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经验交流材料: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经验交流材料: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语文经验交流材料: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背景介绍】年8月,借着拱墅区教育局推进“高效课堂”改革的东风,杭州育才中学首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探索和实践“高效课堂”的教学设想,所有的育才系列学校都加入了课堂改革的队伍。8月23日,各校的领导、教学教研骨干在富阳召开教学研讨会,学习了许多先进的教改经验,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的“336”,昌乐二中的“271”,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我们试图借鉴、综合上述教改经验的优点,结合校情和生情,寻求更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所谓“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即向课堂要效率,要效益,解放学生,轻负高效,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教学理
2、想,它永远是颠扑不破的。但是,高效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一种模式能适合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育才小学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开始主动探究、大胆实践。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课堂教学改革,我们逐渐摸索出一些促进小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规律。首先,课堂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目标达成,才能产生效率和效益;第二,中学的知识点与小学相比,数量与难度成百倍增长,相对于他们提出“大容量、快节奏”的训练方式,小学课堂则更应关注学生兴趣、信心的培养,关注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第三,小学的高效课堂更应该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3、,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不仅收获“学会”,更要收获“会学”。我们所试行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导学案”指引下的先学为基点,体现“以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导学案”是本次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抓手课前,教师钻研教材,编写导学案,学生借助导学案进行自学;课堂上,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在思维碰撞中相互启迪,教师则捕捉亮点、疑点,精讲释疑。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老师充当的是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变革举措】一、培养学习兴趣构建有效课堂的前提学习兴趣指的是对学习的一种认识倾向,表现为对学习的向往、热情和专心。俄国教育家乌辛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
4、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这充分说明兴趣是探求知识的动力,只有喜欢、爱好,学生才会自觉投身于学习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热爱课堂。在有效课堂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培养兴趣最根本又最有效的方法还是让孩子享受成功的愉悦。编制导学案,采取分层设计;课堂上,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注意他们的不同需要,对于基础差的学生,降低难度,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设计一些浅显的习题让他们练习,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都有展示才能、体验成功的机会。二、明确教学目标构建有效课堂的核心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
5、么。”也就是说,只有围绕有效的教学目标,自觉而切实地展开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才能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进而成就有效的课堂。1树立重点目标意识,突破课堂重点基于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征,课堂上可以呈现的东西很多,这就有一个取舍的问题。目标太多,胡子眉毛一把抓,导致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多目标成了无目标。即使是经典文章,可供学习训练的知识点很多,也必须联系学段、单元目标加以取舍。事实上,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每一个课例都占有一定的独特地位,承担着独特的教学功能,这种作用是独一无二的,这些目标点就成了我们重点关注的突破点。案例:怀念母亲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第二课时,可预设两个目标:细细揣摩最能表情达意的关键
6、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的情感。(阅读能力)小练笔:写一段赞颂母亲、感恩母亲的话。(习作能力)文章表现了著名学者季羡林留学德国时对“祖国母亲”和“生身母亲”无限的热爱和眷恋。上述课时目标就是根据单元主题“祖国在我心中”的情感教育目标以及第三学段的阅读、习作的教学目标确定的,着力培养学生理解文本,体悟作者感情的阅读能力,抒发个人独特感受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样的目标真正做到了“少而精”。如果每堂课都能有的放矢地达成一两个重点目标,课堂自然是扎实而有效的。2树立调控目标意识,生成动态课堂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同时又应该成为教育者,他们的心灵深处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
