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校本阅读课程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424031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校本阅读课程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论文:校本阅读课程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论文:校本阅读课程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论文:校本阅读课程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校本阅读课程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校本阅读课程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校本阅读课程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很长时间以来,语文教材被当作学生唯一的阅读材料 。然而,我们发现,仅以语文课本为教材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与阅读要求的,更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针对语文课本阅读量有限,知识与能力训练不足的弊端,有不少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大力倡导课外阅读。因为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也对学生的阅读方面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

2、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9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在新课程的推动下,我们欣喜地看到,这种感性的呼唤终于得到了理性的回应,那就是“校本阅读”课程的产生。一、校本阅读课程的内涵界定及目标校本阅读课程是一项体现学生个性和人格的活动,它充分体现了课程设置的自主性、多样性和体验性。我们开设的校本阅读课程不同于一般的语文课,它是在校本课程中特别开设,以中高年级学生为学习对象,每周一课时的一种新的课型。它搭建了“得法于课内”和“得益于课外”之间的桥梁,保障了课外阅读的扎实有效开展,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起到了不容忽视的

3、作用。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根据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确立了以下具体目标: 构建“导读课(学知识学技能)欣赏课(练技能学知识)推荐课(拓思路增才干)展示课(用技能显才能)”的校本阅读四种基本课型。 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采用书面阅读、音像阅读、网络阅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古诗文诵读、名著拓读、时文评读、科普文略读、各种文体文泛读等多种形式阅读,鼓励学生在读书中积累语言,感受祖国语言文字及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多元文化的浸润,陶冶美好情操,习得良好习惯。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发展,因人而异,开设有关选修课程、读书讲座等,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二、校本阅读课程的

4、四种基本课型及具体操作“教无定法,但教要得法。”在校本阅读的实践探索,我们根据阅读书籍类型以及授课方法不同,对相关课型进行了初步探索,已确立了四种基本课型。同时,需指出的是,我们提倡有一定的模式,但不能惟模式而模式,适时应予以灵活创新。 1“吹皱一池春水”导读课导读课上的内容通常是名家名篇等优秀文学作品。一般采用半节课教师导读半节课学生阅读抑或一节课导读,接连两三节课学生延续阅读的形式。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的导读虽精练简短,却要四两拨千斤,恰似“风乍起”,吹皱学生情感上迫切阅读书籍的涟漪,使学生在自主练读的过程中体会阅读快乐,学会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5、。此课型较为常用的教学模式是,激发情趣、导入文本提纲挈领,例篇引路习得学法,开拓文本。具体操作如下:(1)激发情趣,导入文本。文学是通过读者与作品中的人物、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鸣而实现其审美教育作用。能否使读者产生共鸣,导入激趣这一环节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教师精心设计导入语,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以兴趣开启学生阅读心扉,引领学生走进书海,为阅读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 (2)提纲挈领,例篇引路。古语云:“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 要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教师需对学生加强精读与泛读、默读与诵读等的指导。例篇引领,对描写精彩、含蕴深刻的重点内容玩赏、品味,起到举一反三之功效。 (3)习得学法,开拓

6、文本。“教,是为了不用教”,通过在老师指导下的例篇阅读,学生总结相应的阅读方法,开始对作品进行独立的阅读,并感受作品特有的人文魅力。如对水浒的导读,书中的人物描写向来就受到最高的评价,一百零八人,个个面目不同,栩栩如生。笔者在导读时,就以人物赏析为抓手。试举学生略微知晓的鲁达、武松人物为例,生动地描述典型事件片断,勾起学生阅读原著浓厚兴趣,然后择鲁达的鲁达拳打镇关西一文赏析人物特点,让学生初步掌握抓人物言行揣摩人物特点的方法。在习得学法之后,教师再推出名著,此举为阅读全文,赏析其他人物奠定基础,取得较好效果。2“横看成岭侧成峰”欣赏课欣赏课是导读课的延续。学生的阅读活动具有连续性和发散性的特征

7、,因此在导读之后非常有必要延续几节课将一个阅读活动连贯进行到底。欣赏课应重视欣赏方法的指导。美国数学家哈默顿说:“阅读的艺术,在于适当地忽略不必要的阅读内容。”精读和泛读的灵活运用,可使学生阅读速度和效益相得益彰,同步发展。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般情况下都是浏览的多,而从读书中思考书中之理,品味精彩的则较少。欣赏课就要引领学生不只关注作品的情节,还要品味语言艺术,玩味精美的结构。欣赏课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一些优秀的散文和短篇小说,可以用课堂朗读的方式,有时让学生读,有时由老师读。也可多让学生听优秀的朗读磁带,更有欣赏韵味。亦可引导学生品赏阅读文章,找出文中自己认为美的因素,

8、感兴趣的地方,精彩的语句,诵读、欣赏、相互交流,体现感情色彩,获得精神愉悦,提高赏析能力、审美能力。欣赏课要关注良好习惯的养成。其一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要求将工具书放在一旁,凡在读书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都要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其二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如摘录精美传神的词、句、段,积累丰富的语言,在读书时琢磨思考写下旁注于空白处,甚至在记录本中写下自己的感悟与独特的新见解等。久而久之,养成习惯,日积月累,形成能力。如在欣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笔者先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在淡淡的含韵味的音乐声中,学生感受到了清幽的意境。在受到语言美的感染后,学生情不自禁地诵读文章,一遍又

