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三级上学期数学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426158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110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三级上学期数学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新人教版小学三级上学期数学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新人教版小学三级上学期数学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新人教版小学三级上学期数学全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新人教版小学三级上学期数学全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三级上学期数学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三级上学期数学全册教案.doc(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第一单元 时、分、秒 单元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能进行时间、分、秒之间的换算。(3)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能通过时间的计算解决问题。2.数学思考通过亲身实践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3.问题解决能用时、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4.情感态度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课时划分:1.秒的认识1课时2.时间的计算1课时课题一 秒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P2、3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时间

2、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 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1. 使学生知道1分=60秒。2. 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钟面模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其中的钟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1。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3、?二、自主探索,学习1分60秒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发表意见。可能会有以下的发现:(1)电子表(或钟)。(2)有秒针的钟表。(3)秒表。2学习1分60秒。师:电子钟表、秒表以及有秒针的钟表都可以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现在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小结:秒针走1小格是1秒钟。分组活动:观察分针和秒针的运动。课件展示,分针走以小格,秒针走一圈(60小格)。小结:1分60秒师:原来啊,原来啊,分针走1分,秒针

4、就走60秒。有谁知道时针走1时,秒针走多少呢?三、体验1秒的价值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那么多的时间知识,并且用这些知识解决了很多问题。那么,有谁知道有关时间的名言呢?出示“光阴似箭”“时光飞逝”“日月如梭”学生朗读。师:这些词语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一秒,因为我们的生命就是由这一分一秒组成的,这样才有了一天、一个月、一年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1秒钟能做些什么吗?(想)老师也很想知道,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师:其实啊,1秒钟还能做很多很多事情,1秒钟也可能发生很多很多事情。课件展示1秒钟能做什么事情,可能发生什么事情。师:日常生活中,1秒钟的价值是巨大的,希望同学们珍惜每一秒钟、用

5、好每一秒钟。四、巩固练习1.完成P4的“做一做”。2.完成练习一的第1、2题。五、总结感悟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呢?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1分=60秒。课后反思:课题二 时间的计算教学内容:教材P4、5的例1、例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知识与目标:通过学生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及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2.数学思考: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3.解决问题:结合平时的生活实际,体验具体时间的长短,进一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点。4.情感与态度:通过时间的计算,了解经过时间是生活中常遇到的问

6、题,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呈现信息:工人文化馆前面贴着这样一只广告今晚电影:智力大世界放影时间:晚上7:308:40 票价:35元从这只广告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能提出哪些问题?关于时间的应该是哪一条?放影的时间是多长?2.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时间的计算。二、自主探索,形成算法1.复习小朋友,时间单位的进率非常特殊,那么你能说说三个时间单位的进率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1小时60分,1分60秒。2.教学例1小朋友,既然你已经明白三个时间单位的进率,那么2

7、时()分呢?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算的,先请你独立算一算,再集体交流。交流算法:(1)因为1时是60分,2时是60加60,等于120分。(2)2时60分60分(3)2个60是602120(分)(如果有这样的说法,教师要表扬)3.试一试(课件出示)3时()分 2分()秒4分()秒做完后交流算的过程。 4.教学例2(1)初步感知算法。用课件出示小明从家到学校的上学过程,然后用钟面上时间说说这段时间的经过。(2)教师在钟面拨出:7:307:45两个时刻。(3)小组合作计算“7:307:45”的这段时间的长短。(4)交流。 5.得出求某一段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小朋友,要计算经过了某一段时间,你认为我们

8、该用一种什么方法来计算呢?(1)先读出或写出开始的时刻,再读出(或写出)结束的时刻,然后把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就是经过的时间。(2)先看开始时间的分针、时针,结束时候的分针、时针看看走过了几大格几小格,然后根据1大格,1小格表示的时间,再算出这段经过的时间。当然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同学生们,你喜欢用哪一种呢?6.试一试,计算下面时间。(1)从3时15分到3时35分,经过()分。(2)从5时35分到5时50分,经过()分。(3)从7:50分到8:00分,经过()分。 三、巩固知识,实践应用1.填一填:1时( )分 2分()秒60秒()分60分()时75分()时()分180秒()分2.从8时15