7、、相互启发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因此,“动态生成”也是我们本次课堂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当然,课堂教学如果只讲“动态生成”,而抛弃了应有的“预设”,或者远离教学目标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学生想到哪儿教师就跟到哪儿,是无效的动态生成。实施教学时,教师对课时目标了然于胸,用教学目标时刻指引课堂的动态生成,及时修改师生的教学行为,化“误”为“悟”,使预设与生成辩证统一,共同成就有效的课堂。3树立目标达成意识,评价有效课堂一堂课目标完成得怎样,完成了多少,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心中有数。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注重选择有效的反馈、评价手段。反馈评价可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口头交流,也可以是通
8、过当堂作业、小测试等来实现。设计当堂训练的作业,以课时目标为着眼点。习题是否有必要,难度系数是否恰当,都从课时目标的角度加以衡量。每一个反馈提问,每一道练习题,都发挥自己独到的作用,体现反馈训练的有效性,打造有效的阅读课堂。三、把课堂还给学生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现代教学要求教师的首先不是提供信息,而是组织学生学习,让学生真正实践和体验学习的活动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可以说,课堂的主动权交与不交给学生,是有效课堂和低效甚至无效课堂的分水岭。1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要体现在把时间还给学生上。一堂课40分钟,教师的点拨引导不超过10分钟。教师的讲解贯穿“三讲三不讲”原则,所谓“三讲”,就
9、是重点、难点、疑点,这三个点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讲;“三不讲”,就是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2把探究的权力还给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激活学习的内在动力,满足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需要。案例:唯一的听众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实际上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在她真诚无私的帮助下,“我”由不敢拉小提琴到能在各种晚会上在成百上千的观众面前演奏。检查“导学案”时
10、,我发现几个学生在 “学贵有疑”中提出了相同的问题:老人为什么谎称自己耳聋?课堂接近尾声时,我请孩子们就这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讨论很激烈。我的身边是“阳光小组”。没有听清楚李欣越说了什么,却听得阙周仪大声反驳:那为什么不直接说自己是音乐教授呢?我眼睛一亮,马上叫停,让阙周仪把他的质疑抛给全班同学:告诉“我”她的真实身份发,她就是音乐教授,她可以给“我”技巧的指导,不是更好么?这一下,班里更是炸开了锅。他们的见解可谓一针见血,直指问题的根源:“我缺少自信和勇气,说出真相,只会使“我”更加拘束。”“青年得知老妇人是音乐教授后,有可能就指望教授的指导,依赖别人,不会自己去感受琴音的美妙。”激烈的争论
11、后,我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一个孩子这样写:“因为如果直说自己是音乐教授,我就会一味地追求评价、指导,而我们自己往往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对于有效课堂而言,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从上述的案例可窥一斑,那就是:真诚,理解和信任。课堂不是教师的展台,而是学生的舞台。教师所起的作用不是教授,而是“点燃”:成功的自主学习,点燃学习的兴趣;恰到好处的点拨,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励性的评价,点燃“我能行”的信念。3建立学习小组,营造“兵教兵”的氛围。 “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学习方法带来不同的信息保持率,听讲、阅读、观看等方式都不是高保持率的学习方法;比较好的办法是实践(75%),让学生进行实际
12、演练,在动手中习得知识;而在掌握知识后,马上应用,如去教别人,两周后所学信息的保持率更是高达90%。为确保每个人都有张口说,动手做的机会,都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我们尝试把30个学生分成5个学习小组。根据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因为是学生自己的选择,在小组学习中,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更负责,更容易抱成团。我们制订了相应的评价机制,引领组间的良性竞争,组内的互帮互助。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习小组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小组交流,展示自己在“先学”中的成果;小组讨论,借助团队的力量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小组成员互教互学,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小组成员互相鼓励,增强了集
13、体的凝聚力。四、合理的教学流程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石我们的课堂在结构上主要有四大模块,即先学、展示、精讲和反馈评价。设计这个教学模式的原则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促学,以练测学。1先学先学,即:在“导学案”指引下的独立学习。导学案明确了学习的方向,规定了学习的路径,学生凭借“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既避免了先学的随意性,又增强了先学的可控性,更提高了先学的有效性。低年级学生的先学发生在课堂上,中高年级则逐渐过渡到课前,如此循序渐进,不断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自主学习的能力。2展示展示,即: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先学的成果。展示是思维的交流和碰撞,学生在成果展示过程中相互启发,生成更多的新知识,同时也暴露
