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巧用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25345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论文:巧用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学论文:巧用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学论文:巧用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巧用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巧用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巧用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内容摘要: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我们要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灵活性、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生动,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积极创新,使其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开发,数学能力、数学思想得到充分的发展。关键词:运用 数学活动 自主性 灵活性 创造性数学知识源于社会,源于生活,而友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数学作为一门重要性学科,对人类的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学好数学这一门学科,必须注重数学活动的组织与参与。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活动是促进知识获取,能力

2、培养的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一、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倡导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一节数学课,如果老师动得多,那么学生可能就只是一个听众,静的机会多,失去了亲身经历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来。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比如:排队是我们学生天天都在经历的生活事例,通过这个活动,可以使学生更为自主地了解基数和序数的知识。“

3、简单的推理”这一课,我创设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的游戏活动(事先准备好桔子、苹果、梨),让学生在游戏中不仅学会推理的过程,而且让学生自己学会如何叙述推理的理由。这样,在玩中学,学习更现自主性。孩子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因此,自主参与活动是帮助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的法宝。又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组织学生自由摆出自己喜欢的一种学具共12个,要求摆得美观又整齐。不一会儿,学生就摆出了自己的作品,接着,我让几个学生来说说他们的摆法,怎样能看出是12个。你们摆的是几个几?学生讨论后得出:2个6相加、6个2相加、3个

4、4相加、4个3相加或是12个1相加都得12。我继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的“几个几”是不同的,但和都是12。继而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这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确保了人人获得成功,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完全凸现出来。因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比起教师出示一幅图让学生去观察得出结论的过程来,学生理解、获取知识的效果更好。教师的动不等于学生的动,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的手、脑都动起来,自主地去体验成功吧!二、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注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

5、际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源头就是课堂,在组织数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思路和行为。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 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创设了买玩具的活动情景,让学生用35元钱买7元钱的玩具,看看还剩多少钱?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得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10元减7元,再加上没用的25元得28元;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35减5再减2得28元;还有的小组认为5减7不够减就用15减7得8,再加20得28元经过讨论,学生们还争着说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果老是想着一种方法有时就不方便计算了。我让学生课后用一用自己想出的

6、计算方法,看看什么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第二天学生兴高采烈地对说:我有21元,买字典要用9元,我就用10元减去9元得1元,再加11元,就剩下12元了;我有43颗糖,吃掉8颗后还有35颗,因为13减8等于5再加30就是35颗了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去看,去想,来课堂上议一议、算一算,把数学课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实际中,觉得学了数学非常有用,这样的数学活动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三、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

7、,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和分析、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例如,教学“长度单位”一课时,我让学生准备了小圆片、一角的硬币、小正方体、小三角形、曲别针、火柴棒等为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的学具去量数学书的宽,然后各小组进行讨论,把量的结果进行比较。汇报时,学生各抒己见,发现用的学具不一样,量的结果也不同。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多角度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提出为什么用的学具不一样量的结果就不一样这个问题时,我要求学生根据学具的特点,小组进行讨论,并大胆的

8、把讨论的结果告诉全班同学。学生争着回答,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对于回答问题的学生我及时加以表扬,大大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学习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活动,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如: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一道策略开放的实验题,“求一个苹果的体积”。有的学生提出:这种形体未曾学过无法计算。这时,我鼓励学生:只要用心思考,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办法的。经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学生举手答到:把苹果放进装水的正方体杯中,水上升的体积就是苹果的体积;有的说:把苹果蒸熟,压成正方体后再测量计算;还有的说先称一称苹果的重量,再把

9、苹果切成正方体,然后测量棱长计算体积并称一称重量,最后比较原有的苹果重量是正方体苹果重量的几倍,体积就是它的几倍等。待学生说完后,我让他们拿起准备好的正方体容器、苹果和小刀,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实验,以求验证。可见,开展这样的实验活动能给学生提供展现个性的机会,为鼓励学生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类似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想只有老师的教学创新,才能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 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改变了一种静态的教学,给了数学课堂一种蓬勃的生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思考的空间,创新的余地,让学生灵活的运用了数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信,有效的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将会成为伸展儿童生命灵性的根基。参考文献: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数学教育学3、湖北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