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柳中心小学潘立华三读书计划.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25236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折柳中心小学潘立华三读书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折柳中心小学潘立华三读书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折柳中心小学潘立华三读书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折柳中心小学潘立华三读书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折柳中心小学潘立华三读书计划.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折柳中心小学潘立华三年读书计划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读书可以发展人性、提升修养、拓展人生;读书可以丰富生活、愉悦身心、静享幸福;读书可以让我们懂得古今中外;读书可以让我们看到天上人间。我们无需回走千年,便可穿水泊上梁山,结识英雄好汉。我们无需逾越千里,便可问巴尔扎克,从人间喜剧里听出悲意。我们无需跋山涉水,便可领略到名师大家的教学风范。应该说,我们并不缺乏对教科书内容了如指掌的“知识型”教师,他们能把课本基本知识讲得头头是道,所教的学生在“知识立意”的考试中也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他们中的很多人恰恰意识不到课本知识中蕴涵的思想

2、、情感和精神等真正富有教育价值的内涵与灵魂。在这样教师的教育下,学生依然走不出“有知识没有文化”的怪圈.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这种特殊的职业就决定了我们教师必须把读书作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教师只有读书,并且在读书的过程中进行实践研究,进行不断反思,才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并进而促进教师人生发展和生命成长的最好途径。在学校为我们提供这么优越的条件下,我们应以自己的工作为基础,挤出更多的时间来读书,明确今后自己的努力方向。现将具体的读书学习计划安排如下:一、读书形式:学校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其形式以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辅。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构建学习共同体,本人将积极参加所在年级组、教研组和理论

3、学习中心组的专题学习,多读书、多荐书、多交流,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学习心得和教学反思,通过多种形式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1、读书学习以自学为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市局指定的六本研读专著和六本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等方面的专著。如我的教育探索课堂教学技艺新课程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评析今日做教师。另外充分利用学校订购的教学专著刊物如科学课程标准解读、解读新课程、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小学语文教师镇江教育江苏教育进行研究,更新教育理念,寻求好的教法以省时、高效地达成新的教学目标。(1)参加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继续教育全员培训,掌握科学学科理论知识基础,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2)积极参加进修学校组

4、织的继续教育活动,参加学历教育,提高文化层次,坚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尤其是校本培训,做好校本培训的前期准备工作,注重培训实效,同时在培训中锤炼自己。学习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等先进理念,边学习,边教学,使理论联系实际落到实处。(3)认真学习给校长的101条建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时时站在校长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设计学校的各项工作。提高自己的学校管理的能力。(4)自购图书阅读。在学习过程中记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写出反思和随笔。特别是记录自己每一天点点滴滴的收获与体会。2、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现有藏书,鞭策自己抓住课余空暇阅读科学理论专著,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努力做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3、把

5、每周六、周日分别利用三个小时的时间作为自己固定的读书活动时间,及时把自己认真听课、听讲座、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经验,和同行讨论教学中的收获与困惑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4、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要求自己在读书的同时,写下读书心得,一学期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活动,互相切磋,实现资源共享。5、定期检查展示读书笔记。每月向教科室上交教学随想、读书笔记进行考核,每学期至少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有较高质量的论文。二、具体读书安排:1、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学习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第二学期学习教育新理念(袁振国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学习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教育部师范司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学期学习多元智能(美国加德纳著,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3、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学习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傅道春编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二学期学习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施良方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今日做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