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从“言语”角度对阅读教学的点滴探微.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23945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从“言语”角度对阅读教学的点滴探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从“言语”角度对阅读教学的点滴探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从“言语”角度对阅读教学的点滴探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从“言语”角度对阅读教学的点滴探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从“言语”角度对阅读教学的点滴探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从“言语”角度对阅读教学的点滴探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从“言语”角度对阅读教学的点滴探微.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语文论文从“言语”角度对阅读教学的点滴探微 日常生活里,人们往往将“言语”与“语言”两个概念混淆起来使用。其实,这两者是既有联系又彼此不同的概念。语言是以词为基本结构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音形义统一的人类交际工具。言语是人们在交际中对语言的运用,是一个心理语言学概念,它和言语的主体以及主体所处的社会自然环境等人的因素是不可分离的。“语文”一词,各种文献里有着不同的诠释。溯源可知,该词是1949年由叶圣陶主持编写语文课本时提出的(这以前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叶老是这样解释“语文”的含义的:“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

2、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推敲叶老的解释,可看出他使用的语言的概念应为现代语言学的“言语”。小学语文应该有一个与自身使命相对应的、核心的学科基础理论,这个学科理论,应该是涉及个体语言生成的心理学分支,即言语学。以言语学为基础的语文教学,将及其直接地面向儿童个体的语言生成,语文课实质就成为了促进个体言语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包含理解语言的日益深入,也包含产出语言的日益丰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本文拟就“言语”角度对阅读教学作些探微。一、从言语活动的特点中探微言语活动受语言规则制约,人们在说话、写作时,要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才能正常顺利地进行交流,

3、这就是言语的规则性特点。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不仅每个人有自己的言语风格,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其言语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具有个体差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理解了言语这两个特点后,我们在阅读教学时就要关注到学生的规范语言学习。学习规范语言重在积累和吸收新的语言形式,通过动态的言语实践,把文本语言转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举一反三地领悟语言的内在规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言语交际能力。具体的课堂中可关注如下两方面:(一)加强诵读吟咏这是个老话题。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咏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我们都有体会,平常阅读时直觉感受

4、最有效的途径是大量反复的诵读吟咏。课文,是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依据。教材中的课文,绝大部分都是古今中外文质俱佳的范文,它们是进行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技能的依据和凭借。离开了这些佳作,阅读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师在教学中应解放思想,减少一些繁琐的讲解,删除一些重复的练习,淡化一些知识的传授,适当地引导学生吟咏诵读,以此来促进学生语言的规范。诵读吟咏在各年段应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低段年级应把朗读技能当作目标,作重点训练;中段年级的学生已有低段年级朗读的基础,此时将教学重点放到以默读、感悟为主要方式的语段训练上,同时进行言语表达和语感训练;高段年级仍需要进行朗读训练,此时应根据

5、需要,对篇章进行个性化地解读。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中设法给学生创造诵读吟咏的机会。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指导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范读、领读、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等几种。下面就其中几种谈谈现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范读不敢。由于对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误解,有些老师往往不敢进行范读。这是对范读的认识不够,叶老认为“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像葡萄沟、曼谷的小象、富饶的西沙群岛、船过三峡、庐山云雾等课文,教学时我们完全可以或由老师范读,或播放配乐诗朗诵代替教师范读,来引导学生进入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

6、应的境界。2、齐读太多。平常课堂中见到最多读的形式就是齐读,齐读可以使较多学生有朗读的机会,也有利于训练学生读准字音,正确停顿。但齐读不便于边读边思考,也容易形成唱读,所以要运用得当。 3、个人读面窄。个人读包括自由读和指名读。自由读的好处是全班同学都可以得到练习,也便于边读边思考边体会。指名读,便于针对学生朗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指导。指名读的面要广,使好、中、差学生都能得到当众朗读和老师指导的机会。4、分角色朗读欠实。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学生很喜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能力。但大部分的课堂都是在学生对语段没有理解或理解不深的情况下进行,很多老师只是用这种形式来点缀课

7、堂。(二)加强动态实践叶老认为:“凡是技能,惟有在实践中方能练就。”学习规范语言是长期积淀的结晶,只有强化口语交际和读写的实践,持之以恒,养成良好习惯才能形成,所以必须以学生为训练主体,着力“口语交际”,尤其要突出的是“读写”。因为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语言刺激,逐渐形成“规范”。“写”,是调动头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教师应经常在阅读课中布置一些写的练习,如书面回答问题、仿写、补充片断等,使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进一步实践与积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言语风格,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这种个体差异

