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想中的小学数学课堂.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425148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理想中的小学数学课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理想中的小学数学课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理想中的小学数学课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理想中的小学数学课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理想中的小学数学课堂.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理想中的小学数学课堂 我理想中的小学数学课堂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度”,即不但有“温度”,而且有“深度”。在构建理想的数学课堂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彰显数学的文化色彩 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所说,数学文化包含着数学内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语言等要素。因此,数学教学应当全面地把握这些要素,并且使它们在课堂上彰显出来,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特定的数学内容,学到相应的数学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数学内容为载体,寓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语言于数学内容展示的全过程之中,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数学思想、学习数学方法和使用数学语言。如,在教学 “

2、十进制计数法”前,刚开始备课时,一位教师觉得这是一节棘手的课:枯燥、乏味,学生难以提起兴趣。但他仔细分析后发现,这节课里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文化:有数的起源,有文明古国数字的奇异形态,有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历史等。教学中,教师就以传递数学文化作为这节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找来了丰富的素材,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于是课堂上就有了“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的数字诗。也有了孩子们充满童真的愿望:“我想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 “我想知道最大的数到底是多少。” “我想知道数是谁发明的。”接着,教师再呈现出我们的祖先摆石子、刻木以计数的情景,和我国古代以文字、算筹记数,以及阿拉伯数字的传入等有关数字

3、演变、发展的漫长历程。这样上数学课,学生感到学习不再乏味,他们的眼神里透露出惊喜,脸上洋溢着笑容。课后,学生还意犹未尽地讨论:“我觉得数真是太神奇了!原来它是这样演变而来的!” “我突然发现,数学是这么有趣!好像把我带到了神秘的王国!” “真没想到,数学知识是如此丰富而有意思!原来我一直认为数学就是写写算算,这节课改变了我的想法!” 二、丰富数学的生活色彩 数学来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因现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学的最终价值也在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用数学思维和方法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

4、注意把课堂与生活有效地对接起来,把生活融于数学教学当中,使数学课堂具有鲜明的生活色彩。为此,教师平时就要关注现实生活,注意捕捉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文化要素,撷取生活化的数学素材,并善于将它们融进课堂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贴近现实生活,让课堂充满生活色彩。这样做,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背景之中,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数学原来如此有价值、有魅力,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会更高。如,教学“生活中的圆”时,我让学生思考“马路上的井盖为什么做成圆形”。学生开始感到困惑,回答不出来。于是我拿出事先准备的两个茶叶筒,一个是圆柱体的,一个是长方体的,分别将两个筒盖立于筒口处,结果是方盖有时会掉入长方体筒内,而圆

5、盖却始终嵌在圆筒筒口处。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从这样的生活实践中发现了 “圆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都相等”,圆盖直径大于圆筒,就无论怎样放都掉不进去。由此,学生又进一步想到生活中碗口和餐桌之所以做成圆形的道理:“碗口做成圆形适合人的嘴唇,吃东西才不会漏。” “餐桌做成圆形,方便人们就餐,而且坐的人可以尽可能多。”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由生活想到了数学,又用数学眼光来观察生活,感受到了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三、让学生的“声音”多起来 作为教师,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发出提问的声音、探究的声音、表达的声音,使数学课堂更为生动、有效和精彩。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不是

6、一般意义上的师生交谈,而是师生之间围绕文本展开的思想、知识和技能的交流。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并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善于提问,让课堂上回荡着提问的声音。很多疑问,不是一问一答可以解决得了的,而是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去探索追究,多方寻求答案。这就有了比提问更进一层的探究的声音。当学生发出探究的声音时,教师不应简单地告诉对方一个答案,而是应当指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再创造去寻找结论。很多课堂上,我们都能听到学生富有个性、与众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往往会被视为“傻问题” “怪想法”,但实际上,这是学生积极探索的表现,其中往往闪现着创新的火花。教师对于这样的声音,要大力提倡,还要与学生一道认真分析,挖掘其创新潜力,将学生的想法从朦胧引向清晰,逐步达到更高的层面。即使孩子确实错了,但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吸取教训、少走弯路。 (责 编 肖 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