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25445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论文: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学论文: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学论文: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内容摘要】:新课改要求学习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数学课堂要注重倾听、赏识;建立平等、合作、交流的平台。让“爱意”充满课堂,用“和谐”贯穿课堂,将生活融入数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了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

2、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儿童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一、真诚面对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注重倾听、赏识、激励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认为“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和学生共同学习、探究、发展。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

3、。再则教师还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让每个学生在激励氛围中得到尊重,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二)建立平等、合作、交流的平台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惟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成为交流的“沙龙”。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二、课堂还给学生,用心灵怦击思维火花。(一)让“爱意”充满课堂没有“爱意”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意”,课

4、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轻松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学生,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一试” “我就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说得挺好、多好呀!”“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行”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不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自主的学习和发展。(二)让“和谐”贯穿课堂只有营造

5、轻松、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想象力,从而才会提出一些具有创新思维的问题。如教学在教学一年级的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我打破原来的先出示人民币,而是先让学生谈谈:“你对人民币知道多少?“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同学们各抒己见。诸如:“我知道人民币就是钱”;“我用钱买过东西”;“我知道一元等于10角”;“我这里有5角钱”等等,这时我乘机出示百元、一元、二元、一角、五角等人民币分发给各个小组,让学生自己来辨认人民币,兑换人民币,把所了解的知识填进相应的表格(事先提供)。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开始无拘无束,有了自主

6、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了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三、将生活融入数学,让学生体味数学乐趣数学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是有趣的部分。在每个人的的学习生涯中,都少不了数学。我们学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学生一旦能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兴趣必然就会得到提高。例如:我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之前,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我先布置学生回家写日记把爸爸、妈妈和自已的年龄写下来。上课时我这样提问:小朋友谁能告诉老师你今年几岁了?你爸爸今年几岁?妈妈今年几岁?一个小朋友说:“我爸爸今年30,我今年7岁,我妈妈今年28岁。”同时老师把30、7、2

7、8三个数写在黑板上。然后提出问题:“看谁聪明能看这三个数字用数学语言说一句话?”再让小朋友们同桌伙伴合作讨论:合作讨论的方法,可以分4人一组或两人一组进行讨论,比一比看哪一组伙伴团结协作的精神最佳,最后评出最佳协作伙伴。讨论结束后,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老师我来说:“7比30小,7比28小,30比7大,28比7大。”另一个小朋友也抢着说:“妈妈的年龄比爸爸小两岁,小孩比妈妈小21岁,爸爸比小孩大23岁”等等。通过小朋友们身边的实际生活事例引入课堂,使小朋友们知道学数学需要独立思考,也需要伙伴的合作。小朋友们合作得很愉快。通过小朋友自已身边生活实例来学习、探讨、交流、从小培养小朋友学会了

8、发现问题,同时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小朋友们在和谐相助的情境中学会了身边的数学,也促进了学生爱学、乐学、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激发了小朋友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积累了数学知识,更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数学,数学内容里就安排有估算这个内容,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最广泛作用。我们在生活里经常要用到估算。比如:我们天天上学都要估算一下到校需要多少时间,以免迟到。又如要买1支铅笔和1本作业大概需要带多少钱?让学生估算一下,或让学生估算一下每天晚上做作业

9、需要多少分钟才能做完等等。鼓励学生从小养成运用估算来解决数学问题或预先估算运算结果的好习惯。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到我们生活里处处都有数学,学数学如身临其境,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就会产生一种亲切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如,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家中的物品。”数一数后写出几道加法算式,或者“把自己家一天的生活费用是多少。”记录下来,制成表格,然后再算一算每天家中的生活费用去了多少钱。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了学生从小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将数学和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兴趣浓郁,这时教师进行新课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在兴趣高昂中获取了数学知识。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递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春光灿烂,精彩纷呈。文献参考:走进新课程、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