8、性和多变性的“个体语言”代表了学生个体目前语言经验和积累水平。“个体语言”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起点,是学生语言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而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言语水平,这就要求我们能敏锐地抓住学生的语言基点,在阅读课中指正、点拨、引领,使其得到提高。但在实际的课堂中,往往可见老师为了赶进度,落实自己的教学设计,只关注学生回答的内容,根本不关注语言质量,就连学生的明显语病也懒得理睬,这真可谓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总之,学生规范语言的学习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把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借助读,借助说,借助写把课文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二、从言语活动的类型中探微言语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外部言

9、语和内部言语。外部言语包括口头言语(对话及独白言语两种)和书面言语。纵观课堂师生的言语活动,无论是老师和学生外显的无非是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下面就学生外部言语的发展来对阅读教学作浅显地探微。幼儿园的儿童在进入小学学习阶段前,已大约掌握了三千多个常用的口头词语,以适应生活情境的需要。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内部言语发展尚未完善,要用外部的口头言语来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学龄期的儿童要经历发展口头言语为主的低年级段;发展口头言语与发展书面言语并重的中年级段;发展书面言语为主的高年级段。这体现了从说到写,从口头言语到书面言语的发展规律。个体的书面言语是经过专门训练而逐渐掌握的,而书面言语具有独白言语的特

10、性。独白言语,它是在对话言语基础上发展而来,如讲演、授课、作报告等,都由个人独自进行,对于系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独白言语和对话言语不同。首先,独白言语要求连贯,前后呼应,语法结构要严谨、完整、具有逻辑性,这样,才能系统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其次,独白言语主要是说话者自己吐露词句,谈论自己说话的主题,而没有交谈者的应答来支持。最后,独白言语要求事先有一定的准备和计划。综上所述可知,发展学生独白言语尤犹为重要。如何发展学生的独白言语,笔者认为在各年段的阅读教学中就应循序渐进,各有侧重点。在低年级段课堂中师生、生生对话,往往都是“短兵相接”式的,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二上北京这课第二小节

11、,有位老师的教学片断是这样的:师:读了这段你们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学生:“庄严”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许多同学都举起手)师:你多会提问题呀!大家都想帮助你,不过老师相信,你自己经过努力是会弄明白的。(教师出示天安门的投影片,让他观察、感受后,说出对天安门的印象怎样?整个场面有一种什么气氛?)学生:天安门很美丽,非常庄重、严肃。师:你能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在哪些场面上体会到了庄重、严肃的气氛?学生:每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我感到天安门非常庄严。师:你多聪明啊!还有能超过他的同学吗?生:在国庆50周年的阅兵式上,解放军迈着矫健的步伐,好威武,中国人好了不起呀!那是多么庄严的场面啊!在这个阶段老师的目光要

12、停留于学生外显语言的规范性,而不是单单去关注学生通过语言所表达的意思。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对话中敏锐地去捕捉学生语言的不规范处,予以指导使之规范。中年级段的课堂中还是要求以“短兵相接”的对话言语为主,此时应有意识地让学生模仿说稍长一点的片段。如有位老师的三年级火烧云教学片段:师:作者在描写马的样子时,描绘得真是精彩,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两句话)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马是跪着的。”师:读一读这两句话,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读)生:第二句话中少了“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师:再读读这两句话,想一想书上为什么选用第一句?(自由读)生:因为第一句

13、作者把马写得非常温顺,可爱,恳请主人骑上它的背,它才高兴似的。生:我觉得书上选用第一句是因为它很具体,把马跪在那想干什么写了出来。第二就像一杯白开水,没有意思。师:同学们很会思考,说的很精彩。第一句中哪是看到的,哪是想到的?生:“马是跪着的”是看到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是想到的。师:老师有个突发的灵感,电脑里有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录像,想请大家给录像配音,有兴趣吗?(生齐答:有)配音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记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内容,再根据画面充满激情地讲解,你也可以仿照文中的语句。(配音前让学生再读读四六自然段。) 师:谁愿意当配音演员?(学生兴趣浓厚,纷纷举手)请三位同学分别为“马”、“狗”、“狮子”这三部分内容配音。到了高年级段,就要要求学生成段地来表述了。如五年级在大熊猫的故乡这一课 “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我们寻找大熊猫的艰辛?”这么一个要求。低、中年级段可以让学生找到一点说一点,对高年级段学生而言就不应该再这样要求了,应该让学生把自己找到的几点连起来作成段表述。这是这一阶段的孩子需要我们要求他们应有的言语水平,对于这一点我们要有很强的意识,绝不能再让他们去“重复昨天的故事了”。以上只是笔者从“言语”角度去看阅读教学的点滴之谈。我们只要不断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关注学生言语的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必将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