9、分上课,到8时55分下课,上课的时间是()分,你是怎样计算的?3.李叔叔去火车站乘火车,火车开车的时间是9:35,他路上要乘15分钟的公交车,请你算一算,他最迟应该()时()从家出发?4.完成“做一做”。(四)错例点击错例:9:50到10:10经过了()分钟。(五)精彩存盘1.写出下面每个钟面上所指的时间。(略)2.说出下面表面上所显示的时间。(略)3.先看钟面上的时刻,再在( )里填数。(1)这个钟比正确时间快20分钟 (2)再过( )分就是4时。正确时间是( )时( ) 分。板书设计: 时间的计算例1:2时=120分。想:1时等于60分,2时里面有2个60分,就是120分。例2:7:45-

10、7:30=15分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的时间课后反思:第二单元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主备课教师:陈红参与教师:杜林清、奎跃仙、张梅生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准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准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的估算,培养估算能力。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课时划分:1.两位数加两位数1课时2.两位数减两位数1课时3.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课时4.估算1课时5.整理和复习1课时 课题一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材P910)。教学目标: 1学会两位数

11、加两位数(和不超过100的),会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口算。 2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出示主题图,质疑: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同学为什么这么高兴吗?跟同桌说一说,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汇报,师板书信息。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教学例1(1)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师:现在老师想知道,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呢?你能根据刚才获得的信息解决问题吗?该怎样列示呢?师:你会口算吗?同桌之间交流口算方法

12、。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口算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呢?学生汇报交流:方法一:把其中的任意一个加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先用两位数加整十数,然后再加一位数。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方法二:把两个加数都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先把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相加,然后再把两个和相加。把35分成30和5,把34分成30和4,先算30+30=60,再算4+5=9,最后算60+9=69。(2)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师: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呢?谁会列式?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汇报交流:方法一:把其中的任意一个加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先用两位数加整十数,然后再加一

13、位数。把44分成40和4,先算39+40=79,再算79+4=83。方法二:把两个加数都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先把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相加,然后再把两个和相加。把39分成30和9,把44分成40和4,先算30+40=70,再算9+4=13,最后算70+13=83。方法三:还可以把 39看做40,先算40+44=84,因为把39看做40,多算了1,就用结果减去1,841=84。2.完成“做一做”师:请你利用主题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题目,并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3.课堂小结。三、巩固练习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54

14、+21= 15+75= 37+24= 81+11=2.一辆玩具汽车29元,一辆玩具坦克47元,如果这两样玩具都要买需要多少钱?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35+34=69(1)35+30=65 65+4=69(2)30+30=60 5+4=9 60+9=69(3)30+34=64 64+5=69课后反思:课题二 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教材P1113)。教学目标:1.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能够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2.教学难点: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口算。教学过程:

15、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去“世博会”参观的事情吗?大家把问题解决得真棒!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参观“世博会”购买车票的问题。(出示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二、学习新知1.教学例1师:今天老师还想请大家帮帮忙来解决问题!(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票贵多少钱?(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师:你能列出算式吗?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学生交流汇报方法。方法一:把减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去整十数,然后再减去一位数。把54分成50和4,先算6550=15,再算154=11。方法二:把被减数和减数都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把整十数相减,然后再把一位数

16、相减,最后把它们的结果相加。把65分成60和5,把54分成50和4,先算6050=10,再算54=1,最后算10+1=11。(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钱?(两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学生先独立解决,后交流汇报。2.教学“做一做”师:你能完成下面的习题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三、总结提升师:在今天的课上你有什么收获呢?四、巩固练习1.口算9743= 52+16= 34+56= 8248=2.爸爸的体重是65千克,小红的体重是36千克,爸爸比小红重多少千克?3.一个电动火车26元,一个玩具飞机28元,爸爸有50元钱,买这两个玩具还差多少元?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退位减法方法

17、一:相同数位相减,列竖式的方法。方法二: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方法三: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方法四:凑整法。课后反思: 课题三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内容: 教材P14。教学目标: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计算并掌握笔算方法。2.培养在众多方法中择优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2.教学难点:理解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终于进入了世博园,同学们想不想你纪念品商店逛一逛呢?二、新授课1.理解题意师:观察P14例3,说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上午和下午一

