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是数学教学的沟通纽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425208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问是数学教学的沟通纽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提问是数学教学的沟通纽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提问是数学教学的沟通纽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提问是数学教学的沟通纽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提问是数学教学的沟通纽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问是数学教学的沟通纽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问是数学教学的沟通纽带.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提问是数学教学的沟通纽带【关键词】 纽带问题提问交流【摘要】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P.K.Halmas)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创造始于问题,而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提问意识是保护和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前提和基础。据此本文认为:“提问”则是数学教学中师生沟通的纽带,同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曾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的之一。不仅如此,学生在数学上还可以提出问题,善于提出新奇的问题,会做“学问”。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

2、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是创新,有时甚至比解决问题本身更为重要。那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重视学生的问题,维护学生的自尊我们的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性格各异,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提一些有深度的问题,但又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自尊心特强。自尊心是人的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对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作用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所以教师要善用激励的方法增强其信心和勇气,只要他问了,我们就应给予鼓励,这首先是对他勇气的赞许。特别是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更是一

3、种打开心扉的好办法。只要学生爱问了,才是你赢得大家信任的第一步。二、培养质疑兴趣,使其欲于提问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没有疑问就没有思维,老师上课要尽可能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比如:在学习“你今年几岁了”时,让学生将自己的年龄乘2减5后的得数告诉老师,老师就能猜出他的年龄,试过几次后,学生便会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基础好的同学虽不会提出这个问题,但已经在心里默默地寻求答案了。可见,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来,缘于老师的激趣和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三、消除心理障碍,使其敢于提问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种“心欲求而口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

4、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老师的教学秩序而挨老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老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三怕”心理障碍,肯定只要能提出问题都是好的,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大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课堂上

5、故意留点疑问,故布陷阱,让学生发现矛盾,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质疑精神。例如:解一元二次方程x 2 = 4 ,得x = 2 ; 在解方程3 x 2 = 3 x 时两边同时除以3 x,得x =,这两个显而易见的错误,却是学生常犯的,同学们在课堂上发现了老师的错误并指出来,将使很多同学今后避免再犯,且能使同学们意识到老师可能出错,一些辅导书上的答案也可能出错。长此以往,学生对既有的学说和权威的、流行的解释,不是简单的接受与信奉,而是持批判和怀疑态度,求质疑,进而求异,才能另辟蹊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立新说。四、教给学生质疑方法,使学生的“问题”有质量古人说“学则顺疑,疑则有问。”疑问是发现之

6、母,但许多学生不知该从何处下手提出问题。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点拨诱导,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实现从“扶到放”的飞跃,逐渐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较高质量。1.从结论入手。这在数学中经常会运用到。2.引导学生自己研究教材,针对课本提出问题。教师可指导学生这样提问:这一章,这一节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定理、公式有什么含义?适用范围是什么?如何运用(正用,逆用,变用)?3.引导学生自己研究习题,针对习题提出问题。从方法上另辟蹊径。教师可指导学生这样提问:这个问题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一题多解)?有没有更一般的情形?用这种解法能解决其他问题吗?(一法多解)4.从矛盾处入手。多想为什么会这样?是怎样产生矛盾的,

7、要引导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5.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发现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良好数学素养之一。因此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生在身边的现象,然后概括成数学问题。如储蓄利率、降价销售、24点问题等。五、营造活动氛围,使其勤于提问数学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这样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而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作为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主动发现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积极体验数学,发现数学问题。尤其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数学实验

8、已日渐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更加生动地投入课堂,在“做中学”,在数学体验中寻求发现,在数学活动中实现创新,可以让学生尝到发现的乐趣,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例如:让同学们画一个任意四边形,依次连接各边中点,得到的新四边形有什么特殊之处吗?通过画图,同学们发现依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的中点得平行四边形,为什么呢?他们自然而然地提出了问题,然后寻找证明的方法。如果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的中点可得什么四边形呢?是不是应该更特殊呢?通过画图、证明发现仍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连接矩形各边中点是不是仍得平行四边形呢?菱形、正方形呢?这一连串的问题,同学们都是自己提出且自己尝试解决的,由此可见,同学们能自己发现问题

9、,进而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品尝到发现的乐趣,从而推动了再发现和再创新的热情。六、教给提问方法,使其善于提问陶行知先生说过:“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在双边教学活动中,许多学生只会提一些简单的、思考层次较低的问题,有时候,学生对某种现象产生疑问,但却不能准确、清晰地将自己的疑问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提问的种类,按照布鲁姆目标分类法,可分为六个层次的提问,低层次思考的提问,包括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由于学生程度的参差不齐,应有多种层次的交叉提问的意识,重在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提问意识。因为低层次思考提问有利于巩

10、固学生的基础,而高层次思考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提问,加强对学生提问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高思维的质量,使学生头脑中的疑问变得更具体、清晰,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一环。七、适时适当评价,使其优于提问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善于提出问题。教师还要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正确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获得最充分的,最合理的教育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积极地表现自己,使他们各自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有的学生比较善于提问,有的却会提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表现出极大热情,不能置之不理或做简单的结论性回答。要帮助学

11、生建立起自信心,渗透给学生问就比不问强,要经常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提供机会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展示,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质疑水平的提高。其次,让学生评价,如学生在评价时可根据前面同学不同的说法作不同的评价:前面同学说得好,学生就说:“我非常赞成(欣赏)他的想法!”说得不完整的,学生会说:“我可以给他补充吗?”或者说:“我给他提个建议!”如果前面学生说错了,就说:“我对他的说法有意见”这样学生在评价其他同学时,也学会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八、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使其乐于提问 长期以来,人们倡导“堂堂清”、“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等理念,期望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事

12、实上这是人为将学习过程支解成一个个机械的学习环节,并未把学习看作一个系统连续的过程。这种观念一定要改变,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既要切断“尾巴”不能课内损失课外补,又要留有“尾巴”让学生携问号离开数学课堂。例如,在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一课结束时,留给学生一个问题:反比例函数y=3/x中,x能为0吗?y能为0吗?将对应的x、y作为一个点的坐标,这样的点会在坐标轴上吗?思考这个问题将对下节课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起促进作用。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可以让学生将课内的兴趣延伸到课外,探索更多的未知的问题,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需要,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诚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向教师提问的可能性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对教学内容确实不懂就问,有的对其它领域内容出于好奇心而问,也有的想为难教师而问,等等。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当时环境和具体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解答。让学生多问、善问,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引导、培养和不断训练。放手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比通过被动的回答问题,更能催发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只有让学生做提问的主人,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才会更浓厚,学习责任感也才会更强,思维潜能才能更加得以释放。参考书目:普通心理学 华东师大出版 梁宁建主编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美 JM索里 CW特尔福德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北京市十一学校 刑凤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