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级耐力跑教学初探.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424720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高级耐力跑教学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高级耐力跑教学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高级耐力跑教学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高级耐力跑教学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高级耐力跑教学初探.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高年级耐力跑教学初探摘 要:耐力跑是一项身体锻炼价值高,能增强个体耐力素质的运动。经常进行耐力跑,可以改善和提高学生心肺机能,磨炼顽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有利于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生理发育和身体的均衡发展。但耐力跑练习单调,枯燥无味,且持续时间长,运动强度大,十分艰苦,学生普遍存在畏惧、厌烦的心理,练习很难达到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耐力跑的教学当中,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正面教育和引导,激发他们参与练习的热情,调动其投身耐力跑锻炼的积极性,使之能坚持不懈,从而提高身体综合素质。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耐力跑 身心健康 教学 身体素质1、研究目的耐力跑是小学体育与

2、健康课程中的主教材之一,也是一项重要的身体素质练习。但耐力跑教学是学生最为被动、最不愿学习的运动技能,大部分学生对参与这个内容有着很大的排斥感。小学高年级耐力跑教学更是一项较难完成的体育项目,在体育课、活动课、大课间体育活动中适当安排耐力跑练习或锻炼,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和心血管功能,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2、研究方法21、小学高年级耐力跑的教学原则。耐力跑简单易学,但要科学地安排跑的方法,遵循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才能有效提高耐力素质,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211、渐进性原则:渐进性是指机体适应性规律和超量恢复原理,逐渐积累增强体质的效果。耐力跑安排运动量时

3、,要由小到大、技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 开始小强度的慢跑或走跑结合,以后逐渐增加跑步的速度和距离。212、区别对待原则:耐力跑要根据年龄、性别、爱好、身体条件、以及耐力运动基础等不同情况做到区别对待,使耐力练习更具有针对性。213、全面发展原则:全面发展原则是指身心的和谐发展,是机体各系统、组织、器官和谐发展,从而促进耐力素质的全面提高。214、经常性原则:耐力跑能力需要持久锻炼,日积月累,才能达到健身益心,身心愉快的效果,从而养成经常性锻炼的习惯。215、安全性原则:从事体育锻炼都要注意安全,如果安排得不合理,违背科学规律,就可能出现伤害事故。为了保证体育锻炼的安全,应做到以下几点

4、:耐力跑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使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尽快进入运动状态。耐力跑要全身心投入,跑中不要开玩笑,以免出现运动损伤。要在课前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避免耐力运动由于学生健康问题出现意外。22、小学高年级耐力跑的教学探索。221、要了解学生健康情况与运动中出现的生理现象。 了解学生健康情况包括三方面,一是对慢性病患者健康情况。包括了解学生中是否有心脏、气喘等疾病。其目的是掌握身体健康状况,有针对性的安排见习或适当运动项目锻炼,有效增强学生的耐力素质和学生的健康安全系数;二是耐力素质负荷的承受能力。耐力负荷指学生在耐力素质运动项目练习时人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科学、合理的耐力运动负荷,对增强体质

5、,掌握与提高运动技术、技能,防止伤害事故,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耐力素质的提高是在一定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刺激下才能实现。所以根据学生 的年龄、体能特征是否适当加大或减少运动负荷,是十分重要的;三是耐力跑中出现身体不良现象。运动中出现的不良的现象一般运用观察法和生理测定法如脉搏测定法等,从学生耐力跑的动作质量、呼吸、脸色、面部表情、声音及学生的自我感觉反映来判断运动负荷是否合适。22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效控制运动时间、强度与频度。小学阶段的学生交感神经系统高度活跃,以致容易出现高心率和导致氧耗量增高,同时由于儿童的每搏出量少,血液循环功能尚不完善,因此对他们的耐力给予一定的强度较低的匀速耐力练

6、。运动时间指每次运动所持续的时间,即达到要求强度的持续时间。运动时间的长短,要根据学生个人资料情况、医院相关证明、运动频度的大小而确定。运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运动量。运动强度可用最大吸氧量、心率、功率、速度(米/秒)等表示。由于运动强度对学生机体影响最大,因此在耐力素质练习中要控制好运动强度。五、六年级学生一般最高心率在60%强度练习。运动频度指每周课时数含体锻与活动课,运动间隔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运动效果。223、提高学生对耐久跑的理性认识,激发练习兴趣。耐久跑是周期性运动项目。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耐久跑练习对增强心肺功能,尤其是意志品质锻炼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只有具备不怕苦、