14、其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展示的形式因课而异:个人发言、小组交流、诵读等。在展示的环节,教师的作用是推波助澜,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激活课堂的氛围,激活学习的兴趣。在这个环节,教师敏锐的捕捉课堂信息的能力尤其重要,教师要捕捉展示过程中的亮点和难点,生成精讲环节的教学资源。3精讲精讲,体现以学定教的原则,通过教师点拨引导,解决课堂学习中的疑点、难点,完成在先学、展示环节没有达成的教学目标,将课堂教学引向纵深处。教师的精讲内容有三:一是学生完成“导学案”时存在的问题,二是展示过程中暴露的难点、疑点,在是教师在课前预设的重点、难点。4反馈评价反馈,意在通过检测性练习,及时评价课堂学习效果,学以致用,提高信息
15、保持率,激活学生的自信。检测性的练习,围绕课时目标编制。五、科学的“导学案”构建有效课堂的抓手如果说“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促学,以练测学”是有效课堂所需遵循的原则,那么,“导学案”则是我们落实课堂教学原则的主抓手。“导学案”如同一座桥梁,其作用集中体现在“导”上导读,导练,导思,衔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学生从“学会”渡向“会学”的彼岸。我们编写导学案不是搜集、整理练习,而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每一份导学案都蕴含了学习的目标,体现了学习的过程,渗透了学习的方法。它是方向盘,帮助学生把握先学的方向;它是路线图,体现了学习的路径;它是学步车,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
16、主学习能力。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不同年级的导学案,编写也不尽相同,因为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已有的学习能力有差异。下图是高年级的导学案,共有五个板块:“导读平台”导学案的核心部分,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发展阅读、思维能力;“积累平台” 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重在积累语言,如:优美生动的词、句,有特色的段落;“导练平台”重在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巩固,结合文本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的特点,读练结合,以练促学;“学以致用”关注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凭借课文片断,或者选取与教材同主题、语言表达有共性的课外文本,编制阅读题;“拓展提升”重在学法的迁移,或者选择阅读相同主题的文章,或者寻找读写结合点
17、进行写的训练。在上述板块中,“导读平台”是导学案的核心板块,是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形成的载体。以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为例,“导读平台”既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要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形式,从阅读中习得作文的方法。一般来说,可按这样的步骤引导:初读课文,了解内容(设计的练习以培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为主);品读课文,体悟情感(培养感悟能力,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细读课文,揣摩写法(结合文本特色,从结构,修辞,语言等角度设计练习)。【成效分析】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努力,“以生为本,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教学改革初见成效。一、教师的学科素养和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在编写“导学案”,实践有效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
18、师的学科素养和专业能力得到了提升,具体表现在:把握教材的能力提高了,对教材的解读全面而深入;导学案的编制趋于科学,其作为方向盘、路线图、学步车的功能逐步完善;捕捉信息,目标调控,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断提高。二、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以“导学案”指引下的先学为基点的课堂,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思维品质和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学习兴趣和信心得到了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学科成绩大幅度提升:在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中,我各年级的语文成绩在全县均名列前茅;五年级学生参加丽水市教研室组织的语文学科“阅读专项能力”检测,在25所龙头学校中,优秀率、良好率遥遥领先,合格率更是高达100%。【创新
19、之处】1.以生为本:真正确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相信学生具有探究能力和自我发展的潜能,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2.先学后教:打破了先教后学,教学同步的课堂惯例,课堂教学以“导学案”指引下的先学为基点。课前,学生借助导学案独立学习;课上,充分展示先学的成果,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思维在不断的碰撞中得到提升。3.以学定教:课前,教师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课上,只需精讲疑点难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以“导学案”指引下的先学为基点的课堂模式,对中上学生来说,效果尤其显著;而对少数自觉性不足、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则有些力不从心,个别学生成绩有下滑的倾向。改革从来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有效课堂”的探索自然也不例外,但是,既然我们认定目标,既然改革的方向正确,那我们就将义无反顾、披荆斩棘、奋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