 激发 兴趣正文:叶圣陶先生在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一文中指出:“教育所以可贵,乃在能为儿童特设境遇使他们发生需求,努力学

2、习。所以国文教授也须为学童设备一种境遇,引起他们的需求。”由此可见,创设情境在语文教学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新教师,在半学期的教学中,也深深感受到情境教学法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顺应小学生的发展规律,点燃智慧的火花,滋润情感的幼芽,让他们显示各自的聪明才智和潜在的力量,从中获得认识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基于我的教学经验,我想主要从课堂教学的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情境教学法。一、利用音乐的感染力,帮助学生入境。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而音乐是学生习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巨大的煽情作用,用此最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结合

3、课文内容,播放相关音乐,很容易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中,从而帮助理解文章的抒发的情感。音乐的播放可以安排新课导入时,也可以在课文学习中或在课堂结束时。课前主要是创造情境、激发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用学生喜欢的音乐导入具有先声夺人之功效。王菘舟是诗意境界创造的高手,他喜欢用音乐渲染着情境,创设浓郁的诗境。如教学长相思这首词,他在苍凉悲怆的音乐声中用浑厚而富有磁力的声音范读课文,将直板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变成立体的有生命的文本,启动了学生的情感。学生带着情感走进“征途”与“故园”,读出画面与情景。在悠扬舒缓的音乐声中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对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也体会

4、深更加深刻,这胜过老师喋喋不休的条分缕析。二、注重生活,创设有声情境 课本里的不少文章是蕴涵着深情厚意的,如何让学生体会作品平淡的文字下蕴涵的深情。有的时候,仅仅靠对课文字字句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要报一种大语文的观念,跳出课堂,语文要与生活相联系,生活是语文之源。小学生生活阅历不丰富,但他们对社会生活都已有所认识,有所了解。联系生活再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如翠鸟这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 “翠鸟蹬开桅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和“只有桅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就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并体会翠鸟捕鱼的

5、迅速和敏捷,以及“蹬”用词的准确性。然后大声的把它朗读出来。 如果课文所反映的时代生活有的离学生的实际有距离,在学习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感受,使他们贴近课文、感知课文。通过生活中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情。三、鼓励学生表演,创设实践情境有人说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课堂应是学生表演的舞台,陶行知提倡“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头脑、双手、眼、嘴、时间和空间。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也应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的创造力放射光芒。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及专业特点,适当安排表演实践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将相和中的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的情节可以让学生表演,适当的角色表演既可以发挥学生创造想象能力,也可以活跃课

6、堂学习气氛,但这样的表演比较常用于低年级教学,如果运用过多,则浪费时间,过于花俏,占用了学生朗读、思考的时间。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从而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四、注重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创设激励情境.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源于人的潜能和天赋的高度的自主性、自由性的选择行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营造民主平等,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不可能通晓一切,在学生面前要求取开放,平等诚实的态度与学生共同探讨,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期待和鼓励,只要他的发言有一些亮点,就要给予充分肯定。学会生存中界定了教师的职责

7、:少讲授知识,多激励思考。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于激励。”多表扬多激励,能让学生产生感情的共鸣,主动接受知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说明语文欣赏,语文理解是多方面多角度的,答案也是开放性的,因此学生的回答不必强求一致。比如对小说主题,人物形象的理解,对诗歌散文意境的体会,对课文语言美的寻找,不同人有不同的见解,只要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教师都要给予激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体验课堂的乐趣。五、质疑讨论,创设活跃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创设情境,巧设悬念,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

8、唤醒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探索的积极心向,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无疑处生疑,培养学生质疑的良好习惯和问题意识。如一位老师在教夹竹桃时,在初读课文时,他问:“课文中哪些段写了夹竹桃的韧性,同学们纷纷说出是第四自然段,但有几个学生说出还有第三自然段,同学们对于这个问题争持不下。此时,他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质疑:“谁能就此提出问题?”学生A马上说出自己心中的疑问:“第三自然段描写了院子里的许多花,却没有夹竹桃花,这与夹竹桃有什么联系?”学生B说:“老师,第三自然段是不是作者写走题了?”接着,他让学生分组讨论,经过一番争辩后,学生终于明白了作者写作的目的是通过反面衬托出夹竹

9、桃的韧性。又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自主质疑,学生的问题即出现,学生A:地震中有许多父与子,为什么单单只写这对父与子?学生B:父与子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读文后,进行交流。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法设法创设学生质疑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发探索新知的欲望,很好地训练了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从而活跃课堂。结束语:总之,利用情境教学,能寓理于情,寓教于乐。润物无声,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而且使学生获得情景感受,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化难为易,在审美愉悦中主动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让语文课堂从枯燥中走出来。参考文献:1、 陈中杰本色课堂明天出版社 ,200832、 王崧舟大夏书系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中国教育出版社,200923、 窦桂梅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54、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