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性创设课题研究方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425319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操作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性创设课题研究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操作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性创设课题研究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操作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性创设课题研究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操作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性创设课题研究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操作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性创设课题研究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操作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性创设课题研究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操作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性创设课题研究方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操作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性创设课题研究方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课堂活动交际化、课外活动多样化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勤于动脑的学数学的习惯;在实践中激发学生潜质,张扬学生个性,体现“动中学,用中学,乐中学”的教学格局,这是我们着眼于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为此,我们确立了以“转变教学方式,优化学习策略”为内容的研究可实践课题。一、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知道,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中学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学生创设既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景,让

2、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中学习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操作的情景,让学生动手、动脑,体验操作过程中的快乐,体验成功,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就为数学知识的内化寻找到一条最佳的渠道。教学过程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关键环节而课堂教学的优化则必须优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情境氛围、教学反馈评价等各个要素。二、研究的目的教师通过情境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目标上实现从“应试型”“统一型”向“素质型”“个性型”转变,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得到整体提升。在教学手段上实现同质化、静态化

3、向多样化、动态化转变,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策略上实现从注入式、管制式、封闭式向启发式、民主式、开放式的转变。体现师生双边互动关系的平行性、民主性、磋商性和合作性。学生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三、研究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水平,使认知、技能、情感等目标协同达成,整体推进,和谐发展。2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方案、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

4、方法、组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活动性原则。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动脑、动手、动口的学习活动,形成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教学民主氛围;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生产、生活实际,因地制宜开展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精神、学科思想方法和学习能力,以提高综合素质。4实效性原则。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积极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挖掘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有效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1创设操作情景,使学生主动学习 通过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是一

5、种非常活跃的心理意向活动,兴趣的激发可以把学习需要从潜伏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使其成为学习活动的直接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操作情景,让学生通过操作,获得真切、可信的知识,而且印象特别深刻,学习兴趣也就油然而生。在“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断:老师让学生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很快完成任务,产生了自我满足的成功感,此时,老师问:“任意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吗?”学生很自信的回答:“能”。但学生在操作时,发现教师所给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学生陷入了教师设置的“圈套”之中,感到迷惑不解。教师启发:怎样的三根小棒才可以围成三角形?学生再次操作,通过讨论,得

6、出结论:任何两根小棒长度的和都要大于第三根的长度,才能围成三角形。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通过创设操作情景,激发矛盾,使学生自始至终主动投入活动,通过动手动脑,创造出新的数学知识。通过操作,为知识构建奠基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通过对特定对象的操作及反省抽象而获得相应的知识。反省抽象一般要经历实物操作、表象操作和符号操作等这几个阶段。实物操作主要是外部的、现实的动作的摆弄、触摸等。表象操作主要是具体形象的感知、观察和想象。符号操作则是抽象的逻辑思考和语言的表达。它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从具体到概括,由外部到内部逐步转化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取全面的数学知识和

7、技能,就要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操作机会,决不能以教师的演示来代替。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以下几个操作情景:(1)实物操作。先引导学生观察具有“角”的实物,如红领巾、三角板、折扇等,同时抽拉出这些实物中角的轮廓线,又边请学生跟着老师的手势比划角形状,随即指出:象这些图形就是角。为了让全体学生经历“动作活动思维”这一过程,在指导学生观察感知后,又设计了相关的一系列操作活动:a、借助三角板的一个角描角,使学生初步感知角形状;b、用圆纸片折出大小不同的角,让学生知道角有大有小;c、用两根小棒摆角;d、用活动角拉角。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操作活动 ,学生在看、描、折、摆、拉等的过程中产生了认知

8、效应,对角这一知识点的认识积淀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表象操作。为了完成好由“动作思维-形象思维”的过渡 ,为学生形成具体、鲜明的表象,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见到的那些角的形状是怎样的?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的图形叫做角?(2)、符号操作。学生通过操作获得和储备了各种表象,在这基础上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对表象进行加工、整理,借助于描述操作过程的语言向概括结论的语言转化。以上的操作有步骤、有层次,在这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和建立了“角”的空间观念。学生参与了知识形成及发展的全过程,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了,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能力得到提高。质量。 2、讲究操作策略,让学生全员参与

9、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对中学生学习数学来说,确实是这样。“动手做”理念指出: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理解。作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但数学课的操作毕竟是学习意义的操作,是一种特殊的动手活动,在创设操作情景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明确的操作目的,切忌为了操作而操作,使活动本身流于形式。(2)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大纲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3)要注意适时、适量、适度。a、注意最佳时机。当学生想知而不知,似懂而非懂时,用学具操作,就会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b、控制操作的时间和使用的次数,并不是越多越好,而

10、应视年级或内容而定。 c、注意操作的“度”。当学生的感性认识已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应指导学生在表象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概括,掌握火候,使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3、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实施“双结合”评价模式(1)阶段性评价为了总结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调整师生双边的教学活动,对数学情境实践教学活动进行阶段性综合评价是必要的。阶段性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基本学习策略等,采取自评、小组评、教师评、家长评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几个方面的综合评价,以达到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目的。(2)终结性评价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采取了笔试终结性评价方式,采用ABC三等级制记载。五、研究时间:2012年11月六、授课教师:鲁琪七、研究人员:数科组全体数学教师及教研部八、资料收集汇总:形成论文合集收录在课题研究成果里面 二一二年十一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