18、共卖出多少个“海宝”?(2)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2.探究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问题1)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算法跟大家分享下?学生交流汇报:方法一:口算(可以把380看做38个十,550看做55个十,先算38+55=93,93个十就是930,所以380+550=930。)方法二:笔算(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质疑: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3.探究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问题2)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呢?为什么百位上是4减3?4.解答。5.完成“做一做”。三、总结提升师:笔算几百几十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四、巩固练习1.把下列算式按得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450+23

19、0 200+680 720540 800370 2.长颈鹿的身高是610厘米,大象比长颈鹿矮370厘米,大象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板书设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380+550=930 550-380=170(1)138+55=93,380+550=930 (1)55-38=17,550-380=170(2)3 8 0 (2) 5 5 0+ 51 5 0 -3 8 0 9 3 0 1 7 0课后反思:课题四 估算教学内容:教材P1518。教学目标: 1.学习估算的一般方法,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法估算。2.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位数加、减法估算的算理。教学过

20、程: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做得下吗?)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二、学习新知1.理解题意师:要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做得下这个问题,就是把学生的人数加起来和巨幕影院的座位数比较。2.方法探究师:要求六年级的总人数列示为221+239,因为三位数的加法还没学,我们可以把这两个数看成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估算。师:如果想让估算结果更接近准确数,可以把每个数看成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再计算。学生尝试估算,后交流汇报。方法:把221看成比它小1的220,把239看成比它大1的240,计算220+240=460,

21、六个年级的人数大约是460,所以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不下。3.回归与反思师:你的估算合理吗?师: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4.小结:估算时,为了尽可能准确,可以把数估计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再计算。三、总结提升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四、巩固练习1.把估算的结果写在括号里。258+399( ) 582198( ) 204+368( ) 531363( )2.育红小学有学生723人,长征小学有学生607人,估算这两所学校的学生数大约相差几人。 板书设计: 估算加、减法的估算221+239400(人)22

22、1+239450(人)450441 课后反思:课题五 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材P1920。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题目,学生能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进一步掌握本单元内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通过创设情景,学生能从中体会估算的意义及估算策略的灵活性。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师:对第二单元的学习就要结束了,我们一起来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你有信心做好吗?首先来说说你的收获吧!学生交流。师:同学们的收获真多啊!值得表扬,希望大家能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二

23、、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归纳算理师:知道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要注意什么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举例说一说。 2.完成教材P19的第1题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看看,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完成教材P19第2题。师:你能自己笔算下面各题吗?试一试。4.完成教材P19第3题。师: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吗?三、小结师:经过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四、课堂练习练习四 课后反思:第三单元 测量主备课教师:杜林清 参备教师:奎跃仙 陈红 张梅生毫米、分米的认识第一课时 毫米的认识 单元教材分析: “测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实践性比较强。帮助学生建

24、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让学生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1吨的质量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估测在生活中用得很多,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体现。本单元的学习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单元之前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中米和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克,还学会了一些测量方法。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质量单位和千克接触得比较多:我们在超市看到各种食品的包装上就标注着重量单位克或千克。在广场的各种建筑物的高度等。然而对于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质量单位吨学生接触得比较少。因

25、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丰富经验,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以及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单位。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

26、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建立“1毫米”的表象。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

27、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

28、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2.完成“练习五”第2题。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

29、1毫米大约有多长。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做单位。1米=10毫米课后反思: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 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 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教学重点:建立

30、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教学难点: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米尺、纸条。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 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米、厘米、毫米)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课件出示)一只蚂蚁长约5(毫米) 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一只小花猫高约40(厘米) 一头大灰狼长约8( ) 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8( ),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米太长,8厘米太短了。 师: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二、探究新知1.认识分米。谈话:你怎

31、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讲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们创造了长度单位“分米”。人们把10厘米看作1分米。请小朋友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提问: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3.认识几分米。谈话:拿出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用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交流: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4.米和分米的进率。以分米为单位测测长为1

32、米的木条,数一数1米中有几个1分米,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质疑: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1米等于10分米。(板书)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四种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关系吗?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毫米1分米=100毫米5.实践活动。(1)现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测量我们课桌的长、宽、高,比一比谁测量得准确。(2)指名汇报交流。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五”第5题。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订正。2.完成“练习五”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画的,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3.完成“练习五”第7题。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组织交流。