7、不怕累、顽强拼搏的精神,并附之以坚持不懈的毅力,才是耐久跑练习的精神基础,从而使学生从被动练习转向主动练习,由“让我练”转变为“我要练”。在向学生介绍耐久跑的技能时,教师可采用“分段限速”教法: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冲刺四部分。重点是途中跑,因为途中跑消耗的能量较少,工作效率较高,容易提高耐久跑的成绩。难点是合理地分配体力,不但要跑得快,而且要跑得轻松、自如、省力。尤其针对耐久跑中出现的“极点”现象,向学生介绍这是耐久跑过程的正常现象,不要害怕、恐惧,并介绍克服的方法,注意呼吸的节奏,加强吸气的主动性,呼气的深度,保持平稳一致的运动节奏等等,让学生正确对待“极点”,并在克服它的过程

8、中锻炼意志,培养克服困难的精神。224、加强耐力跑动作技术技能的指导。“合理的技术是成功的一半”。掌握正确的方法起跑后,上体姿势正直或稍前顷,关节自然弯曲,前后自然摆动,步伐均匀轻松自然,躯干平稳,上、下起伏节奏感好,呼吸节奏与跑的节奏相配合,三步一呼,三步一吸,用鼻子与半张口同时呼吸,手臂摆动以肩为轴,前后轻松自然摆动。这样可以为内脏器官进行代谢功能创造有利条件,减轻外力引起的疲劳,推迟疲劳现象的产生。2241、长跑脚的着地动作有两种。一种是脚前掌着地,这种方法速度快、效果好,但比较费力,它适合于提高成绩的专业运动员;另一种是全脚掌落地,屈膝缓冲过度到前脚掌蹬地,这种方法腿部肌肉比较放松,不

9、宜疲劳,跑起来省力,但速度较慢,此法适宜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运用。2242、耐力跑呼吸方法很重要。耐力跑属于有氧代谢运动,参与人体各大器官的循环,特别是呼吸系统。在跑的过程中,人体对氧气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要很好地注意呼吸节奏。一般情况下可三步一呼,三步一吸,注意节奏不能起伏过大。吸气方式上,应采用鼻呼吸和口鼻混合吸,可用舌抵住上颚,以避免冷空气直接大量吸入而造成对胸部的刺激。在耐力跑时,由于氧气供应落后于肌肉的活动需要,因此在跑的过程中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使人感到腿发沉、胸发闷、呼吸困难和不想继续跑下去。这时,要适当降低跑速,调节好呼吸节奏,坚持跑下去的决心,不久,困难就能克服。2243、

10、耐力跑后的活动和放松。许多人习惯于一跑完马上就原地休息,其实这样不好。耐力跑后,人体全身上下得到活动,这时,进一步做好基础素质锻炼,就能取得好的健身效果。这时,可以做一套广播体操,也可以进行跨跳、单腿跳和高抬腿练习,发展下肢力量和提高耐力。整个练习做完后,不要急于休息。可以原地进行压腿、踢腿,注意全身要放松,两臂自然抖动,两个腿交替前后左右自然摆动。然后,抬膝俯身,两手握拳或成刀形,捶打大腿和小腿肚,使肌肉充分放松。225、通过言语激励,多变的教法,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教师应该通过言语激励、灵活多变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意志品质得到全面的提

11、高。耐久跑练习往往是内容简单、重复练习、形式单调枯燥,传统的中长跑教学活动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在学生的身心特点,往往使他们感觉到学习乏味,甚至产生厌学抵触情绪。为此,体育教师应刻苦钻研教材,深入研究教学方法。通过创建情景教学,组织游戏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的新鲜感,变枯燥乏味为新鲜刺激,让学生时常有惊喜,有收获。在学生心里身体都在承受极限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鼓励,这时候教师应该通过语言、眼神、动作对学生进行激励,使学生树立挑战自我的信心,勇敢面对困难。3、结果与分析在进行耐力跑教学时,一定要遵循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和科学的安排练习方法,因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年龄只有1012岁,他们的骨骼系统、心血

12、管系统、肌细胞(肌纤维)等还处在生长阶段。对肌体承受力的判断、自我感觉还处在一个很不成熟的年龄段。自我心理表现与实际不一致,这个年龄段大脑皮层兴奋来的快,疲劳出现的也快。所以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耐力项目体育教学和运动时,要加强体育科学的理论方法指导,根据年龄特征和生理特点进行练习,练习与训练要与学生的生理机能的承受力一致。小学阶段耐力跑运动,目的是提高学生耐力跑的能力和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质。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不断完善耐力跑的评价机制,建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4、结论与建议总之,由于耐久跑教材内容枯燥,单调乏味,易产生疲劳,所以,

13、在耐力跑教学中应当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多变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惧怕心理和自身惰性,增强自信心,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成绩,促进学生生理心理的和谐、运动技能以及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另外,除体育课堂教学外,让学生利用早、晚、课外活动或者从家中到学校这段路程进行耐力跑练习,借以巩固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参考文献:1罗希尧,王伯英.学校体育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季浏 主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3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5殷恒婵.体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