9、一遍,有合作读、自由读,读全文、读片断,有摘抄片断、积累词汇,有查找工具书、理解意思等,充分体会到朱自清细腻的笔触与丰富的情感,同时也明白了“心中有爱,笔下有情”的内涵。3“听取蛙声一片”好书推荐课一般此类课型以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激发阅读心理动力为主,极力张扬阅读教学的人文精神。多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可以修身养性,可以了解人情世故、世态炎凉。学生读得书多了,自然有令其难忘的书籍,让学生自己推荐好的书目,将阅读的感悟,用言语渲染出来,吸引更多的同学欣赏好书,实则是有效的推荐形式。当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有指导性、针对性的书目表,在推荐过程中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好书?我们要从书中读些什么?吸取些

10、什么?从而达到明确阅读目的,了解阅读意义。此课型适宜一学期举行一次或两次,时间定在期初或期中,也起到掀起阅读高潮及阅读活动小结的作用。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努力做到:(1)保证充分的阅读时间 学生应有充分的读书时间,以保证阅读。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分层要求,不搞一刀切。课外阅读的时间一般在二十分钟以上,课外阅读的时间纳入家庭作业总时间数,不给学生台增加额外的负担;将课外阅读的时间渗透进学校,每周有一次中午时间安排课外阅读指导(一个小时)。 (2)保证适宜的读物内容 教师首先要勤于读书,其次要掌握学生的阅读心理,了解目前适合青少年的读物杂志、儿童作家的经典作品,在班级推荐或在校园网上推荐。在推荐

11、课外读物时还尽力加强与课内读物的联系,设立班级图书角,充分利用好学校图书室,开发校园网上图书馆,还与图书馆等建立合作关系,创建多种渠道让学生有书可读。 (3)确立校本阅读的书目及相关教材 我们调查了学生现有的书目,认真统计、汇总学生拥有频率较多的及适合该年龄段的孩子阅读的书目,年级组长再汇总年级书目的情况,并能利用节假日逛逛书店、少儿图书馆,了解少儿图书行情,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学校课题领导组就教师提供的书目,聘请专家及资深教师认证,确立了有关书目,并编制了校本阅读的有关教材。4“小荷才露尖尖角”成果展示课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引导、指点,而定期展示阅读成果则为学

12、生搭建了促进提高的平台。展示的内容可以交流学生阅读中记录的点滴感悟,如文中的批注、点评,读后感,摘抄本等;开展有专题的竞赛,如:历史、科学知识竞赛、读报比赛;评选各项优秀成果活动前不久学校开展高段读书笔记展览,课间同学们争相阅读。有的同学翻看着一本优秀读书笔记赞不绝口,满脸洋溢着羡慕的神情;有的同学与其他同学一起欣赏别人的笔记,低声交流着;有的同学,索性坐在旁边的椅子上,专注地看起来。“他们写得太好了,我也要向他们学习!”“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写读书笔记,说不定下次我的笔记就放在这里展览了。”大部分同学都向老师表达了这样的心愿。这样的阅读成果展示课,既是学生接受阅读检验的过程,也是一个继续学习阅读

13、的过程,更是获得阅读成功体验,享受阅读快乐的过程。成果中闪烁着新思维火花的地方,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同学,都是一个很好的反思与借鉴。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整体素质。三、校本阅读课程实践成果及探讨我们的校本阅读课一经开设,一学年后便显示出令人满意的成绩,笔者进行总结反思,发现其成功的因素主要有:1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校本阅读课带动学生广泛的阅读,成为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阅读科学类书籍帮助了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并从中看到对世界认识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所谓以史为镜,阅读历史类书籍,帮助了学生开阔眼界,加深

14、反思;阅读极具时事性的报纸、刊物,加大了学生对当今世界、社会的了解,激发了爱国、爱家乡之情。如此种种,从学生的言谈举止中,你可以看到较之单纯阅读课内书的孩子所无法体现出的一种成熟。记得曾有记者来校采访,学生即兴发言之流畅,思维之开阔,内涵之深刻,给记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2感悟积累、丰富语言。由校本阅读课上的阅读以及由此带动下的课余“高雅的休息”,使学生接触大量文学类书籍,感悟了名家名篇;积累了名家语言;感受了青春校园作品的韵味;仿写了清新流畅的片断此举开拓学生文学眼界、丰富文学积累,体悟丰富情感,打下较为扎实的文学底子。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宁波电台看到我校的“举行优秀学生读书笔记展览”的报道

15、后,特邀学生到电台做一期节目。在两小时的节目里,学生讲述自己阅读经历,朗读读书笔记,并即兴做了文学小游戏。学生良好的表现让人振奋。3赏析名著、厚实积淀。高尔基认为“我读得越多,书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变得更加光辉,更加美丽。” 阅读就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也就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碰撞的过程,是从语言文字中汲取精神力量的过程。名著中的精神大多数都是积极的,阅读名著必然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丰富情感的积淀。比如,名著中的一句话、一个过程、一个结果有可能促发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也可能让学生对生活产出一种感悟。正如有学生在阅读感悟中写道的:“在浩瀚书籍中,我一路徜徉,采撷了许多妙不可言的东西,这将令我终身受益。”我们的校本阅读课程在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中实践着,收获了可喜的成果,然而它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怎样进行有效导读?该怎样设置阅读目标,怎么进行评价等等,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摸索,不断提高校本阅读课的有效性,更进一步地完善课型及教学模式。让我们的校本阅读课程在我们的不断实践与探索中,引领学生驶向人生美好的未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