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级上册《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25564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级上册《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级上册《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级上册《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级上册《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六级上册《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教学难点:(1)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2)能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教学具准备】给每组学生准备:杠杆尺、钩码一盒、实验记录表给全班学生准备:撬棍撬石头的图片、杠杆类和非杠

2、杆类工具35种。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提出问题:孩子们,我们走在路上,如果碰到大石头(300千克)挡在路中央,你有什么办法把它移开吗?生:用起重机,生:用棍子撬。师出示棍子撬石头的活动图,总结: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了。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杠杆的科学。板书:杠杆的科学二、认识杠杆。1.出示撬棍撬重物、跷跷板两个动画,让学生观察、思考。师:结合动画,看一看这两个杠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都有一个支着的点;生:都有两个力点。学生结合动画进行思考,找到杠杆上的三个重要位置,并让简要描述完成工作时各个位置

3、所承担的作用。师生共同归纳: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2.师:压水井的压杆和跷跷板也是杠杆,你能找到它们三个点的位置吗?生到屏幕前用手指给大家看。让学生尝试对生活中其他杠杆类工具:压水井的压杆和跷跷板进行分析,找出他们作为杠杆类工具的三个点的位置。3.教师出示生活中常用的一些工具,提出问题:这些工具是不是杠杆呢?并说出你判断的理由。生根据杠杆上的三个点一一作出判断。三、研究杠杆的秘密。1师:用撬棍撬起重物一定能省力吗?如果不一定,怎样做才能省力?生:不一定,应该是离支点远一些才会省力。例如我在和弟

4、弟玩跷跷板时,我如果坐的离中心很近,而弟弟坐在另一端的最头上时,弟弟就能把我给翘起来。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作出合理的推测。师:是不是像我们说的这样呢?下面我们就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更好地进行研究。2认识杠杆尺师:在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一个杠杆尺,请大家观察一下,同时思考以下问题:它是杠杆吗?支点在哪里?它还有什么特点?生:它是杠杆,支点在中间位置上。生:不挂东西时,两边是平衡的。教师介绍杠杆尺的结构: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的距离的标记。3师:我们把杠杆尺当“撬棍”,把挂在杠杆尺左边的钩码看作被撬起的重物,把挂在杠杆尺右边的钩码看作是我们的力。杠杆尺的中间关节为支点,左端挂钩码处为阻力点

5、,右端挂钩码处为用力点,为便于操作,我们统一将钩码挂在以下位置:左侧挂点分别是左2、左3、左4、左5,右侧挂点分别是右2、右3、右4、右5。4.讨论:什么样的情况下能说明用杠杆做事情省力?什么样的情况下能说明用杠杆做事情不省力?在实验中应该收集哪些数据来说明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右边用较多的钩码翘起左边较少的钩码,费力;右边用较少的钩码翘起左边较多的钩码,省力;两边钩码一样多就是不省力也不费力。两边挂钩码的个数,挂钩码的位置都要记录。老师:在杠杆尺的左右两端各选择一个挂点,分别挂上一定个数的砝码,最后达到杠杆尺的平衡,看哪一组最先完成6种平衡效果?实验数据及时记录到实验表格中后,小组合作

6、整理你们的发现,看哪一组发现最多?5.实验中我们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出示温馨提示:(1)杠杆尺左右都只选一个位置挂钩码;(2)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自主决定;(3)当杠杆尺达到平衡状态时,请及时记录相应数据。(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6. 学生进行杠杆尺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填写实验记录,教师进行分组指导。杠杆尺探究实验记录单左边(用力点情况)右边(阻力点情况)用力情况:1、省力;2、费力;3、不省力也不费力(填序号)钩码数(个)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数(个)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我们发现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力;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力;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我还发现7.交流,汇报。逐份分析实验数据记录。8.师生共同总结: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生:先把左边的钩码挂上,再在右边挂钩码,直到平衡为止。生:钩码数从少到多,按顺序依次尝试。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收集数据比较合理。五、全课小结:谈谈你的收获。六、课外延伸:课外小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省力和费力的杠杆类工具?请记在表格中。 省力 费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