33、四、课堂总结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也做个小小测量员,任选几样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再实际测量一下。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米分米厘米毫米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课后反思: 千米的认识第一课时 千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课前活动: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间及步数。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教学过程:一、导入,初步感知: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

34、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1)测量铅笔的长度。(2)测量硬币的厚度。(3)测量课桌的高度。(4)测量教室的长。(5)测量宜兴到到无锡的路程。师:如果要测量耿马到到临沧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耿马到临沧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二、学习新知(一)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书上4页四幅图) A图一: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B图2:公

35、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C图3;离南京还有98 千米。 D图4:地图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长度16千米、32 千米、48千米。(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二)新课展开:1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1千米有多长呢?老师带领大家看课本第26页的运动跑道。(课件出示操场的跑到是100米)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对,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次,5个来回。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

36、。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 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课件出示,相机板书)追问: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00米)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想想做做第3题)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1千米到底有多长?(1)出示我校操场:这是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50米,沿着它跑几圈是1千米?(2)出示白马广场图片: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白马广场,你知道沿着它周围的走道走一圈时多少米吗?老师做了实地测量,是400米,那走几圈是1千米?(指名回答:2圈半)(3)星期天,杜老师进行了一

37、次实地测量,从我们熟悉的白马广场出发一直往下走,到吉龙花园大约是1千米。(课件出示图片)从吉龙花园出发一直往东走到芒 片大约是1千米。(课件出示相应图片)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4)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三、实际运用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智慧宫去闯一闯,愿意吗?1第一关:(算一算)课件出示“课本29页”第10题。(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加深对千米的认识。(把算式写在本子上)(2)交流反馈,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示出1千米。小明的好朋友小帅是个体育爱好者,看,他在早锻炼呢!课件出示“课本29

38、页”第8题。(1)学生独立练习(在自备本上)。(2)交流反馈。(过渡:顺利通过第一关,有没有信心闯第二关?)2第二关(填一填)(1)完成“课本28页”第1题。课件出示独立思考,也可让同桌交流交流,再指名回答3第三关“课本28页”第2题。课件出示让学生说说谁最长?谁第二?谁最短?你是怎么比的?比完这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我国的河流很长,中国的国土是多么辽阔呀)过渡:同学们都是顺利通过了四关,但小明却过不了关,信不信?请看他写的一片数学日记你就知道了。4.第四关:改一改:(课件出示) 小明的日记 2014年9月6日 星期六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

39、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儿去?”我说:“去白马广场放风筝。” 丁丁说:“白马广场离这里很近,才1米呀!四、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五、课后延伸 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板书设计: 认识千米(公里)(km)1千米=1000米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米与千米之间的单位换算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和米之

40、间的进率关系,会进行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2经历千米和米之间换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填空题,要求口答结果,并说出换算的方法。40毫米( )厘米 60厘米( )分米8米( )分米 6厘米( )毫米2回顾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二、自主探究换算方法指出:我们了解了米和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方法,也知道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板

41、书课题)教学例5。1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确实有困难的,同桌之间可以互相商量。2交流填写结果,汇报板书。3交流换算的方法。学生有所填,必有所思。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表达不完整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完整,或由其他同学补充完整。三、巩固应用1. 完成“做一做”。、2. 完成练习六第3题、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直接填在课本上。交流汇报时说说想法。3做课本中的练习,在布置作业。 四、课堂总结1、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千米和米这间怎样换算?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和米的换算。千米和米进行换算,其进率是1000。而米和分米,分米和厘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其进率都是10。它们的进率是不同的。 3千米=3

42、000米 想: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 5000千米=5米 想:1千米是1000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千米 米课后反思:吨的认识第一课 认识吨教学目标: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学会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2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概念,学会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准备: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复习。(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质量单位?(2)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你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板书:1千克1000克) 2引入新课。(课件演示例图)说说这些物品的特点?指出:像吊车能吊多重。火车能运输多重的货物,我们一般叫它重量,在教学里,我们叫它是质量。计量比较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不用千克作单位。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