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五下册知识点.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25590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五下册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五下册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五下册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五下册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五下册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五下册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五下册知识点.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 【沉和浮】1、浮力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竖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做浮力。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即F浮G液排m排g=液V排g。(重力加速度g=9.8m/s2)(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即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3、几种沉浮现象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物G物 ,物液;当物体下沉时:F浮液。例如,从井里提一桶水,在未离开水面之前比离开水面之后要轻些,这是因为桶受到水的浮力。例如石块的重力大于其同体积水所受到的重力,则下沉到水底。浮木或船体的重力等于其浸入水中部分所排开的水受到的

2、重力,所以浮于水面。不仅是水,例如酒精、煤油或水银等所有的液体,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都有浮力。4、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物体的密度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m/V (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 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常用单位还有克/立方厘米。水的密度在4时为1000千克/立方米或1克/立方厘米。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它就浮在水面;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它才可能沉在水底。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同种物质的密度则是相同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不同的物质:m/V当m相同时,V越大的物体则

3、密度越小,越容易浮; V越小的物体则密度越大,越容易沉。当V相同时,m越小的物体则密度越小,越容易浮; m越大的物体则密度越大,越容易沉。 相同物质:m越大,v也越大,但m/v永远不变。、施加外力上浮的物体,给它施加一个向下的拉力就会下沉,当静止时F浮G物 + F拉;下沉的物体,给它施加一个向上的拉力就会上浮,当静止时F浮 + F拉G物。、改变物体的质量或形状密度大于水密度的物体,可能沉在水底。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其形状而使其浮起来。如铁、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如果我们做成船型或空心体,就会浮起来。潜水艇的体积不变,通过改变其质量而使其既可以浮在水面,也可沉到水底。、液体物体的沉浮,与它所侵入的液体

4、的密度有关。有些物体在水中是沉的,但是在一定浓度的溶液(如食盐水)中却是浮的。因为,溶液的密度比纯水的密度大。第二单元 【热】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温度是物体内分子间平均动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分子运动愈快,物体愈热,即温度愈高;分子运动愈慢,物体愈冷,即温度愈低。2、热的传递:三种热传递方式、辐射:物体之间利用放射和吸收彼此的红外线,而不必有任何介质,就可以达成温度平衡。、传导:物体之间直接接触,热能直接以原子振动,由高温处传递到低温处。、对流:物体之间以流体为介质,利用流体的热胀冷缩和可以流动的特性,传递热能。认识热传递现象和热传递规律传导、对流和辐射

5、这三种热传递的方式不作规定性的要求,但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拓展。“在讲授液体或气体中的对流时,千万不要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误的观念,即所谓“热往上跑”。热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被传递,它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并不存在上下左右的问题。而在对流中“往上跑”的是受热的液体或气体分子,这两者不能混同。3、热胀冷缩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分子间有间隔,物质受热时分子间的间隔增大,遇冷时分子间的间隔缩小,表现在物质受热时体积增大,遇冷时体积缩小。自然界的物质绝大多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少有例外。如水在4度时密度最大,水在4以上会热胀冷缩而在4以下会冷胀热缩。冰的密度就只有0.9,冰将会

6、浮在水面。水在4以下会冷胀热缩与水分子之间的一种特殊作用力氢键有关。4以上,每两个水分子之间都会形成两个氢键,而在4以,两个氢键会断裂一个,即两个水分子之间剩下一个氢键,使得分子间的距离增大,从而使体积增大。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定】1、摆:悬挂于定点能在重力影响下往复摆动的物体。2、周期:是指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3、摆长:指悬挂点到摆中心的长度。4、摆幅:摆摆动的角度。5、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跟摆长成正比,摆长越大,摆的周期越长。跟振幅、摆锤的质量无关。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转,地轴倾斜的方向不变。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

7、的公转:是地球绕太阳(中心)的运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上的每一点,都在同一个平面上,而且构成一个封闭曲线地球轨道。地球轨道的形状是一个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地球公转周期。笼统地说,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2、极昼和极夜地球是一个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任一瞬间,地球各地所处的昼夜状态可以用太阳高度来表达。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

8、于度,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上;在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等于度,即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小于度,即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下。由于地球不停地运动,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或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叫做一太阳日。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而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此外,太阳日时间不长,使整个地球表面增热和冷却不致过分剧烈,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不同位置同一时刻的昼夜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是正午,有的是子夜,有的正经历昼夜交替的早晨或傍晚。当某地太阳升起到一天中最高位置时,太阳只射在该地所处的经线上,这时就是当地的正午。这样确定的时间叫做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由于地轴是倾斜的,所以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是不同的。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地区,太阳终年斜射,昼夜长短变化最大。南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还会出现太阳终日不落或终日不出的现象,即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或者都是黑夜,这就是极地地区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在南北极点,有长达半年的极昼和极夜。对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发现,取决于哥白尼的日心说:地球饶着太阳公转,同时也在自转,这就是一个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合理解释。提出日心说后300年,一名名叫傅科的科学家发现了摆的运动规律,给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